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拯救孩子拯救心:一位青少年心理专家的忠告
18378500000036

第36章 失败也是孩子的一笔财富

我们不能只注重给孩子成功和胜利的感觉,就像酸甜苦辣的滋味一样,失败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味道,都让孩子尝一尝,孩子才会有一个健全的心理去面对未来。

有位朋友是个非常优秀的学者,他的儿子也非常优秀,从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其他方面也非常棒,不管是文艺还是体育,只要是比赛,他从来就没输给同学过。

然而上了重点高中后,由于每个同学都曾是各个学校、各个班级的尖子生,他很难再独占鳌头,考试成绩飘忽不定,于是他心慌了,成绩直线滑坡,结果被请出了重点班。到了普通班之后,他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扭曲,患上了抑郁症,听说还自杀过一次。

我比较喜欢下棋,没事的时候经常会和儿子杀一盘,在儿子还小的时候,为了激发他的下棋兴趣,也为了照顾他的自尊心,我常常会故意让着他。但没想到时间久了,他只要一输就不高兴。这可不是好事,我开始纠正自己的做法。下棋的时候,不再让着他,结果儿子连输三盘后,大哭了一场,我对他说:“要玩就要输得起,再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妻子也在一旁助威说:“输不起就别玩。”儿子更来气了,气呼呼地回了自己的房间,之后好久都不和我下棋。

之后,我就和他商量下三局,只要儿子能赢一局,我就陪他一起玩他最喜欢的游戏。能赢两局,我就在周末的时候带他出去玩,地点随他选。我通过这种方式来刺激儿子,让他每次在三局中都会输掉一局或两局。次数多了,他也就看淡了输赢。同时,我也不会很明显地让着他,我说:“比赛就要动真格的,没有人会让你,不想输就得靠实力。如果靠别人让来取得胜利,也不光彩。”所以,为了能赢我,他每次都拼尽全力,还在业余时偷偷学习,棋技也有了很大长进。

孩子输不起,多半是因为家长总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帮助孩子成功,使其失去了失败的机会。或者,父母总认为,孩子还小,应该让着点,再说,赢了他自己也没面子。如果孩子习惯了被父母让着,到了学校或社会上,没有了这种待遇,难免会心理失衡,受不了这种打击。

把尝试的权利还给孩子

另一方面则是过分庇护,不敢让孩子去尝试。比如,我们常会因为孩子小不会做某事,或者担心会有危险,而阻止他去做他想尝试的事情。我们忽略了一件事:就像成功一样,失败也是一种权利。我们要把这项权利还给孩子,而不是剥夺掉。

我在一个加拿大朋友家里看到这样一件事:

水壶在煤气灶上烧开了,里面的水哗啦哗啦地响,朋友罗斯用湿毛巾缠在手上,把水壶拿了下来。他四岁的儿子鲍勃也闹着要这么做,为了避免儿子烫伤,罗斯把水换成温水,然后让儿子去尝试。他告诉儿子,水开时水汽会把水壶的把柄弄热,所以要垫上湿毛巾才能去拿。水很热,所以要注意不能让水壶倾倒下来。

鲍勃第一次尝试时,水洒在了他的身上。“这是因为你的力气不够。”罗斯说,“你需要用两只手。”说完,罗斯又为他换了壶水。“不,我拿不动!”鲍勃兴趣索然地想走开。“不,你能行,再来试试,你有这个能力。”罗斯鼓励儿子道。

于是鲍勃又试了一次。这次,他安全地把水壶取了下来。

我问罗斯,为什么要让鲍勃去做这件事,因为这件事看起来并不适合他去做。

罗斯似乎很不经意地回答:“没有什么不合适的,只要他愿意去尝试,我都会在安全范围内让他去尝试。如果不让他做,我担心他也许永远都不会。”

但在中国,虽然我们现在也不断地灌输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似乎也仅限于洗个手帕,跌倒了自己爬起来之类的。假若你两岁多的孩子嚷嚷着非要洗碗,你大概是不会答应的,或者并不是你不愿意让他去尝试,而是你嫌麻烦,因为洗碗他会弄湿衣服、弄脏地板,甚至会把碗摔碎。你不愿意去承担这样的麻烦,所以你会对他说:“宝贝乖,你太小,还够不到水池呢,等你长大了再帮妈妈洗好不好?”连哄带骗把他弄出厨房。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一对在中国定居的英国夫妇。他们的儿子刚刚10岁,但他很自立,不但自己能照顾自己的起居生活,还能修理家里的水管、电器。这让我非常不解,难以置信他们是怎么培养儿子的。原来,从2岁开始,他们就放手让孩子去做事了。男孩的妈妈给我讲了一件她印象深刻的事——

