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百家论
18359800000124

第124章 再现生活之美——中国大陆刘殿学论

刘殿学,男,1942年3月3日出生,江苏省盐城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当过多年中学语文教员。1987年鲁迅文学院学习出版长篇小说《红枸杞》、《绿丹蓝》及中篇小说集、短篇小说集、微型小说集、校园故事集等著作等17部。作品多见于《小说界》《雨花》《延河》《北方文学》《飞天》《红豆》《红岩》《小说选刊》《青年文摘》《作家文摘》《读者》《中华文学选刊》《儿童文学》《中学生》《儿童时代》《少儿文学选刊》等刊报。部分作品被中学语文教科书、课外读物和语文试卷选用,数十篇小说译成英文、维文、哈萨克文。数十次获得各类文学奖,其中《一桶水》获首届中国微型小说排行榜一等奖,《生命风景》获冰心儿童图书奖。荣登小小说风云人物榜,列为中国36位小小说星座作家之一。刘殿学微型小说艺术特色十分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着力挖掘普通人身上蕴藏着的人性与人情之美

茫茫戈壁沙漠,水比金子还宝贵。205井一班人,一天只能分到一桶饮用水。不曾想,秀和狗的来到,打破了原有的寂静。特别是狗的一泡尿,使一桶水变了味儿。狗之父对此勃然大怒,抢起大巴掌朝着狗的屁股猛拍。顿时,“狗儿圆溜溜的小屁股蛋上,五条红蛇棱,一条一条往起棱。”那些干爸爸们闻讯,个个怒斥泉,人人呵护狗。末了,小非洲叮叮当当把大家伙的水壶找来,灌童子尿。

《一桶水》虽然未正面描写钻井工人的工作,但从侧面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环境的艰苦与工作的艰辛。“从基地到沙漠墓地的205井,两百公里。”一句话,点出了环境的恶劣。“爸爸们”又粗又黑的大毛嘴,把人家嫩嫩的小脸蛋儿,亲得发红。”一句话,钻井工人的形象便跃然低上。

席勒说:“祈祷从天空乞求幸福,劳动向大地索取幸福。”

作者对“向大地索取幸福”的钻井工人一往情深,通过一桶水这面镜子,赞美与歌颂了钻井工人的勤劳,朴实、粗犷、善良、友爱之美。

语言富有个性且幽默,是《一桶水》的又一特色。正当大家伙对一桶水加了“味精”而面面相觑时,曼德拉一句“童子尿去火,知道啵?”的幽默话,使众人回过神来。泉及小非洲等人的语言也相当有个性,颇令人玩味。

班主任老师忙叫刘泰英去后勤处找来一架升降梯,他亲自爬上去,一缕一缕,慢慢地解开缠在小鸟腿上的尼龙丝。将受伤的小鸟小心翼翼地笼在手心里,从梯子上下来,对我说:“谢谢你周以璇,你的细心观察,无意中救了一只小鸟!要是再过两天没人发现,这只可怜的小鸟就会死掉!谢谢你!”

我赶快上前用双手护过那只受伤的小鸟,看看,它细细的腿,被尼龙丝缠成一道道血印,嘴里还啣着只小蚂蚱,没咽下去——再一看,就是刚才刘泰英给捉的那只刚长翅膀的小蚂蚱,一定是那只在窗口叫的鸟妈妈喂它的。那么,这只受伤的小鸟是它的孩子吗?鸟也这样有爱心吗?不可思议!

正说着,那只美丽的鸟妈妈,看我护着它孩子,在我们头顶上发疯似地飞叫着,有几次,差一点要啄到我们的头,我吓得赶快松开手。

手一松,那只受伤的小鸟,从我手中“腾!”的一下飞走了,飞到它妈妈跟前去了……

《鸟之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人鸟和平共处图。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导、教授、著名评论家於可训,在《本是性灵之物》这篇评论中指出:“人类对动物的每一次‘生杀予夺’对动物来说,都不会是无动于衷的,都会在动物身上激起类似于人类自身的情绪反应。人类与动物之间或友爱、或对立、或仇视的关系,就是由这种反应建立起来的。因此,注意到这种反应,视动物如同人类一样,是一种灵性之物,是人类与动物建立一种平等的亲和关系的重要前提和保证。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有两种选择:亲和与对立。人类只有用自己的作为去激发动物的性灵,使之与人的性灵沟通,人类与动物之间才能永久和平相处,才能在一个更高的意义上实现一切自然物之间的平等。”《鸟之歌》现实意义,就在于此。

“那母亲裸着上半身。一只手死死地抓着小男孩的脚,往上托。看得出,那一刻,她在使尽全力,将她的儿子往上推!推向希望!推向天堂!那母亲已经僵硬!已经被凶猛的泥石流挤压成僵硬!她就那样站立着,手伸向天空!伸向呼救!那造型看上去很美,好比全金塑成的一名世界举重冠军!入土为安,我们含着泪,准备将这位伟大的母亲放平。可就是放不倒她,她身边的泥石已经挖空了,也放不倒她。”此情此景,感天地泣鬼神,引起读者强烈地共鸣。《永恒的爱》用艺术的形式向读者诠释了世界上什么人最伟大?世界上什么爱最珍贵?

