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百家论
18359800000188

第188章 映日荷花别样红——中国大陆张可论

张可,女,1979年12月25日出生。毕业于西安西京大学新闻专业,现为河北省作协会员。1997年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已在国内的《作家报》、《郑州晚报》、《杭州日报》、《青少年文学》、《金山》;新加坡的《联合早报》、《赤道风》;泰国的《新中原报》、《中华日报》等报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百余篇,出版《年轻的饺子》、《追梦》、《慧眼禅心》三部专著。散文《失落的心》在《作家报》举办的“中学生诗文大赛”中获二等奖。后又在新加坡国际广播电台、武吉知马、琼崖联谊会主办的国际华文散文比赛中获优胜奖。小说《进城》获2001年中国微型小说排行榜二等奖,之后又入选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材。四次参加国际性笔会,即:2000年海外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02年菲律宾第四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讨会,2004年印尼第五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讨会,2006年文莱第六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讨会,并先后发表了论文《微型小说呼唤责任》、《经营微篇》、《微型小说与萤火虫》。

语言美是张可作品一个明显特点。有的作品富有哲理美:“笑是轻快的小调,哭是低沉的大调,在明丽的日子里,我演奏小调;在情感的道路上,我演奏大调。就这样,大调和小调同美,轻快与低沉交织,哭与笑成了我生命中永恒的主题。”(《生命的主题》)“伤痛是沙滩上杂乱的脚印,时间就是潮水,一次次冲刷,便覆盖了所有的痕迹。”(《我的伤痕》)“他的视线拉长了我的思绪,她丢的是桃子,可有的人却丢失了爱心。桃子丢了好捡回来,爱心丢失了怎么好捡回来呢?”(《失落的心》)有的作品语言比喻新颖独特,给人以美感:“北方的冬天简直不叫天,阴冷地如同一张愤怒的脸。我内心喜欢的热度却依然赶不上物理的冷。”(《寻找完美》)“聊天是一种记忆的挖掘工具,配以散步,当聊如开掘机般将往事胡乱的翻出,凭着脑中残存的碎片,还是感受到来自远逝岁月的一点微痛。”(《天堂和地狱比邻》)“时空变幻,时间的潮水淹没了桑田,却浇不灭怨恨的火焰。”(《回归的灵魂》)“风易逝,情感却是风中的一阵烟。”(《感情是风中的一阵烟》)有的作品描写了自然景物与人交相辉映之美:“两位老人就像夕阳,在生命的暮年还不忘把残光奉献给人类;在那将逝去的一刻,还把浓重的一瞥投身给土地。”(《余光》)“一个雨后的黄昏,母女俩在看花。它依旧是路边寂寞的小花,却在外界力量的扶植下,悄然挺起了雄姿,一滴雨露在蕊中,在阳光的照射下放射出七彩的光芒……她久久地望着,任脆弱的灵魂在太阳下暴晒。”(《残花》)

抒写人性与人情之美,是张可小说另一个特点。获首届全国微型小说评比二等奖的《进城》,集中体现了这种特点。老爹带上老伴的镜框,搭车进城。车上,老爹给老伴留下一个座位,由此引起人们的不满与指责。车到市中心,老爹下车带“老伴”进城。张可的《进城》,让人倍感凄凉与悲伤。现阶段,城乡差别是明显存在的。城市高楼鳞次栉比,商店里东西琳琅满目,天上有飞机,地下有火车,大街上汽车川流不息。这一切,自然令生在山区里的老爹的老伴心向往之。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山区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即便有钱,恐怕出一趟远门也挺不容易,更何况经济拮据的老爹的老伴呢?这样,老伴进城的夙愿,生前一直未能实现。现在,老伴走了,老爹终于带上老伴之魂进城,了结老伴一桩心事。老爹带上老伴的镜框进城逛街这个细节选得好,将人性之中的悲凉之美与人情之中的凄惨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触目惊心,并将引发人们对此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作为80后作家,张可虽然很年轻,看问题却有自己的见解。她的小说有一定的思想内涵,给读者不少启发,这是颇为难得的。此外,她在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讨会上的两篇论文,也有独到的体会。《经营微篇》这篇论文,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与理念,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比如,她提出“经营微篇首先要搞好文案策划”,并以滕刚成功加以佐证,就非常具有说服力。又比如,她提出“微篇经营离不开个性的包装”,并引用张越和吴雁对滕刚小说的评点,同样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最后,借用广州暨南大学教授、国际儒商学会会长、香港文化促进会顾问潘亚暾,在《蓦然,冒出一朵莲花》一文中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结束语:“但我坚信,有令尊的支持,督促与引导和文友们的鼓励,帮助与批评,特别是本身的努力奋斗,一定能攀登不止,成为重要作家,甚至伟大作家。待到那时,我再登门祝贺,献上我的微笑、鲜花和掌声,送给你一份厚礼,并开怀为你喝彩,好吗?”(载《邯郸文化》2011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