书城旅游地图走天下学知识丛书-名胜行知书
18325300000018

第18章 滇池

滇池,紧傍春城昆明西南,是我国云贵高原最大的湖泊。它风姿秀逸,烟波浩渺,被誉为云贵高原上一道最明媚的眼波。

滇池湖面海拔1885米,湖面南北长39公里,东西宽13.5公里,面积330平方公里,湖岸线长199.5公里。

滇池有非常丰富的水源,有海源、盘龙江、银汁、金汁、白沙、马料、宝象、昆阳等20多条河水从四周围源源聚积,其中最大的是穿越昆明市区,以纵贯南北的盘龙江。滇池属金沙江水系。几千年来,滇池流域灌溉着宽广的昆明盆地平原。昆明沃野千里,良田万亩,是云南最富裕的坝子之一,是著名的高原江南,这与滇池之水是分不开的。滇池四周,碧峰耸峙,林木苍莽,山脉均属昆仑山系,云岭山脉的东支逶迤南下,总称乌蒙山。滇池紧靠西山脚下,天光云影,秀水拍岸,形成一幅美丽天然的画卷。

滇池一向以景色美丽,四季如春而著称于世。因此,自古就是游览娱乐之所。晋宁石寨山出土一面铜鼓,上面残存一图,描绘的正是乘船游滇池。一人立于船头吹芦笙,三人扬手起舞;一人坐旁执壶张口,似在边喝酒,边唱歌。船前有游鱼和双鸭戏水。铜鼓是两千多年前的遗物,可见当时的“滇”民就已在湖上游乐了。“朝泛昆池艇,夜归官渡村”,成了风行一时的习尚。至明清,越来越多的人到滇池观赏湖光山色,诗人骚客在畅游之余也留下了许多赞美的诗词。

昆池千顷浩溟濛,浴日滔天气量洪。

倒映群峰来镜里,雄吞万派入胸中。

——明·郭孟昭《滇池》

湖光三百里,一棹界中流。

碧汉衔波动,青山拍镜浮。

苇烟迷鹭渚,篙月挂渔舟。

——明·闪应雷《高晓登舟》

因为滇池的面积几乎是杭州西湖的50倍,所以它又有大海的壮阔气势,又有湖泊的妩媚韵致。朝霞夕辉,朗月疏星,薄雾轻霭,细雨晴光。滇池时刻变幻着多姿的瑰丽景象,给人带来不同的美的享受。

滇池区域哺育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滇池周围密布新石器时代的数十处遗址,出土陶片上的花纹图案已显示了先民们美学思想的萌芽。在战国至西汉的几百年中,即距今2000~2500年之间,滇池地区各族人民,创造了独具风采的青铜文化。这些精美的青铜器上雕镂浇铸了各种人物图像,广泛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具有相当高超的艺术水平。青铜器上的图案证实了当时滇池地区已经进入了奴隶社会,而且与江南和中原各地有紧密的联系。

滇池四周围汇集着美景,最为著名的尤指西山。西山突起滇池之上,北起碧鸡关,中经华亭、太华、罗汉诸峰,直达南面的观音山,绵亘数十里。唐代称为碧鸡山,元明以来,称太华山;因在城西,人们习惯称之为西山。山峦起伏,白云缥缈,好像睡佛卧于云中,故义有卧佛山之称。西山的另一美称是“睡美人”,从远处眺望,它宛如一位美女屈腿坦卧在蓝天之下,她的脸、胸、腹、腿,以至下垂入水的头发,都轮廓分明,一派绰约丰姿。美人卧波是滇池名扬天下的景观之一。

华亭寺位于西山的内部,是昆明最宏伟、最著名的佛教丛林。故址为宋时大理国鄯阐侯高升智的别墅。元延祐七年(公元1320年)重建,传说上梁时有群鹤翔集,诧为华亭仙翮,因以名寺。明末清初毁于兵火,后屡次加以重修。寺外松竹夹道,浓荫蔽日,景致清幽。寺内殿宇巍峨,古柏参天。

