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百家论
18359800000063

第63章 用“心”观察、体会、聆听、写作——新加坡艾禺访谈录

陈勇(中国作协会员,小小说作家网特约评论家,以下简称陈):《一个信息》内涵非常丰富,正如石鸣所说:“也许有人会将其作为非典题材,挖掘小说中萨斯病毒给人们的生活所造成的影响;也许有人从中感觉到的是科技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也许有人感叹的是作品所揭示的现代人社会亲情的淡膜,并同情老人的一片痴心等等。”请谈一下此文创作过程。

艾 禺(新加坡作家协会副会长,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副秘书,以下简称艾):此文创作于非典时期,那时候很多人都在自我隔离,包括对不住在一起的父母,大多数人都人心惶惶,也让一些平时就不关心父母的子女找到“绝佳的借口”,因为萨斯就不需要回去探望他们了,正如石鸣的评论,我要书写的正是现代人的亲情疏离感。

陈:作为一名职业电视人,以编写电视剧为主,单元剧曾获亚洲电视大奖。2000年开始,又创作了电影剧本,代表作为《孩子树》。那么,您近年为何以儿童文学和微型小说为创作主向呢?从事电视剧电影编剧对您写微型小说有无帮助?

艾:编写电视剧或电影是我的工作,文艺创作是我的爱好,这两者之间有着不同的性质但又互相影响,从事创作剧本20余年,很多时光都花在上面了,相对的小说创作倒是数量不多,这是我近年一直很想多花些时间在个人创作上的原因。

从事电视剧创作对我在微型小说的写作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因为电视剧剧本创作所涉猎的生活层面极为广泛,给我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体会,这都可以用在微型小说的创作上。

陈:儿童文学创作需要有爱心与童心,微型小说写作是否也需要有爱心与童心?请结合创作实践与具体作品,对此加以论述。

艾:我认为两者都需要同等的爱心,只有爱,才能把世间的真善美继续散播出去,像我的其中的一篇微型小说《爱心谎言》,便是以父亲的爱做为根本,为了不希望让子女知道有一个做牢的爸爸,做父亲的不断编造一个又一个的谎言,目的就是希望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懂得做好人的道理。《再偷一次又何妨》则以夫妻之间无需说出来的爱,写出了一个做丈夫的如何为了帮自己有精神病的妻子的默默付出。

陈:凡有过写作经验的人必有此种苦闷时刻:灵感枯竭。古往今来,论思路、拔灵感的教诣不在少数,但往往体系太大,道法太玄,只顾言之有物,不暇言之动听。您的创作灵感来自哪里?

艾:我的创作灵感大都来自生活的观察,因为我相信只有真实的东西才会永久流传下去,只有写真实的人与事,才能真正反映社会与人生,我是极端不主张闭门造车的人,写得再好,感情其实是一片空白,写作者不单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广大的读者负责,用“心”观察、用“心”体会、用“心”聆听、用“心”去写,把“心”和文学结合在一起就是我的写作理念。(载中国作家网2011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