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静,男,1962年8月出生,山东平阴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小小说沙龙会长。
1982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小说选刊》、《时代文学》、《小说界》、《北京文学》、《解放军文艺》、《长城》、《中国青年》、《解放军报》、《北方文学》、《长江文艺》、《芒种》、《小说林》、《短篇小说》、《鸭绿江》、《广州文艺》等全国几百家报刊发表文学作品二百余万字,其中小小说八百多篇,有近百篇作品被《小说选刊》、《作家文摘》、《短篇小说选刊》、《小说精选》、《青年博览》、《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小小说精品》、《文化博览》、《老年博览》、《小品文选刊》等报刊选载。《我有房子了》和《长吻的魔力》分获中国第五届、第七届小小说一等奖,作品30多次在军内外获奖,百篇小小说入选《中国新文学大系1976—2000·微型小说卷》、《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精选》、《感动中学生的一百篇小小说》等各种选集。在国外的《世界日报》、《国际日报》、《棉兰早报》、《澳洲彩虹鹦》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近百篇。出版有小说集《秋天记忆》、《怎能不想你》、《王培静小小说选》、《向往美好》、《王培静小小说选》、《谁不愿做只飞翔的鸟》、《路上》等文学专著,其中,入选中国小小说五十强的《谁不愿做只飞翔的鸟》荣获2009年冰心儿童图书奖。
在王培静与贺鹏的倡导下,北京小小说沙龙于2004年6月27日在北京成立。2004年第三期《世界华文微型小说》杂志隆重推出北京小小说沙龙作品小辑,这是沙龙的首次集体亮相。随后,《北方文学》、《澳洲日报》、《百花园》、《短小说》、《金山》、《天津文学》、《天池》等报刊,先后推介北京小小说沙龙。2008年5月24日,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世界语言文学系教授穆爱莉慕名前往北京,对北京小小说沙龙进行学术专访,并将专访内容写入她主编的《中国小小说现象与研究》(英文版),向世界介绍北京小小说沙龙。此外,沙龙成员贺鹏的小小说《人户合一》进入2005年中国小说排行榜。会长王培静的《谁不愿做只飞翔的鸟》,副会长亦农的《因为有爱》、郁葱的《与生命赛跑》分获2009年度冰心图书奖。在全国十几个小小说学会中,三人同时入选中国小小说五十强并获奖,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办有自己的会刊《北京精短文学》,他们办学生夏令营,向西部捐书。北京小小说沙龙在他的领导下,办的风风火火,同时,他自己的创作,也是成绩斐然。
杨晓敏在《小小说是平民艺术》一文中指出:“小小说是平民艺术那是指小小说是大多数人都能阅读(单纯通脱),大多数人都能参与创作(贴近生活),大多数人都能从中直接受益(微言大义)的艺术形式。”
这种概括是相当精辟的。
在我看来,归纳小小说是平民艺术的特点时,还应该加上一条“小小说大多反映平民生活”,这既是“小小说是平民艺术”概念的应有之义,也是小小说深受读者喜爱的主要原因。
王培静的小小说,大多写得是平民生活,因此,他的成功实际上是对“小小说是平民艺术”最好的诠释。
从思想上归纳,王培静的小小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部队战士们的生活,另一类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在描述部队生活的作品中,他将笔触对准那些普普通通的战士们。一是赞美他们高尚的爱国主义与英雄主义的情怀,如《心结》、《意志》、《寻找英雄》、《爱吃饺子的那个人去了》、《离别》、《党费》、《本色》、《军礼》、《小岛不了情》、《生命的延续》、《美丽谎言》、《手机里的遗书》等。值得注意的是,此类作品往往颠覆传统,另辟蹊径,写出了军人的人性之美与心灵之美。荣获第三届全国小小说评比三等奖的《心结》,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阵地丢失了,王二柱心里比谁都痛苦。他被二军某团收容后,报了假名,意在脱胎换骨,重新做人。果然,在后来的一系列战斗中,他冲锋陷阵,十多次和死神擦肩而过,身上有六十多块弹片。团长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他懂得,战场上的军人要尊重,战场上的逃兵,同样要尊重。他们都是大写的人,失去任何一个生命,都是国家的损失,民族的哀伤。因此,团长放了王二柱一条生路,给他重新报效祖国的机会。心理学上认为,人性中最深切心理动机是受人尊重,得到肯定和被人赏识。王二柱受到团长的尊重,所以他格外看重第二次新生,抱着必死的信念,重回战场,英勇杀敌。王二柱身上彰显了生命的伟大,闪烁着人性的光芒。二是通过一些极平凡小事,热情讴歌战士们美好纯结的心灵,如《师生情》、《情书》、《和首长“过招”》、《拾荒人的梦想》、《守岛老人》、《在北京当兵》、《钥匙的的故事》、《战友啊战友》、《在一起》、《一碗泉》等。《钥匙的故事》写得很有生活情趣,充满智慧与哲理。《战友啊战友》写得很有人情味儿,把战士们以苦为乐甘于奉献的心路历程揭示得栩栩如生。《一碗泉》把新时期最可爱的人的精神风貌,充分展现在读者的眼前。我们看到,当鲜花盛开时,军人的忠诚,是写在大地上的和煦春风;当夜深人静时,军人的忠诚,是写在人们睡梦中的甜蜜果实;当战争来临时,军人的忠诚,是写在枪林弹雨中的热血诗行。和平时期的军人,欢乐人群中寻不见他们的身影,危难中却离不开他们的精神。“为了人民的利益,我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庄严的军人誓词,崇高而伟大的军人理想,表现了中国军人的英雄气概和豪迈情怀,令人肃然起敬。
