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拯救孩子拯救心:一位青少年心理专家的忠告
18378500000046

第46章 把选择权交给孩子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也都必须独立承担自己生命里的责任。父母的责任不是为孩子安排好一切,更不是代替孩子做一切,而是引导孩子独自去处理遇到的一切。

一个年轻人大学毕业后,找工作屡屡碰壁,只好在家啃老。要强了一辈子、从不求人的父亲没有办法,只好拉起老脸,找各种关系,给他在某机关安排了一份工作。他却逢人就说:“我最讨厌这种工作,在单位听领导的,回到家还得听老头子念叨,真是烦透了,一点自主的权利都没有!”惹得父亲一时气急,大病了一场。

当我们抱怨孩子长大了却不能自立、事事都要依赖自己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反思一下,究竟是谁剥夺了孩子自主的权利?

一位母亲说她的孩子没有自主性,就连日常小事都没有主见,真让人头疼。比如带他报学习班,问他想学什么,就说“随便”;考中学,问他想去哪所,他也说“随便”;以前小时候帮他买衣服,现在长大了,给他钱让他自己去买,他反倒不愿意,还是要求妈妈给他买,买就买吧,问他想穿什么样的,他还说“随便”;甚至出去吃饭,问他想吃什么喝什么,儿子也都是“随便”。

我问孩子为什么总是说“随便”,孩子说:“不是我不想做主,而是做了也没用。就算我说了自己的意见,他们也不会听,他们在问我之前都已经决定了。”

“能不能举个例子?”

“比如我喜欢穿运动服,但我妈妈非要让我穿夹克,她说小伙子穿夹克看起来精神;我喜欢吃蔬菜,妈妈却对我说不能总是吃蔬菜,多吃点鱼肉营养才能跟得上……”孩子抱怨道。

相信很多家长身上都有这位妈妈的影子,他们不仅生活上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乃至孩子生活中的每一次选择也都代劳了。从上哪个幼儿园、哪所小学,到考哪所中学、哪所大学、学什么专业,再到未来的职业选择、择偶标准……一路下来,孩子不需要自己插嘴,也不能插嘴,只需要跟着走就可以了。

最近有一条微博被网友们多次转发,名字是中国式父母——5岁:孩子,我给你报了少年宫。7岁:孩子,我给你报了奥数班。15岁:孩子,我给你报了重点中学。18岁:孩子,我给你报了高考突击班。23岁:孩子,我给你报了公务员。32岁:孩子,我给你报了《非诚勿扰》。

从一个幼儿到成人,孩子的成长都是要靠他自己的,他的事情谁也代替不了。况且,我们成年人尚且不能设想自己10年后20年后的情形,更不要说为孩子做一辈子主了!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也都必须独立承担自己生命里的责任。父母的责任不是为孩子安排好一切,更不是代替孩子做一切,而是引导孩子独自去处理遇到的一切。

藏起一点爱,给孩子尝试的机会

一位母亲为孩子操碎了心,然后向心理专家寻求帮助。

专家问,当孩子第一次把鞋带系成死结的时候,你是不是再也没有给他买有鞋带的鞋子?这位母亲点了点头。

专家又问,当孩子第一次洗碗的时候,把衣服弄湿了,你是不是决定再也不让他走近洗碗池?这位母亲称是。

专家接着说,孩子第一次整理床铺的时候整整用了半个小时,你嫌他笨手笨脚,对吗?这位母亲惊愕地看了专家一眼。

专家又说道,孩子毕业后去找工作之前,你充分动用了自己的关系和权力。这位母亲更是惊讶了,从椅子上站起来,非常吃惊地问专家:你怎么知道的?专家说,从那根鞋带知道的。

这位母亲问,以后我该怎么办?

