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苍老的喉咙——摇滚音乐(课外雅致生活)
18335800000017

第17章 另类摇滚

和“新浪潮”一样,“另类”(Alternative)一词基本上也是一个无实际意义的术语。真正判断另类音乐的真假就是看它是否再次推进或改写了摇滚乐的历史,把各种看似毫无关系的部分连接成一个整体。随着各个时期主流风格的改变,另类也将随之改变。通常,另类音乐经过一段时间的“地下”发展后,会被大公司收买而融入“主流”,此后,便又会有新的另类出现。以另类为标榜的音乐大都有反对商业化包装,强调作品的思想性,追求音乐的原创性和个性化等特点。

在这里,我们所要介绍的另类摇滚(Alternative Rock)主要是指从1983至1984年,新浪潮音乐开始逐渐衰退后出现的各种后朋克摇滚,这种潮流一直持续到1995年,直到另类摇滚成为摇滚乐的主流。

另类摇滚是“地下音乐”和反主流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认识上的差异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另类摇滚在英美两国表现出了不同的方式。

美国另类摇滚

在20世纪8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的另类摇滚只是局限在一些小型的俱乐部、独立的唱片公司、歌迷杂志和大学电台这一空间,一些歌曲偶尔能闯入MTV和排行榜前40名,一些专辑偶尔能得到《滚石》这样的主流出版物的赞扬。尽管如此,另类摇滚在商业上几乎没有取得过突破性的进展。与之相反,他们赢得了大量地下乐队的欢迎。由于乐队不断地巡回演出以及低成本专辑的制作,另类音乐开始有了自己的听众,渐渐地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最终是“REM”乐队为美国另类摇滚开创了新局面,“REM”在商业上和艺术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REM”乐队,成立于1980年,他们的队员是主唱迈克尔· 斯蒂普斯(Michael Stips)、吉他手彼得·巴克(Peter Buck)、贝司手迈克·米尔斯(Mike Mills)和鼓手比尔·贝里(Bill Berry),4人都是佐治大学的退学生。他们把清脆、迷人的吉他片段和模糊、神秘的歌词同后朋克的风格结合在一起,并且把传统声响与现代声响相融合。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无论是评论界还是音乐界,都一致认为“REM”是另类摇滚的创始者之一。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许多新的另类音乐分支纷纷发展。除去喧闹、松散而凌乱的朋克摇滚外,吵闹的工业摇滚成了美国另类舞台上的主要风格。来自克利夫兰的“九寸钉”(Nine Inch Nails,成立于1988年)乐队在噪音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的流行元素,使工业摇滚赢得了更多的听众。同时,其他许多工业摇滚乐队结合了欧洲电子音乐,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

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另类乐坛上,当“碎南瓜”等乐队获得商业上的突破之后,地下乐队不失时机地进入了主流摇滚的行列,但也有一些新朋克乐队宁愿留在地下继续做自己的音乐。同时,许多20世纪90年代重要的摇滚艺人都落户于地下的Lo-Fi唱片公司(Lo-Fi相对于高保真Hi-Fi,大都是用家庭录音设备录制出的、劣质音响效果的唱片)。

“碎南瓜”乐队(Smashing Pumpkins),成立于1988年,他们的成员有比利·科根(Billy Corgan,主唱,词曲作者),詹姆斯·伊哈(James Iha,吉他手),达西·雷茨基(D"Arcy Wretzky,贝司手),吉米·恰布林(Jimmy Chamblin,鼓手)。他们创造了一种前卫、迷幻、重金属的混合体,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另类摇滚的重要乐队之一。

英国另类摇滚

英国的另类摇滚同美国相比,存在两个主要区别:首先,英国的另类摇滚比起美国总是显得更为流行化。从整体看,英国的另类摇滚对于单曲的重视程度从不亚于对专辑的重视,因此,英国乐队对于流行性的关注显然要多于美国同行。其次,英国的另类摇滚乐队对于舞曲音乐和俱乐部文化都能够自由地接受,一些乐队经常采用舞曲的节奏和形式。这些事实促成了一个结果:即英国的另类摇滚乐队在1985至1995年的10年时间里,很难在美国取得佳绩,原因就在于两地对于“另类”含义的认识差异。此外,也存在音乐主题的差异。英国乐队写的都是英国人关心的事情,许多乐队的歌词都是建立在英国文化的背景之上的。不过从1995年开始,两地的另类音乐开始吸取对方的成功经验,逐渐消除了英美两地另类音乐的界限。