在描绘普通人生活的作品中,《留言条》很有新意。小说通过女主人公吴淑芹与乡下侄儿(小偷)互相留言,来展示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提示主题思想,内涵比较深刻,形式比较新颖,堪称文体创新的优秀之作。作家获第五届全国小小说一等奖的《我有房子了》,是一篇带着血和泪的控诉书,它将普通教师在生存状态极其艰难条件下,仍然憧憬幸福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表达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对官僚主义揭露得入木三分,对不正之风批判得一针见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现实意义。《谁不愿做只飞翔的鸟》把少男少女对知识的渴望与对未来生活的美好遐想交织在一起,充满诗情画意,让人感动不已。值得关注的是,他的寓言体小说数量虽不太多,但质量较高。《羊与狼的故事》中,羊一反过去弱者代表而成为强者,狼则一改过去强者形象而成为弱者。这一切皆源于动物园将羊和狼关在一个笼子里。一旦人们打开铁笼,放狼归山,狼的本性便暴露无遗。作家借动物的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可能因为某些原因而暂时夹着尾巴,而一旦得势,就会露出他的庐山真面目。因此,人们啊,要擦亮你的眼睛,把世界与人看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苍鹰之死》一方面揭露人性的贪得无厌,另一方面赞扬了苍鹰伟大的母爱。在自己不能救回孩子时,选择了自杀。《猎人之死》既给滥杀动物者敲响了警钟,又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善水者溺死,善骑者摔死,猎人有时也会死在动物手上!
王培静小小说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平淡中蕴含着哲理,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他的小小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人物普普通通,故事平平常常,语言平实朴素,却耐人寻味与咀嚼,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实,创作中最高境界为无技巧。虽然不敢说王培静已经达到了这种最高境界,但至少,他已经向最高境界迈出了一大步。其二,细节描写很传神很逼真很到位很感人。入选《中国新文学大系1976—2000·微型小说卷》的《招领启事》中,失主在晚报中缝登的一则寻物启事这个细节,堪称神来之笔。原来,鼓鼓的钱包里,装的是一份离婚起诉书。钱也有,不多,只有十几元。这样写,实际上是对那些企图非法占有别人财物的人的一种莫大的嘲讽,小说的批判力量由此更加凸现。《愿做小梅家的那条狗》中母亲之话,令人潸然泪下,感叹万千,沉思良久:“我要是托生是女儿家的那条狗该有多好啊!一是能天天和女儿在一起,二是好吃好喝,暖暖和和的不受罪啊。”《吃鱼》中妻子的一句话道破天机:“我其实也不愿吃鱼头和鱼尾,以前我吃,是为了把中间的好肉留给你和孩子。可是今天,你竟然还让我吃这个。”吃鱼这个细节,包含着比较深刻的人生哲理。《天使的翅膀》中的张老师,即使折断了自己的翅膀,也要让学生唐飞飞和于猛飞翔,令人钦佩。尤其感人的是那个细节描写,更将张老师崇高的人格魅力推向极致:“废墟下,张米亚老师跪仆着,身体早已冰冷,但他双臂环抱着的两个孩子竟还都活着,救援人员怎样也掰不开他的双臂,只有含泪将他的双臂锯断,才拖出两个学生。”作家另一篇获第七届全国小小说一等奖首篇的《长吻的魔力》,之所以感人肺腑,主要原因在于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细节描写。身为消防支队长的宋阳,因为要去救火而不能陪怀孕的妻子宁静到医院做检查,情急之下,宋阳在宁静外套上贴上了一张纸条:“我是一名消防战士,因有火情去救火了,请您替我照顾她,谢谢。”一路上,宁静得到了诸多素不相识人们的悉心照顾。这哪是长吻的魔力,分明是细节的魅力,人性的胜利。
顾建新教授与陈嘉在《在写实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一文中指出:“王培静崇尚写实,追求写实,以此形成他创作的风格。”
对此观点,我十分赞同。
不过,我又认为,作为一位颇有成就的实力派作家,仅仅走写实路线,是远远不够的。对于王培静来说,应当走写实十写意=创新的路子。他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与人生经验,这是他的宝贵精神财富,写实对他而言,易如反掌。而写意,则尚需花些气力,下番功夫。
(载《精短文学》201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