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高一(下)
18335000000003

第3章 我就是一道风景线(1)

第一课我的美丽我做主

才女选美也疯狂

著名高等学府复旦大学在3000多名在校女研究生中选拔形象大使,此活动在全国高校首开先河。一向与美不沾边的才女们终于也耐不住寂寞,要为美丽而战。

选智慧还是选美?

复旦大学研究生食堂前高悬起一幅题为“智慧使我如此美丽”的巨大条幅,一场别出心裁的“研究生形象大使”评选活动由此拉开序幕。

享有盛誉的学府举办评选女研究生形象大使的活动,而且还开了全国高校的先河,自然引来校园内的众多是非争议,并吸引校园外各大媒体的关注,媒体中还包括一家台湾电视台。

据主办者介绍,这次活动展示的女研究生形象应该是道德高尚、充满智慧、满怀激情、举止高雅的新女性形象,绝不是庸俗的“选美”。

不是选美,难道真的就是选智慧吗?有反对者驳斥说,既然标举智慧的话,何不选男研究生大使呢?又或者是智慧大使呢?形象大使,其实不外乎选选脸蛋,评评身段而已,跟社会上的“选美”活动并没有实质上的区别。

而赞成方则认为,女研究生大使展示的应该是智慧美。女研究生不是十几岁的少女,不会做一夜成名的美梦,所以智慧美是指全面综合素质,比如敢于参加活动本身就是一次心理的锻炼。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则表示,这其实就是一次选美活动,没有什么好回避的。只要能为女研究生就业带来益处,这场评选就算成功了。

两派意见分明,真正响应的人倒不少。既有不少女研究生前来报名,还有数名男研究生代女友做咨询或报名。共有30余名女研究生参赛。

初赛分笔试和面试,由复旦研究生会的策划者组成的一个考试中心专门负责出题。笔试共有5张试卷,全面考察参赛者的知识结构和素质;而面试则得先完成2分钟的自我介绍,然后就爱情、婚姻、事业、男女平等等现实问题回答评委的提问。

为才女正名

首先要声明的一点是:我不是什么研究生。对复旦女研究生踊跃参加这次选美活动,大胆破除社会偏见,为才女正名,我举双手赞成。

一直以来,社会都把才女与美女对立起来,仿佛才女就跟美丽绝缘似的。不少人一听到女研究生,更即时闪出这么一幅景象:女研究生嘛,多半容颜不怎么样,还不怎么会打扮,流行呀时尚呀等东西一窍不通,只会埋头死读书,没准还是出于没有容貌才发奋读书的。如果今天你还持这样的观点的话,你就out了。

何谓美女呢?难道光有脸蛋呀身段呀就是美女吗?不,那些不叫美女,那叫花瓶。真正的美女是天生的丽质再加上后天的智慧,尤其是后者。

“智慧使我如此美丽”,这是复旦这次选美活动打出的旗号。我衷心赞同这一说法。美丽是渊博的学识,自信从容的风度,机敏的反应,是智慧自然流露的光彩。只有智慧焕发的美丽,才是真正的美丽。

其实,如今的选美比赛,高学历的选手越来越多了。有人做过这样一个统计,如今参加“美在花城”比赛的选手中,达到大学文化的比例高达80%~90%。而且,如今的人也越来越明白智慧的重要性。

女研究生亦具备美丽的要素,为什么不可以站出来,向社会展示智慧美的一面呢?

其实每个人都是很在乎自己的形象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其他人眼里是美丽的。而对于文中女研究生选美,不同人也有不同的看法。不过共同的一点就是智慧和发自内心的心灵美才是最有人格魅力和说服力的。

曾经有人在一个公共场所放置了一面镜子,想看看路过的人会对它有什么反应。结果发现,大部分人在走过镜子时都会偷偷地从镜子中瞄一瞄自己的形象,还有些人会停下来在镜子前整理一下自己的仪表,然后再看看四周有没有人注意自己。

这个小小的实验也同样反映出,大家对于美丽的欣赏和对自我形象的关注。对于青春期的我们,爱美就是更加普遍的一种心态了。我们会因为朋友的夸奖和别人赞许欣赏的目光而感到有点飘飘然。可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美丽?你思考过这个问题吗?

调查问卷显示出,与外表的华丽相比,心灵中折射出的美丽光彩更加令人心动。我们都希望自己更美丽,所以我们会打扮、会化妆,然而,正如台湾作家林清玄所言:“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也许这些对于大家都已经是老生常谈,因为从小接受到的教育告诉我们,心灵的美丽比外表美更重要,知识、修养和内涵才是一个人应该追求的东西。

有一个女孩薇薇报名参加了学校的演讲比赛,她心里很紧张,特地在演讲之前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她觉得这样展示一下效果会好一些。可是后来她即兴演讲时失败了,心情很沮丧,她又在内心埋怨自己为什么要穿漂亮的新衣服,“干吗要打扮好了在讲台上丢丑呢?”那么,同学们,你们认同薇薇的看法吗?你是不是有的时候也会觉得追求外表美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呢?

