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走天下学知识丛书-名胜行知书
18325300000029

第29章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距临潼县城5公里,距省会西安35公里,位于陕西省临潼县的东面,是我国最大的一座帝王陵墓。从历史文献的记载和地面建筑的遗迹来看,这座陵墓就是一座庞大的城邑、地下的人间世界。1974年,兵马俑从葬坑的发现,更使秦始皇陵轰动全国、震惊世界。1961年,国务院把它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它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秦始皇名为嬴政,生于公元前259年,死于公元前210年,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大军事家、大政治家。13岁继承了秦国的王位。在他执政期间,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国家发展的政策,使全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空前强大。到公元前221年,秦国灭掉了燕国、赵国、韩国、魏国、齐国和楚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秦朝,秦始皇就是秦朝的第一个皇帝。为了让他的江山传之永久,他便自称为始皇帝。为了巩固国家的统一,秦始皇推行了一整套有效的政策,比如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道路等等,并把六国的贵族集中到了咸阳,以便于控制,防止叛乱和复辟。但是,由于秦始皇好大喜功,修宫殿、建陵墓、筑长城,消耗人力、物力和财力过大,使人民负担过重,在他死后不久,便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秦朝只存活了短暂的15个年头后就宣布结束。

在秦始皇继承王位不长时间,他就在今日临潼县境内的渭河之南、骊山之北为自己修建陵墓。到公元前208年间,这座陵墓的修建工作经过了将近40年的时间后才被宣告建成。

在《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中,秦始皇陵的规模非常庞大,装饰非常豪华,建筑非常雄伟。文中写道:“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徙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这段文字说得很清楚,修建秦始皇陵用了七十多万人,地宫也修得又深又坚固。地宫之中,建有宫殿和百官衙署,藏有丰富的珍宝,用水银做成江河大海,以机械装置让它流动。顶上的日、月等象征天文。这种布局,完全像一个地下的人间。地宫中还安设了长明灯,设置了弓弩等机关,以防人盗掘。据说为了防止泄密,在秦始皇的灵柩抬入地宫之后,不等工匠出来,便将墓门关闭了。这真是一件非常悲惨的历史事实。1981年、1982年,中国科学院地学部曾派人对秦始皇陵进行了科学测试,发现陵墓中有强烈的汞异常现象。由此可知,秦始皇的宫中真的存在很多水银。

《吕氏春秋》上说:“其高大若山,其树之若林,其设阙庭为宫室造宾阼也,若都邑。”体现了秦始皇陵的地面建筑之广。这段文字进一步说明,秦始皇陵的地面建筑除高大的封土之外,还建有一座又一座的宫殿,一重又一重的城门。真的成了一座严谨构筑的城市。

秦始皇陵园的东西侧还有众多的附属性建筑。在西侧,有车马坑、珍禽坑、供祭祀用的饮食制作坊等。东侧,有王室成员和大臣们的陪葬墓群、兵马俑从葬坑、东阙门等。由于秦始皇陵地处骊山一条大水沟的冲积扇上,为保护陵区,人们又在陵园的东南部外面修筑了一条高10米、长1400米的防水堤,使南来北去的流水,改成了东西走向。但是,秦始皇陵建造完工并没有多久,就遭到了十分严重的破坏。北魏时期的水利学家郦道元,在他的名著《水经注》中说,项羽进入关中后,曾派遣30万大军挖掘秦始皇的陵墓,将墓中珍贵的随葬品盗走,然后又一把火烧毁了陵墓区的地面建筑。不久,一位放羊人进入地宫盗窃,因点着火把,把地宫中的木结构建筑物也烧掉了。五代时期,大军阀温韬,又一度盗掘了秦始皇陵,迫使秦始皇陵损失惨重。

