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拯救孩子拯救心:一位青少年心理专家的忠告
18378500000044

第44章 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被别人宽容的

生活中处处有矛盾,孩子的世界也是如此,如果父母让孩子学会了在与人发生矛盾时,表现出大度和不予计较的心态,那么孩子就掌握了跟任何人交往的智慧。

一位父亲经常这样对自己的儿子说:“谁打你,你就打谁;谁骂你,你就一定要骂还给他,要不然他会以为咱好欺负!”

一次,孩子和班上的一个小朋友发生了口角,冲突中儿子被打了一巴掌。这位父亲知道了之后,恼羞成怒,领着孩子到学校找到打他的那个小朋友,当众亲手给了那个孩子一巴掌,结果被当值的老师看见了,不但叫来了警察,而且因为孩子父亲的这一举动,弄得全班的小朋友都不敢再跟这个孩子一起玩儿了。

孩子是迟早要进入社会的,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如果孩子总是抱着“睚眦必报”的戾气,可以想象,他的人际关系一定矛盾重重,甚至会给自己和别人同时都造成伤害。

“当你把一只脚踩在了一朵紫罗兰上,紫罗兰却把花香留在了你的脚后跟。”这是对宽容大度的最好解释。生活中处处有矛盾,孩子的世界也是如此,如果父母让孩子学会了在与人发生矛盾时,表现出大度和不予计较的心态,那么孩子就掌握了跟任何人交往的智慧。

换个角度看事情

同一件事,不同的角度给人的感受就不一样。当孩子认为这件事给自己带来伤害的时候,我们可以引导他去发现这件事有利的一面。

儿子回家向妈妈“告状”:“今天考试时,我的同学交卷后,站在我的桌子旁边等我。老师看见了就说‘抄袭就要判零分’,可我又没有抄同学的。”

妈妈轻描淡写地说:“你觉得老师冤枉你了?”

“是的,我的同学站在我身旁,我在检查试卷,连句话都没说……”儿子显得很委屈。

“不过,老师并没有说你抄袭了,只是提醒你一下!只要你没抄袭,随便老师怎么说呢!”

为了消除儿子的不满情绪,妈妈还是接着说:“如果是我遇到那种情况,我也会那么提醒你的,好让你静心思考呀!所以,老师提醒你反倒是为你好,你应该感谢老师,最起码也不能生老师的气呀。”

儿子听到妈妈这番话,没再说话,怒气消了不少。

原谅别人的过失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因为一时的粗心大意而犯一些错误。与其揪着对方的小错不放,引发矛盾,不如学会原谅,让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和谐。

一次儿子回家,委屈地告诉妈妈说:“在学校里,试卷上的一道数学题,我明明是做对了,可是老师却在我的试卷上打了个叉,让我满分的卷子变成了95分……”

妈妈拿过试卷一看,果然如此,但她并没有顺着儿子的意思和他一起埋怨老师,而是说:“有这样的事也是应该理解的啊!你想,老师一下子要判全班同学的卷子,难免有看错走神的时候,所以你应该原谅老师!你想,你读书的时候不也是会走神的吗?你可以拿着试卷向老师说清楚啊!”儿子听了妈妈的话,第二天去找老师,果然是老师看错了,为此老师还专门向他道了歉,并把他的分数改为了满分。

妈妈的做法很好,让儿子在实际行动中体验到了“心理换位”的好处。可实际上,如今还有不少孩子不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凡事以自己为中心。因此,我们做父母的就应该不遗余力地帮助孩子认识到“心理换位”的重要性,否则,孩子遇到一点委屈就会陷入无底的憎恨和委屈中。

教会孩子善待他人

宽容的孩子首先要在心理上理解他人,而在理解他人之后,我们还要教孩子在行动上善待他人。

妈妈来幼儿园接小酷,发现他的胳膊上有一道指甲抓的血痕,小酷说是一个小朋友抓的。妈妈给他涂了消毒药水,对他说:“小朋友把你的胳膊抓成这样,他的心里肯定也很内疚吧。”“嗯,老师已经让他给我道歉了。”

第二天在幼儿园,小酷和妈妈碰到那个昨天抓他的孩子和妈妈,他想妈妈一定会前去告状,但妈妈反而一再地宽慰人家,让对方不要太内疚,毕竟两个人都还是不懂事的孩子,并告诉他不许记小弟弟的仇。

当父母能够善待别人,孩子自然也会模仿。因此所谓教会孩子善待他人,无外乎就是在孩子与他人产生摩擦的时候,给孩子做出正确的心理疏导,并引导孩子去原谅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