大雄宝殿、天王殿、钟楼等,气势磅礴,规模宏大。寺内有相当价值的文物为杨慎所撰一联:“一水抱城西,烟霭有无,拄杖僧归苍茫外;群峰朝阁下,雨晴浓淡,倚栏人在画图中。”全联描摹青山秀水,有景有人,似一轴清淡秀逸的水墨长卷。

在西山最高峰太华山腰,有太华寺。它比华亭寺早建十余年。太华寺苍深雄峻,殿阁崇丽,是西山的重要古寺。登临太华,可谓一步一景,回望滇池,但见碧波万顷,四际烟渚,桅樯如粟,水天混茫,一派诗情画意。寺内的缥缈楼和一碧万顷楼都是眺望滇池湖光山色的绝佳之处。缥缈楼殿宇雄伟,背山面湖,雄踞于群阁之上,视野极宏阔。俯看滇池,“万点村烟浮远树,山色空濛欲上船”,“万顷波光檐际凝,平铺一掌浮边城”。

太华雄峻,华亭幽深,位于西山北段的龙门和三清阁,尤以险奇取胜。三清阁在西山主峰罗汉山的苍崖峭壁之间,凭空架隙,依山凿石而成。远远望去,仿佛天上宫阙。它是昆明最奇险壮观的一处名胜,人称不到三清阁,不知碧鸡山之美;不登龙门,不知罗汉壁之奇。自古以来就是游人必到之地。

三清阁最初是元代梁王所筑的避暑行宫,后改建为寺,主要是道教观。游人到此,主要是欣赏滇池的景色。在此处观赏滇池,令人有超凡脱俗之想。天朗气清,崖岚树色与碧波相映,染人衣襟。每到傍晚来临,半天风月,万壑烟霞,好像身处蓬莱仙境。

龙门,始凿于清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止于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是罗汉山峭壁上云华洞和达天阁整个石凿工程的总称。据说当年石匠们用千斤索系在腰间悬空钻锥,在万丈陡壁上付出了血和汗的代价,才创造出这一奇伟宏壮、艺绝古今的杰作。云华洞和达天阁内均有许多摩崖刻石、浮雕和石像。达天阁内供奉神像三尊:中为魁星,北为文昌,南为关圣。魁星高约1米,提斗执笔,足踏鳌鱼,形象生动,令人惊叹的是,所有的神龛、香炉、花瓶、台案、门槛、神像、碑刻等,都是就天然崖石镂空精雕而成的,古朴庄重,浑然一体。石室外有月台,护以石栏,凭栏下视,龙门高出滇池300米,正处在斧削一般垂直的峭壁之上,有壁联称:“仰笑宛离天尺五,凭临恰在水中央。”龙门,被称誉为滇中第一胜境,近年未兴修了迂回栈道,使现在的人们行走在这里时可以如流水般畅通无阻。

大观楼在滇池北岸,是我国名楼之一,可以在这里领略到滇池的著名景色。大观者,丰富壮观之谓。因此楼“倚江临海”,滇池西山皆可一览无余,故有此名。楼为三层木结构建筑,形式占雅。登楼四顾,滇池浩荡,湖上峰青,稻田万顷,渔村聚散,景致极为辽阔壮观。大观楼于清康熙年间建成后,吸引了无数文人雅士登临赋诗,但多为吟风弄月之作,但自孙髯长联一出“闻者莫不兴起,冀一登临为快”。大观楼因此愈加名驰遐迩了。长联的上联为:“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下联为:“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上联写滇池风物,将滇池之美写得淋漓尽致。下联回顾云南的历史烟云,酣畅洒脱,气势如云。全联文辟对仗工整,音韵铿锵,被誉为“古今第一长联”,“海内长联第一佳者”。孙髯的这副长联具有开创性的功绩,是我国丰富的楹联宝库中光彩夺目的明珠。在此以后,出现了许多学习并且创作长联的人,历代不衰,也有写作文字较多的人,但影响总也比不上孙髯翁。

美丽的滇池,可谓是以湖光山色享誉天下,同时孕育云南灿烂文化的摇篮,这种文化为滇池增添了深厚而丰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