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百家论
18359800000155

第155章 文学创作的动力——中国大陆郑能新访谈录

陈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小小说作家网特约评论家,以下简称陈):地坪河是你家乡的一条河,还是一种象征?地坪河在你小说中有何意义?

郑能新(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政府专家津贴获得者。以下简称郑):地坪河确是我家乡的一条河,她填满了我的记忆深处,也是我童年的象征。我是喝着地坪河水长大的,我与地坪河有着很深的感情!

陈:种地不赚钱,使农民不可避免地要逃离土地,到物质文明更为发达的城市寻找谋生之路,你的小说今后是否会关注大别山外出打工农民生存状态?

郑:我骨子里流淌的本身就是农人的血液!我以前的作品也有反映农民兄弟生存状态的,今后还会更多地关注。

陈:来到城市里的农民有了比农村更多谋生机会,然而城市并不是他们大脑中想象的天堂,现实代替头脑中对城市想象后,内心却有了来自城市的压力,这种压力让他们时刻处于焦躁不安之中。因为,他们的根在乡村,城市生活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无根的浮萍。因此,返乡是他们一种必然的选择。你的小说是否会关注返回大别山的农民工?

郑:是的。

陈:万里在《郑能新创作论》一文中说:“与著名作家刘醒龙所挖掘的西河文化所不同的是,作家郑能新是用生命的个体体验的精神情状来表现其丰富的社会内涵和深刻的历史意义,他通过塑造出一系列栩栩如生、形神丰满的乡村人物形象,来表达他对现实生活深刻思考和寄予的美好愿望。”请你介绍一下河西文化及它对你创作的影响。

郑:我的小故乡有一条河叫“地坪河”,我的大故乡属于“西河”范畴,西河是有极其深厚的地域文化特征的,她北承江淮,南控吴楚,丰富的、悠久的历史故事,众多的、火热的现实生活,都是文学创作的生活源泉。著名作家、矛盾文学奖得主熊召政,著名作家刘醒龙都是从这里走向全国的。所有这些都是我进行文学创作的动力。

陈:莫言在《超越故乡》一文中说:“故乡的经历,故乡的风景,故乡的传说,是任何一个作家都难以逃脱的梦境,但要将梦境变成小说,必须赋予这梦境以思想,这思想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你将达到的高度,这里没有进步、落后之分,只有肤浅和深刻的区别。对故乡的超越首先是思想的超越,或者说是哲学的超越,这束哲学的灵光,不知将照耀到哪颗幸运的头颅上。”你如何理解莫言的这段话?你如何超越故乡?

郑:禅宗五祖在选择传承人时,足下高徒神秀出一偈语:“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不使惹尘埃。”而在寺庙干着勤杂事务的慧能却在神秀的偈旁写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因而慧能得到了五祖的衣钵成为禅宗六祖。这个故事对于理解莫言这段话我想是再恰当不过了!

(分别载湖北作家网2010年1月25日,《鄂东晚报》2010年4月16日,中国作家网2010年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