专家说,当他生病的时候,你最好送他去医院;他要结婚的时候,你最好给他准备钱,这是你今后应该做的。别的,我真的无能为力。

作为爱孩子、对孩子未来负责的父母,我们应该牢记住这句话——替孩子做他们能做的事,是对他自主性的最大打击。

别看孩子小,孩子也是有手有脚,有自己的头脑和思考方式的。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或危险的事情,父母都可以放手让孩子去尝试,而且要多提供这样的机会锻炼孩子。因为我们少替孩子做一点事并不意味着孩子的生活或者人生会出什么问题,反而会让孩子在自立自主、探索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自我的力量,并由此产生成就感和自信心;即便遭遇了挫折和失败,也是为他将来的人生积累经验。

尊重孩子的意愿

一些家长表面看起来也是尊重孩子的,就像前面那个喜欢说“随便”的孩子的妈妈,他们凡事也会征求孩子的意见,比如,问孩子想吃什么?周末想去哪里?但只是走过场,孩子表达完了,他们还是按照自己的决定去执行,当然会有各种非常“正当”的理由。比如,油炸的鸡腿热量太高,不如吃炖牛肉;游乐场什么时候都可以去,樱花下个周末就不好看了。

真正的尊重,不仅仅是给孩子发言的权利,还包括尊重孩子的决定;是父母把他当作家庭中平等的一员来对待,尊重他在家庭中的地位,任何涉及到孩子的事情,都要尊重或听取孩子的意见。即便你觉得自己的决定更为正确合理,也要以商量的口吻表示对孩子的尊重,而不是直接否定孩子的决定。

享誉世界的国际象棋女皇谢军,12岁时小学快毕业了,学校要保送品学兼优的谢军上重点中学,而国际象棋的黑白格同样吸引着谢军。是升入重点中学还是学棋呢?

无疑,升入重点中学预示着以后的重点高中、名牌大学,而选择学棋则有一定的风险,谁敢保证这么小的孩子以后必定能在国际象棋上有所作为呢?

谢军的父母决定充分尊重女儿的意见和选择,妈妈用商量的语气说:“谢军,抬起头来,看着妈妈的眼睛。你很喜欢下棋是不是?”谢军目光坚毅、严肃地看着妈妈的眼睛,坚定地说出7个字:“我还是喜欢学棋。”父母同意了谢军的选择,并对她说下棋这条路是你自己选择的,既然你做出了这个重要的选择,今后你就应该负起一个棋手应有的责任。就这样,谢军踏上了学习国际象棋之路。

很多家长都以孩子还小为由,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其实孩子也在看世界,已经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做出选择。

尊重孩子,就是把选择权交给他们,而不要以大人的眼光来帮他们做最后的定夺。比如,孩子踢球踢得好,母亲觉得踢球没出息,让他去学健身;孩子爱摆弄计算机,母亲嫌计算机应用面太窄,让孩子去学文秘;孩子想炒股,妈妈嫌炒股不是正经行业,让孩子去学门手艺……

当孩子一次次表达自己的意见,却不能得到最后的尊重时,他们就懒得再说了,不得不在你问的时候说“随便”,这样更省事,不是吗?

让孩子独立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英国政党史上的第一位女领导人撒切尔夫人的父亲特别注重对她独立性的培养,他希望女儿能够有主见,而不是盲从和依赖他人。撒切尔夫人10岁的时候就在父亲的杂货店里帮忙,父亲总是给她布置一项任务,而且绝不允许撒切尔夫人说自己无法完成。因此,年幼的撒切尔夫人从小就显得比同龄的孩子更为独立和能干。

多数为人父母者最见不得孩子遇到难题,恨不得为孩子扫清一切成长中的障碍,却不明白越是怕孩子遭遇困难,他越容易遭遇困难。因为他从来没有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在未来的人生路上,即便是称不上难题的问题,很可能也会难倒他。因此,让孩子独立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也能帮助孩子在自我探索、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变得更加独立。

儿子还小的时候,一次我下楼看见几个孩子合起伙来争抢儿子的一辆遥控车。见儿子哭得很伤心,我本想训斥他的小伙伴,但转念一想,小孩争抢玩具是常事,自己不可能随时随地护着儿子,他必须学会自己解决矛盾。于是,我就让孩子自己想办法。一个小时之后,儿子兴高采烈地回来了,手上还拿着一个变形金刚。原来他和几个小朋友早就和好了,并决定互相交换着玩具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