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走天下学知识丛书-健康行知书
18325400000001

第1章 旅游是对身体、心理、社会的全方位保健

旅游的益处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这是荀子的话,意在鼓励人们去旅游。夫子周游列国,虽重任在肩,但也同收旅游之功效。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渐渐走向富裕,旅游便提到了议事日程,尤其是“国庆”、“五一”、“春节”等假期,不但在要在省内旅游,还会到全国各地游玩,甚至会出国旅游。观大海、登高山、临深溪,环游世界,开阔眼界。

旅游是有意义的活动,旅游时不管是江湖泛舟,还是海水冲浪、激河漂流、登山远望,对身体有着极大的好处,它既是一种锻炼,也是一种休息方式。在国内游,祖国的锦绣河山,悠久的历史文化,满园的美景胜地,清爽的新鲜空气,丰富多彩的民情风俗,说不尽的神话传说故事,品尝不尽的地方风味小吃,为生活增添新的乐趣。到国外旅游,感受异国风情,别有一番情趣。

旅游有助于身体的锻炼,有益于调节心理情绪。对社会的接触,也由此而密切。所以旅游的好处很多,是对心理、身体、社会的各个方位的保健,这是现代医学模式的健康观。

对身心,旅游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旅游的好处概括如下:

(1)开阔视野

外出旅游对于开阔眼界、认识人生、摆脱烦恼、了解历史、增强生活信心等都非常有益。正所谓“海纳百川,无欲乃刚”,“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陶冶情操

我国秀丽山川无数,名胜古迹众多,还有迥异的各地民情风俗。每到一地都会使人耳目一新,感慨万千,这对于调节精神,提高自身文化修养非常有益。由于旅游地景色优美,这样的环境对人的心理产生良好的影响,能使人情操高尚、情感丰富。

我国古代的庙、寺、庵、观,多建于风景优美、山青水秀之处。旅游不仅可以一览大好河山的壮丽景色,而且能借以舒展情怀,心胸开阔。当身处苍翠幽深的崇山峻岭,会使人神清气爽;又当身处变幻莫测的云雾山中,会使人体态飘飘然;眺望那无限美妙的自然风光,会使人产生无穷的遐想。欣赏那奇山怪石,看那经年不息的江河奔腾,精神获得享受,性情得到陶冶。

(3)促进健康

旅游可锻炼心脏和脚力。涉谷登山,都需有大量的体力活动,它能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还可强壮筋骨。游览之时,精神振奋,烦恼、郁闷烟消云散,休息之时肌肉由紧张转为松弛,睡眠好,吃饭香,对身体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身材肥胖者,旅游还可以减轻体重。

(4)领略美感

旅游观景还可以领略到不一样的美感。

①自然美:旅游是一种审美活动,以地理环境为主要观赏对象。如大自然有鬼斧神工之妙,造就了奇妙的美;景物的奇特、高山的险峻、清泉的晶莹、幽静的峡谷、宜人的气候等都会给人带来无尽的遐想。静观万物皆有得,可切实领略其雄伟、壮观、奇异、形象。

②风景美:这是一种空间美,陶醉其中给人以身临其境美的享受,给人赋予很强的感染力,大家都会用流连忘返来形容风景美带给人们的无穷享受。

③艺术美:结合风土人情、地理环境来领略脱俗的艺术。观赏名胜古迹,应先了解其历史背景、风土人情。可以把景物当作有生命的观景,结合神话、传说、比拟、夸张等观赏,缘物寄情。

④社交美:旅游中可以征服自然的巨大力量,真切领略人们改造自然,并可以结交各界新朋好友。所以,旅游观赏风景是主观情感和客观风景环境结合的最好过程。

旅游是最好的运动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提出的至理名言“生命在于运动”,现在,已被全世界所公认。

健康长寿之本就是要运动。早在我国后汉时期,名医华陀曾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来告诫人们经常活动可防病养生。唐代名医孙思邈指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又说:“养生之道,常欲小劳”,“服劳自动手,安步当车久,太极朝朝走”为《十叟长寿歌》中的,这些都是如何长寿的秘决。

步行是最好的运动形式。早在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发表文章阐明,世界上最好的运动是步行。原因是步行安全、简便、易行,速度可快可慢,不仅老幼皆宜,而且不需设备。旅游活动中,不管你去哪个旅游景点,主要的活动方式是步行,所以说实际上是最好的运动是旅游。

古人曾经说过:“万病从脚生。”人的衰老都从脚开始。最近出版的美国运动医学会会刊提出,中年人平均每天步行累计总数不少于1万步,就能基本上保证身体测量指标符合健康要求。反之,如果每天步行少于6000步,就很容易进入肥胖者的行列,同时也会有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机会。

(1)走是最可行的运动。“走”是人体最基本的运动技能之一。人到中年,工作、生活、应酬、娱乐几乎占据了所有时间,哪顾得上什么运动。因此肌肉开始消失,身体逐渐发胖,骨骼也不再健壮,各种疾病也趁此机会慢慢入侵。

健步走对中年人来说是一项完美的运动。经常进行健步走锻炼,能使心脏的功能得到锻炼,心肌中的毛细血管大量新生,心肌粗壮有力,因而心脏的体积和重量都有增加,对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有着十分良好的作用。同时,健步走还可以增加骨骼、肌肉力量,增强人体的肺功能,缓解紧张。

最为重要的是,这种步行运动不易产生运动伤害,也不需要太多花费,还有助于大脑提高工作效率。有些人由于工作繁忙不能每天专门抽出时间锻炼身体,但通过步行也同样能达到健身的目的。

(2)每天要走1万步。有专家建议,成年人应保持每天30分钟中等强度的锻炼,如果一个中年人能够每天累计行走量化标准,那步行的目标就更简单了。为了配合美国运动医学会的研究,80名40岁以上的女性在一周之内,每天佩戴计步器,像平时一样工作、生活和休闲,同时记录下自己每天行走的步数。测试完成后,研究人员按照结果把她们分成三组:活动组(平均每天10000步以上)、轻微活动组(平均每天6000~9999步)和不活动组(平均每天6000步以下),结果表明,活动组的身体脂肪比例、体重指数、腰围和臀围都较正常,而不活动组的人,大多属于肥胖者或者超重者。全天累计步行的总距离对于身体的健康状况和测量指标有着显著的影响。

(3)走路也要讲技巧。人人都会走路,如果想要有理想的锻炼效果,那么就需要重视走路的技巧。

要有正确的走路姿势,如目要平,头要正,身体重心前移,躯干自然伸直,臂、腿配合协调,步伐自然、有力,步幅适中,两脚着地要有节奏。

步行时要自然呼吸,注意腹式呼吸的技巧,步伐节奏与呼吸节奏要协调,在步行较长距离时,才能有减少疲劳感的效果。

步行快慢要依据个人情况而定。有氧代谢运动则须到达一定的量,如查出有高血压、心脏缺血等病症,所要做的运动就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无论是慢步、快步、小步、大步,只要适合身体状况,持之以恒,都会对健康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