正如“REM”乐队在美国一样,在英国,“史密斯”(The smiths)乐队在使摇滚乐从新浪潮转变为另类摇滚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史密斯”存在的时间并不长(成立于1982年第一张专辑于1984年出版,最后一张专辑于1987年出版),但是却给摇滚乐坛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英国的另类舞台以“治疗”(The Cure,成立于1976年)乐队、“新秩序”(New Order,成立于1980年)乐队和“耶稣与玛利亚锁链”(The Jesus & Mary Chain)乐队为代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英国最具代表的乐队是“石玫瑰”(The stone Roses,成立于1985年),他们的成功促使了许多类似的乐队迅速出现。进入20世纪90年代,“山羊皮”(Suede,成立于1989年)乐队的出现,使英国的另类摇滚得到更好的发展,并使另类摇滚在1994年成为乐坛的主流。此后,又出现了“模糊”(Blur,成立于1989年)、“绿洲”(Oasis,成立于1991年)等乐队,使英国另类摇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其他另类摇滚

20世纪90年代以后,女性摇滚歌手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像辛妮·欧康娜、比约克、“酸草莓”乐队等一些非英美国家的歌手及乐队也在欧美乐坛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下面着重介绍几位比较典型的另类歌手及乐队。

辛妮·欧康娜(Sinead O"Connor)

辛妮·欧康娜,1966年12月12日出生于爱尔兰的都柏林。自1987年出道以来,她一直以一种傲慢无礼的叛逆形象展现于公众面前。在音乐上,她大胆地尝试摇滚乐的各种风格,跨越了民谣、朋克、舞曲以及艺术摇滚的界限,创造了一种多元音乐的混合体。1987年,欧康娜推出第一张专辑《狮子和眼镜蛇》(The Lion and the Cobra)。1990年,她的第二张专辑《不图奢望》(I do not want what I haven"t got)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销量为600万张。在这张专辑里,愤世嫉俗的态度也被民族矛盾的话题所取代。1993年,欧康娜因精神崩溃而企图自杀,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逐渐恢复正常,并重新开始写歌和录音。1994年推出的《宇宙母亲》(Universal mother)便是这一段心镜的写照。在这之后,欧康娜开始淡出演艺圈。1996年当了母亲以后使其叛逆行为有所收敛。

比约克(Bjork)

被人称之为“另类女神”的比约克来自冰岛,是当今最为狂野、激进的前卫明星。在她的音乐中经常采用懒洋洋的演唱方法和超越常规的配器方式,有时还通过效果器将人声变得模糊、抽象,给人一种遥远而神秘的感觉。在MTV中,她的造型以怪异而著称,不合时宜的化妆和丑态的形象使观众过目不忘。

比约克,上小学时曾学习过钢琴和长笛演奏。开始,她是冰岛著名乐队“糖块”(The Sugar Cubes)的主唱。1992年单飞之后,她摆脱了“糖块”的流行风格转向电子舞曲,并在一些电子音乐家的帮助下完成了首张个人专辑《处女作》(Debut),这张专辑不仅确立了比约克今后的发展方向,而且还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轰动。1993年,比约克获得了英国唱片工业大奖的“最佳国际女艺人奖”和“最佳新人奖”。1995年,专辑《邮递》(Post)又一次取得成功。1996年她又发行了《邮递》的混音效果唱片《电报》(Telegram)。1997年9月,比约克推出新专辑《同基因》(Homogenic)。

P.J哈维(P.J.Harvey)

P.J.哈维最初是一个由波利·琼·哈维(Polly Jean Harvey)领导的三人乐队,组建于1991年,几年后便解散,此后“P.J.Harvey”的名义为波利·琼·哈维所拥有。

波利·琼·哈维在英格兰的一个农场长大,他的父亲是个石匠,母亲是个艺术家。从小他就学习吉他和萨克斯管演奏,到十几岁时便参加许多乐队的演出。1991年,乐队成立后推出两首单曲,取得很好的成绩。1992年,首张专辑《干》(Dry)大获好评。第二张专辑《干掉我》(Rid of Me)的成功扩大了哈维的个人影响,乐队也因此而解散。1995年2月推出的专辑《带给你我的爱》(To being you my love)为哈维奠定了另类摇滚的明星地位。

“酸草莓”乐队(The Cranberries)

“酸草莓”(又译“卡百利”)乐队成立于1990年,这支来自爱尔兰的乐队在音乐风格上受“史密斯”乐队晚期的风格影响颇深,并融合了一些梦幻似的流行曲风和少许爱尔兰民谣的色彩。他们在20世纪90年代初崭露头角,女主唱多洛雷斯·奥赖尔登(Dolores O"riordan)极具穿透力的嗓音一开始就使乐队在英国受到人们的关注。1993年,单曲《逗留》(Linger)为乐队赢得了更多的听众。接着在1993年和1994年连续推出了《每个人都干,为什么我们不行》(Everybody else is doing it,so why Can"t we)和《无需争论》(No need to argue)两张专辑,并且使“酸草莓”一举成为世界级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