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赞美的力量
18376900000031

第31章 欣赏孩子的爱心

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同时,对彼此间情感支持的需求也前所未有地高涨。学会关爱、理解他人并在情感上支持他人,这既是在竞争中找到合作伙伴从而制胜的必要条件,更是每个人在各种社会关系中建立稳固自信的根本。因此,家庭教育中必须注重对孩子的爱心教育,激发和培养他们的爱心、同情心等积极的社会情感,以帮助他们成长为一个“完整的”、自信的、能更好适应社会的人。

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孩子的表现,一旦发现孩子的爱心行为,就要及时赏识、夸奖孩子,受到赏识的孩子下次会更愿意做出类似的行为。

恩格斯从小就富有同情心,特别关心那些穷困的同龄人。

有一段时间,小恩格斯在每天该吃早点上学的时候,忽然对早点“厌烦”起来。他坐在餐桌前,面对早点没有一点想吃的意思,而是看了看,把它包起来。然后趁人不备,塞进自己的书包,起身朝学校跑去。

等到放学后,小恩格斯一进家门就喊:“妈妈,我饿,有吃的吗?”母亲马上将午饭端出来给儿子吃。谁知,儿子吃了自己的一份,还想吃另一份。母亲问:“你早上不是吃过早点了吗?”“是啊,妈妈。”小恩格斯回答。“那你为什么还这么饿呢?”“我也不知道。”小恩格斯漫不经心地说。

开始,母亲并没有在意。可以后的几天里,小恩格斯每天中午都喊饿,还要吃两份饭,这引起了母亲的担心。她想:孩子突然贪吃起来,是不是患了什么寄生虫病?便把儿子带到了医院,可医生一检查,身体正常。母亲还是不放心,强迫孩子停学几天,在家里休息。

“妈妈,我会耽误课程的。”小恩格斯不情愿地说。

“你放心吧,我请人给你补课就是了。”

小恩格斯拗不过母亲,便提出了一个条件:“妈妈,让我的同学克林斯曼来给我补课好吗?他的成绩棒极了。”

“好吧,就让克林斯曼来补课。”

到了放学时间,克林斯曼准时来家里为小恩格斯补课。但每次补完了课,小恩格斯都向克林斯曼挤挤眼睛,悄悄从桌子底下塞去一包东西,让他带走。

终于,最后一次,这一举动被母亲发现了。母亲收起了纸包,打开一看,是面包和点心。母亲用不解的目光紧盯着儿子,小恩格斯不好意思地说:“妈妈,对不起。这是我送给约尼尔吃的。”

“约尼尔是谁?为什么要送这个?”母亲严厉地问。

“约尼尔是我的同学。最近,她的爸爸失业了,全家没有了收入,吃不上饭。几天前,约尼尔上课时突然晕倒了,是饿晕的。”小恩格斯眼里溢出了眼泪。

“哦,是这样,”母亲的脸色变得温和起来,“约尼尔太不幸了。孩子,你有同情心,懂得帮助别人,这很好。可是,你为什么要瞒着妈妈呢?你为了同学,自己却饿着肚子,这也是不应该的呀。”

“妈妈,我害怕你知道了会责怪我。”小恩格斯说。

“怎么会呢?你做得对,妈妈不会责怪你的。”

第二天,母亲便让小恩格斯去上学,还为他多准备了一份早点,让他带到学校去。小恩格斯高兴地扑在母亲怀里。

对于一个人的个性发展而言,没有什么能比爱和善良更重要的了,这是孩子将来亲和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常会表现出比大人更强烈的爱心。这时候,父母应该给孩子充分的肯定和赏识,而不是因为孩子没有和父母商量或者违背了父母的意愿而否定孩子的爱心,更不能因为个人的私利而打击孩子的爱心。否则,会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认为有爱心是错误的,从而自我否定这种爱心行为,变得冷漠和自私,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

现在的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只知道接受别人的爱,并视为理所当然。而在别人需要他们关心和关爱的时候往往表现出冷漠、自私,处处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这样的孩子在长大进入社会以后会表现出极度的狭隘和怯懦,唯恐别人侵害自己的利益。由于内心缺乏情感体验,他们对于面临的现实往往会表现得缺乏自信和安全感。可见,这对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以及与他人的和谐交往都是非常不利的。

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爱心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培养孩子的爱心,要从赏识孩子的行动开始,对孩子的表现做出正面的、积极的回应,通过这种回应和赏识,强化孩子的爱心行为,鼓励孩子在以后怀着一颗爱心去生活,这对于孩子走入社会、和谐交往和建立自信是极为重要的。

有一个周末,妈妈带着苗苗去公园玩。苗苗在草丛中发现了一只受伤的小鸟,小鸟的翅膀已经被血染红了,飞不起来只能在原地扑腾着。苗苗把小鸟捧在了手中,说:“妈妈,它太可怜了,咱们把它带回家包扎一下好吗?”妈妈笑了,看着苗苗,说:“你看它身上的血,多脏啊,快放下吧,别管它了。”苗苗手捧着小鸟站了起来,眼泪汪汪地看着妈妈,说:“妈妈,咱们帮帮它吧,要不然它会死的。它妈妈知道它死了得多难过啊!”

于是,她们回家找了一些药和纱布,给小鸟包扎了伤口。苗苗还去隔壁的爷爷家要了一点鸟食来。小鸟不到一周的时间就恢复得很好,苗苗看着放飞的小鸟,苗苗高兴得又蹦又跳。爸爸说:“我们的女儿真是个有爱心的好孩子,有爱心的孩子是美丽的小天使。”

家庭在孩子一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儿童时期是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当然也是爱心培养的重要时期和关键时期。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善良和同情是孩子的天性。比如:有的孩子看到别人哭,就会拿玩具或吃的给对方,以表示一种安慰,这些都是孩子爱心的自然流露。但是,作为天性的爱心仍然需要通过外界环境的激发和保护才能得以维持,才能真正成为每个人持久的、稳定的情感特质。因此,通过爱心教育来培养孩子的爱心就显得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