二、善于运用生动而精彩的对话刻画人物

“长箫停住。瞎子平缓地说:‘是好人。但,脾性不好。人好,脾性不好,不能算好人。’本是向着瞎子,瞎子倒数落我?大声告诉他:‘刚才投的是石子,你知道吗?他明明在捉弄你,知道吗?’‘知道。石子什么声音?金币什么声音?我听得出来。’‘你为什么不谴责他?太缺德了!’‘看,看看,你还在生气?没必要。在他,是取乐儿。在我,是一个声音:当!就这么简单。那饭盒里的钱嘛,有人拿,有人给,到底是给的人多。”我缓了缓,说:“你咋这么说话?你这不是助长坏风气吗?’‘来了,又来了,你这人心好,脾气不好,脾性不好,不能算好人。你反过来想想看,他要拿,我能不让他拿么?我看不见,也追不上他。哎!你想听曲子吗?’瞎子说着,慢慢地将长箫顶住嘴唇。悠扬而又忧伤的箫声,继续在天桥上空哀婉地飘荡。”

这是《哀婉的萧声》中的对话。瞎子的老道世故,“我”的执拗正直,小伙子的卑鄙无耻,通过对话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

“她能看到老画家画板上的画了:在深蓝色的湖面上,几只白色的海鸥在飞翔。湖边,重叠陡峭的山峦。岩石上站立着一个穿红裙的少女,面向湖面……她忽然眼一亮:‘画的我吗!’‘什么?画得不像?’画家用满是颜料的手擦擦胡须,说。‘……’‘是的,小姑娘。因为有了你的生命之火,这湖光山色才有了生命的美感!谢谢你小姑娘。’画家拭拭汗,自言自语又说:‘世界上的一切,生命才是最宝贵最美的呀’她看看老画家那古枝般的的手,问:‘是没有价值的生命呢?’画家有些茫然:‘生命怎么会没有价值呢?’”

《生命风景》中老画家与高考失利女生的对话,既言简意赅,又充满哲理。它不仅对中学生的人生与学习有很大帮助,同时对成年人的工作与事业也有诸多启迪。

三、刻画了一个个清官形象,给人们以生活的信心与力量

寒冬腊月北风起,高楼大厦终于建成了,当官的和社会名流都试睡一回总统间。可是,建造大厦的民工却连睡地下室的权利也没有。要不是邢副市长迅速出面,民工们这个年恐怕要在牢里过了!《寒冬腊月北风起》运用对比手法,揭示了生活中存在的悖论现象,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民工们给邢副市长下跪,把他视为清官。这种做法虽不可取,但是可以理解。农民是弱势群体,当他们走头无路之时,只能出此下策。在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里,老百姓寻找青天,颂扬青天的努力一刻也没有放弃过,“圣人出,黄河清”的呼唤一刻也没有停止过。《窦娥冤》、《十五贯》等戏剧久演不衰,包公、海瑞、况钟、郑板桥、刘墉等青天的故事,被百姓传颂至今,就是明证。清官情结源于清官政治。清官政治的实质就在于,人们将自身的安全、幸福寄托于官员乃至政府的道德自律上。当然,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靠官员道德自律是不行的,必须通过法律与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达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这几天,周县长上下班,自己走路。小车坐久了,腿都有些不自然了。周县长还没走到家,周太太就在阳台看到了。对女儿说:“小蓉,你看你爸又是走路回来了。”“真的?”女儿也到窗口来看。周县长一进门,女儿问:“爸,你又是走路回来的呀?”“哎。”老周一屁股坐在沙发上喘气。街上认识周县长的人,也觉得奇怪,咋老走路?县长也能走路?县长就好比过去的县太爷,县太爷出门都是八人大轿。现在大轿没有了,县长咋不坐小轿车?礼拜五,是县长下基层日。周县长拿起包,又想走路下去,可家人的眼睛,路人的眼睛!我们这样的人走几步,咋引来这许多怪话呢?《多走了几步路》中的周县长走回家的行为,不仅外人不理解,家人也不理解。尽管如此,周县长仍坚持上下班自己走路。事情虽小,意义却大。小说通过一件小事,写出了做一个清官也难的事实,歌颂了党的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感人形象。

(载中国作家网2011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