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赞美的力量
18376900000065

第65章 孩子犯了错,你会怎么说

现实生活中,当孩子犯有过错时,父母往往一味责备孩子,甚至打孩子,一点不讲批评技巧,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夸奖孩子需要讲究技巧,批评也是一样的,找准孩子的接受点,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去教育孩子,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批评不仅要让他承认错了,而且要让他明白为什么错了,错在哪里。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生在世,犯错是难免的,更别说是孩子了。“自古雄才多磨难”,一个人要有超乎常人的成就,必然以超乎常人的磨难为前提。不犯错的孩子长不大,不经历磨难的人不会成功。孩子在成长中会犯错或走弯路,处理得当就成了成功的条件,处理不当,就会加深问题和错误,反而引起更多的问题,这就是教育的失败。

对于我们大多数家长来说,因为我们从小耳濡目染,挖苦、说教、警告、谩骂、威胁的词语已经植入我们的语言当中。所以当自己的孩子犯错误时,我们的批评一般会有以下问题:

1.批评情绪化

一旦孩子有了过失,家长的表现通常是情绪激动,念念有词,声音分贝高,语言速度快,一阵狂风暴雨,真可谓酣畅淋漓。等到说完了,骂完了,心里也痛快了,平衡了。可是当家长大费口舌的时候,大多孩子心里算计的却是:“现在骂到一半了!”“再忍耐一下,就快骂完了!”家长在呵斥孩子的时候也会突然停下来问:“你听明白没有?”孩子马上反射说:“听明白了!”“记住了没有?”“记住了!”“以后还犯不犯”?“不犯了!”这时候如此痛快敷衍的话只是为了早点结束这场暴风雨。如果有摄像机的话,看看自己的表情和表现,真可以说是不堪入目啊!

而孩子对您说的话不是能背下来,就是根本就不记得你说过什么,只知道一点:我错了,所以你骂我!就连错误带来的愧疚、不安也随着批评的咆哮声而烟消云散了。因为他们很明白一点,骂完了一般也就没事了。孩子唯一做的和感兴趣的事就是等待,等待这番责骂的结束。最后的结果就是“口服心不服”,“你骂你的,我做我的”。您能指望这种更多带着个人情绪化的宣泄、主观的批评有多大作用呢?

2.批评泛滥化

有时候,家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声音慷慨激昂,语速飞快,思维跳跃,联想丰富。如本来就是个打了碗的事情,就能从这件事联想起从前丢钥匙、丢钱、丢面子(因为测验考砸了),还能扯到打架、看电视、玩游戏等,总之,只要能想起来的事就可以像电影镜头一样重放。真可谓旁征博引,引经据典,直说得孩子眼皮一翻,嘴角一撇,脖子一扭,脑袋一低,心想:你爱说啥说啥吧!也不嫌口渴?哼!

批评应该有针对性,对当前的问题有什么说什么,就事论事,绝不可责备这次过失,连带以前老账也一并算上。这种翻“陈年老账”的做法只会让孩子对家长感到厌烦、讨厌和憎恶,而且由于其他事情拉扯得太多,冲淡了当前主题,主要矛盾就容易被弱化和忽视。令人发笑的是,往往有这样的家长说着说着就停下来了,怎么了?原来是一下子忘了该说什么了。只好自我解嘲地说道:哼,看看你,把我都气糊涂了。试想,这样令孩子怀恨又游离主题的批评怎么可能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3.批评简单化

很多时候,孩子犯错后,家长的表现往往是该批评的时候不批评,不该批评的时候乱批评。很多家长都遇到过孩子赖床的现象,往往是一边催促,一边数落,而孩子却把这当作是背景噪音。根本没有起到批评的作用。因为孩子很清楚,如果走着上学会迟到的话,家长一定会有办法让孩子按时到学校的,有车可以送,没车可以打车啊。类似的情况有很多,就是家长只对现象做批评,而没有采取实际有效的解决办法。

4.批评急躁化

有许多时候是这样的,孩子甚至还没意识到错误即将或已经来临,还不能深刻意识和认识到错误能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我们的家长却已急不可耐,气不打一处来,通常是眼到、口到,甚至手也到了。

这样一来,孩子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体验错误,尝试挫折,孩子甚至都不知道犯了什么错,批评和责备就已经接踵而至。这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急躁冒进的批评,往往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限制了孩子的发展。

为什么很多孩子对学习没兴趣呢?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家长们在过早地干涉,过多的介入、频繁的干预、琐碎的品评、莫名的批评,导致孩子对学习产生了恐惧、厌倦和逆反的心理。

总之,在教育孩子上,处处留心皆学问。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批评孩子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正面引导

有些家长批评起孩子,张口闭口总是用否定性语言:“你真没出息”、“你真不争气”……有的极尽挖苦讽刺之能事。如此责骂不休,真不知究竟要把孩子往正道上引,还要往邪路上推。批评孩子,应该简明扼要抓住要害、严肃认真地指出错误,用肯定的语言,如“你是一个好孩子”、“你一定会做得更好”等,给予正确引导,指明出路。任何批评,其根本目的不仅在于抑制孩子的过错行为,更重要的在于让孩子认识错误,并且激发他好的行为。

2.尊重人格

孩子有过错,理应批评,但其人格应受到尊重。批评应对事不对人。孩子和大人,被批评者和批评者,人格应该平等,正是基于这一点,如此才能严肃认真又心平气和地对待孩子。批评可以严肃,甚至严厉,但这类似于镇痛药,用多了便失效。

3.避免当众批评

有的父母误认为当着他人的面数落一下孩子,会增强“激发”效果,殊不知,这样做最大的弊病是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4.看准时机

孩子一旦有错,通常要及时批评。“你等着,晚上爸爸回来见!”这种策略是一种失误。你想,本是上午的事,到晚上再批评,这中间孩子还要干好多事,那错事也许淡忘了。当然,所谓及时批评也应视年龄特点及错误性质有个时间跨度,有时候也需要抓住时机“冷处理”。

5.要坚持就事论事,点到为止

批评孩子不要唠唠叨叨,没完没了。我们有些家长一遇到孩子出事,就气不打一处来。往往倾盆大雨,把昔日陈谷子烂芝麻的事一股脑抖出来,搞“扩大化”,数落得孩子一无是处,这就会使他们产生自卑感,难以增强改正缺点的信心。其实,今天发生的事未必与昨天、前天的事有关联,即使有关联也不应“算总账”。我们要就事论事,不要无限外延。这种批评看起来似乎有点简单化,三言两语就可作罢,但它符合孩子的思想单纯的心理特征,往往能使他们消除对待批评的抵制意识,这样才有利于轻装前进。

6.相互配合,口径一致

父母在批评孩子方面要形成“统一战线”。中国有句古话叫“严父慈母”,很多家庭至今还沿袭着这一传统。父亲和母亲,在教育孩子方面,一个唱红脸,另一个唱白脸,其实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因为如果这样,当孩子犯错后,他们所想的不是如何去认识和改正错误,而是积极去寻求一种庇护,寻求精神的“避难所”,他们甚至可能因此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所以,当孩子犯错后,父母一定要旗帜鲜明,保持高度一致,形成“统一战线”,共同努力,让孩子能正视自己所犯的错误并努力去改正。孩子有了过错,爸爸批评,妈妈保护,岂不效果相互抵消,何谈教育?当然,父母对孩子的批评方式可有差别,但必须口径一致,配合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