在一个少儿电视节目中,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场景。主持人为了引出某个话题而问身边的孩子:“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变漂亮啊?”然而得到异口同声的回答竟然是“不想”。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孩子们为什么不想变呢?“因为心灵美才是最好的。”孩子们回答。的确,我们接受到的很多传统教育模式总是把美丽的外表与丑恶的心灵联系在一起,教育孩子要把内在的美放在第一位。于是孩子们就渐渐产生了“外表美即是内心丑恶的代名词”这样莫名其妙的想法,以至于那些孩子有了以上的稚气回答。我们已不再是孩子了,但在我们的意识中,多多少少仍然会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很多时候,我们希望自己可以打扮得漂亮一点,但又不想让别人知道我们爱打扮,因为这样似乎会显得自己太过浅薄,只知道注重外表美。其实,爱美是人类的天性,对于爱美天性的任何禁锢是没道理的。只要这种对外表美的追求不是建立在完全不顾内在的基础上,那么这种追求就是正当的,是应该受到鼓励的。

也许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当我们穿了一套自己喜欢的衣服时,我们会觉得充满自信,做起事情来都会变得比平时有精神。你肯定也有过这样的体会,当面前站着一个邋邋遢遢的人时,你会觉得心情都受到了影响,也不愿意和他多做交流。所以保持外表的整洁和美丽,不仅可以给予我们自信,同时也表现出了我们对他人的尊重。

契诃夫说:“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好的:心灵、面貌、衣裳。”作为一个新世纪的高中生,我们应该建立这样的观念:外表美和心灵美从来都是不冲突的。我们可以正大光明地去追求我们的美丽,我们要追求学识、涵养、气质,使我们的内在流露出美,我们也要追求大方的服饰、合体的打扮,使我们的外在表现出美。但是,我们也应明白,外在的美丽并不等同于华丽的服饰、精心的化妆,每个人都有表现自己外在美丽的方式,有句话叫做“十八无丑女”,其实这句话用在男同学身上同样合适。我们的青春就是我们最大的美丽,拥有着这样的美好年华,只要再配上干净整洁的服饰,我们的举手投足就足以流露出我们的生动、我们的美丽。这,就是我们美丽的方式!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美丽,也许你五官并不出色,但你却有着出色的谈吐;也许你的声音不够动听,但你却有着动人的舞姿。也许这些你都没有,但那又如何呢?你仍然可以是美丽的。一个外表并不出众的人,如果我们一旦发现他具有崇高的心灵,并且行为又很高尚可敬的话,我们就会渐渐觉得他变得好看起来。在中国,晏婴、包拯这些人,在外国,贝多芬、托尔斯泰这些人,他们的长相谈不上漂亮,但是由于他们的才华,却使人感到他们整个人也漂亮起来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美丽,你的美丽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在这些使你美丽的特质中,你认为哪一个对于你而言是最重要的呢?

请把你美丽的特质列举出来,然后为它们排个序,写在下面。要记住,我有我的美丽!

(1)

(2)

(3)

(4)

(5)

(6)

2.请找出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名言,写在下面的方框里。

第二课相信自己

自信只是一种心态,但如果你能积极地利用这种心态,它就会成为一种实在的行为。美国学者拿破仑·希尔曾经写过一本小书《自信心》。一个流浪汉在自杀前看到这本书,来到希尔的办公室希望希尔能救他。希尔听完了他的叙述,充满同情地说:“我希望我能对你有所帮助,但事实上,我却绝无能力帮助你,但我可以给你介绍本大楼的一个人,他可以协助你东山再起。”流浪汉充满了希望。希尔带他来到一面大镜子前,指着镜子里流浪汉的影像说:“就是这个人,在这世界上,只有这个人能够使你东山再起。除非你坐下来,彻底认识这个人,否则,你只能跳到密歇根湖里,因为在你对这个人的充分认识之前,对于你自己或这个世界来说,你都将是个没有任何价值的废物。”流浪汉对着镜子认真打量了几分钟,开始哭泣起来。几天后,希尔在街上碰到了这个人,几乎认不出他来,他的步伐轻快有力,头抬得高高的,从头到脚打扮一新,原来他为自己找到了一份工作,并从老板那里预支了薪水。更重要的是,他对生活重新充满了信心,坚信自己一定会走上成功之路。他对希尔说:“幸好你要我站到那镜子前,把真正的我指给我看,让我重新找到了自己。”

美国哲学家R.W.爱默生有句名言:“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一个人失去了自信,就会使自己的智慧和潜在能力无法很好地发挥出来,也会变得缺乏做事的策略和技巧,失败自然而然就随之而至。

对生活和学习不是很成功的人来说,自信显得尤为重要。美国心理学家W.詹姆斯认为:“面对成败难卜的事业,取得成功的惟一条件就是自信心。”

朋友,如果你口袋里只剩下六分钱,就用三分钱给自己买一块面包;用其余的钱买一把芬芳的、会使你充满了新的希望的水仙花。

——[马耳他]安东·布蒂吉格

用一半的钱买一块面包,另一半买希望。诗人是乐观的,因为他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一个不自信的人永远不会在剩下六分钱的时候去买希望,他可能会在剩更多的钱的时候就已经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