现今,秦始皇陵虽然经过了长达两千余年的风雨剥蚀和严重的人为破坏,但遗迹依然处处可见。其封土初建时高达100多米,现高仍有47.6米。封土之北,瓦砾成片,夯土累累,石阶外露。这就是当年秦始皇陵区中寝庙的遗迹。墓冢之西,有不少的禽兽遗骨和铜环等遗物,面积在两千平方米以上。这是当年车马坑、珍禽坑和制作祭品建筑的遗址。1980年,人们曾发现了两辆铜车马。这两辆铜车马,一辆为驷马高车,一辆为驷马安车。安车在前,高车在后。高车的驾车人头戴燕尾冠,背背宝剑,脚穿靴子,立于地上。安车的驾驭人坐在车前,手握缰绳。车、马、人的大小,是真车、真马、真人的一半,很是珍贵。

1974年3月,在秦始皇陵的东边,当地农民打井,竟然发现了秦代兵马俑陶片。接着,考古工作者进行了发掘,从而发现了秦始皇陵的兵马俑从葬坑。这是震惊世界的一件大事。人们称这里的兵马俑和从葬坑建筑为世界第八奇迹。

在秦始皇陵兵马俑从葬坑中出土的战车和兵马俑,集中体现了秦朝的兵器、兵种、布阵的历史情况。就兵种而言,有步兵、骑兵和车兵。就兵器而言,有弓弩、箭镞等远射程武器,有戟、矛、戈等长兵器,也有宝剑、吴钩等短兵器。就军阵而言,有步兵和车兵组成的军阵,有步兵、骑兵、车兵组成的车阵,也有以战车为中心,与步兵等一起组成的指挥军阵。而且,青铜武器的制作,也注了其他微量金属,光洁不锈,外表镀铬,实在难得。

兵马俑从葬坑出土的陶马、陶人,大都与真马、真人一样大小。陶马一般高1.5米,长约2米,短耳大鼻,是为良马。战车的大小,同实用车基本一样。出土的陶俑,有披甲的武将,有头戴长冠的军吏,也有身着战袍或铠甲的武士。他们的身高一般都在1.7米上下,最高者达1.9米。这种情况表明,当时的军人身材都比较高大,体格也比较健壮。

秦始皇兵马俑中多式的俑像,在当时都有颜色的。比如,马的颜色有枣红、黄色、白色等。人的手部和面部,多为粉红色;而服装和靴帽,则有粉红、朱红、枣红、橘红、中黄、橘黄、黑色、紫色、白色等等。但是,历经了两千多年之后,颜色早已脱落,但我们仍然能够在不同的俑像身上,找到颜色的痕迹。

在修建秦始皇陵墓的过程中,耗费的物力、人力、财力是难以估量的。陵墓的所在地是河道的冲积扇,沙石较多。高达百余米、周长五里的覆斗形黄土墓冢,是人们从陵园北面五里的地方,一担一担挑来的。因取土过多,地势低洼,那里便积水而成了“鱼池”。修墓使用的石料,来自二百里外的甘泉山。“运石甘泉口,渭水为不流。千人歌,万人吼,运石堆积如山阜。”

这曲民歌,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工匠们运石、采石的辛苦和艰难。在今日陵北的郑家庄村南,还有一大片残石的遗迹,偶尔还可以发现一些石工工具,这就是当年修建陵墓时加工石料的场所。在修建陵墓时,工匠们的工种也不少。

木工、土工、砖瓦工、石工、金银器工、修理工、缝纫工、刺绣工以及铁工、陶工等,应有尽有。在陵区西面,还有一片修墓工匠的墓葬区。墓坑中没有棺材,只有陶罐。每一个墓坑,埋葬一二人或三四人不等。在陶罐上,有的还刻有工匠的姓名和籍贯。在这里,有山东武城、博兴等地的工匠,有河南孟津、河北临津的工匠,也有江苏赣榆等地的工匠。可见,秦始皇陵的修建者来自全国各地。兵马俑从葬坑跨度大,建造难,工匠们采用了坑道式建筑法,挖土坑、辅地面、筑墙壁、架梁架、盖土,终于建成了面积很大的地下坑穴。在陵区周围,人们不但发现了夯土、石阶、柱础、陶水道、石水道等建筑遗存,而且还发现了直径达半米的瓦当,可见当时建筑的宏大。秦始皇陵的建造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劳动的智慧结晶,同时,也体现了他们的才能,创造了永恒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