小男孩2岁的时候,看到妈妈在厨房洗碗,他觉得既有趣又好奇,非要参与。妈妈没有拒绝他,但他才2岁实在是太矮了,妈妈灵机一动干脆就把他抱到洗碗池上,说:“来吧,今天的碗就由你来洗吧,看看你洗得怎么样?”一边说,一边帮他倒了一些洗洁精在池子里,并放了一点水,搅出很多泡泡,还给他做了示范。儿子看到泡泡更兴奋了,立即干了起来。

说到这里的时候,男孩的妈妈感叹道:“他哪里是在洗碗,简直就是在洗澡。”因为他不仅碗没洗干净,还弄湿了衣服,打碎了一个盘子。但是妈妈并没有因此斥责他,还夸奖他这么小就主动帮妈妈干活,很了不起。

很多家长都感叹自己的孩子很懒,什么事都不愿意做,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恰恰是他们亲手扼杀了孩子去尝试的念头和机会。没有了尝试的机会,当然也就失去了对失败的体验,这是孩子心理脆弱的一个很关键的原因。

正确认识挫折教育

对于挫折教育,我们的耳朵都快听出茧子了,但仍然有很多人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就像认为赏识教育就是单纯的夸奖一样,他们认为挫折教育就是让孩子去参加一个什么夏令营就算完了。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家长反映说,孩子参加完了夏令营,回到家没过几天就变回了原形,一点效果都没有。其实,我们不能寄希望于一个什么活动就能让孩子发生很大的变化,孩子的成长是日积月累的,我们要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事情做起。

首先,给孩子一个心理准备的过程。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家长要潜移默化地让孩子间接地接触和感知挫折,让孩子对挫折有一个形象具体的认识。比如,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看看《狮子王》,给孩子讲讲《汤姆历险记》这样的冒险故事,通过这样的电影和书籍,激励孩子向故事中的主人公学习。而且生动的艺术作品让孩子愉快的同时,还能让孩子对挫折有个初步的认识,让孩子了解生活中有许多困难和挑战,面对它们不能胆怯,要勇敢地面对,才能收获那份成功的喜悦。从故事中体验困难和挫折,能给孩子一个很好的心理准备过程。

其次,正确看待孩子的失败。只有父母正确地看待了孩子的失败,孩子才能够正确地看待自己的失败。所以当孩子遭遇失败时,做父母的不要着急批评孩子,更不要讲诸如“看!把事情都弄糟了,你怎么搞的?”“连这都做不好,你真是猪脑子!”这样让人伤心的话。因为如果孩子经常处于这些话语的反复“暗示”下,往往就会接受这种判断,从而养成怯懦、自卑、害怕挑战的心理,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久而久之也就真的干什么都不行了。

第三,要鼓励孩子面对失败,并帮助他们分析失败原因。孩子遇到挫折,做父母的要帮助孩子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孩子从失败中走出来,继续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困难。我的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时候,每次回家我都会告诉他:“这次没考好不代表你以后考不好,所以没关系,把这次没答对的题重新复习一下,下次争取一道不错……”作为家长,我们不要对孩子吝惜我们的肯定和表扬,因为这样能从小为孩子播下“积极乐观”的种子,使他面对挫折时仍抱有“希望”。孩子心境乐观了,也就更乐意去总结经验教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也就不会“输不起”了。

另外,即便是成年人面对失败的时候,也会有情绪低落、难以接受的状态出现,何况是还在成长过程中的孩子。作为家长,一方面要让孩子体验失败,同时也要照顾孩子的承受能力,给孩子的挫折必须注意适度和适量。适度和适量的挫折能使孩子自我调节心态,正确地选择外在行为,克服困难,追求下一个目标;过度的挫折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孩子产生严重的挫折感、恐惧感,最后丧失兴趣和信心。

我们不能只注重给孩子成功和胜利的感觉,就像酸甜苦辣的滋味一样,失败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味道,都让孩子尝一尝,孩子才会有一个健全的心理去面对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