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本事是干出来的
18378600000003

第3章 本事不是吹出来的

说得好不如做得好,想得好不如干得好。十个想法不如一次行动。

我刚做公司的时候,来了一个广告业务员,他向我们推荐一个广告位,我们不想理他,于是他急了,说:“你们想要北京哪儿的广告位,我保证都可以拿下。”一个同事逗趣地说:“天安门城楼能拿下给我们做广告位吗?”……这是我职业场经历中的一件小事儿,后来根据这件事,我在《找不着北》一书中杜撰了一个把天安门两侧城墙用来做广告位卖掉的诈骗犯。

“说得好不如做得好,想得好不如干得好。”谁都知道这个浅显的道理,却往往做不到。

一个MBA毕业的学生来我公司应聘,我问他:“你期望的薪水是多少?”他说:“三十万,最少这个价。”我说:“假如你能创造三个亿的利润,我可以给你开三百万。”他头也没回地走了。他以为我在开玩笑,其实我是非常认真地在说这句话的。

我认为职场人有三个档次:商品、产品和作品。“商品”层次上的职场人身上可以找到刺激你“购买”的所有元素,包括长相、学历和资历;“产品”层次上的职场人,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会有独到的见解,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和职位,能够满足老板对他们的基本需要;最高层次的职场人是“作品”,他一定会有一种独特的、不可复制的品质,他无需长相、学历甚至资历的包装,他无须出卖,他自己以及他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一件优秀的作品。这样的人,才是真正有本事的人、真正的打工牛人。

强人强语

职场人分为三个档次:商品、产品和作品。真正有本事的牛人,都是作品。

怎样才能使自己成为职场中的作品呢?我认为首要的原则就是不要眼高手低。下面这个故事也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有个年轻人在技校学了一套过硬的摩托车维修技术,闭着眼睛都能把摩托车拆开,再组装起来。毕业后,他谢绝了技校留校任教的挽留,因为他嫌每月1500元的月薪太低,他觉得凭自己的技术应该挣得更多。

他找了几家大型摩托车装配企业,结果屡屡碰壁,这些企业要么说他经验少,要么给的待遇差。最后,他只好先到一家个体修车铺应聘当修车工。这个修车铺虽然是个体经营,但规模很大,且在周围乡镇还有分店。车铺老板是个胖子,不是技工出身,能把买卖做到这么大,看来头脑也不简单。

胖老板看完年轻人在技工比赛中获得的一大摞荣誉证书后,显得非常高兴,让他坐下随便聊聊。年轻人很自信,一坐下便口若悬河地说开了:“修摩托车很简单,一般情况下,摩托车故障可分为四类,即致命故障、严重故障、一般故障和轻微故障。什么叫致命故障呢?就是危及行车安全,导致……”

没等他说完,胖老板说:“看你这么熟练,工资你开个数吧。”年轻人觉得自己这匹千里马遇到了伯乐,他毫不客气地说:“5000元。”

胖老板说:“有志向,我就需要你这样敢说敢想敢要的人才。我正好有一辆摩托车坏了,你帮我看看。”

胖老板从车铺里推出一辆破破烂烂的本田250.年轻人一看,心里就有气:这不是故意刁难我吗,一堆即将成为废铁的东西还能修?他试探着问:“这车还能骑吗?”胖老板说:“这是我的车,我天天骑。”

听老板这么说,年轻人只得弯下腰来检查。他拔出火花塞,试一试,能点火;启动电瓶,一按喇叭,滴滴响;拆掉化油器,一点杂质都没有;卸下气门导管,没磨损痕迹。怪了,一切正常啊,怎么就发动不了呢?他对胖老板说:“发动机肯定出了问题。”

“哦,你确定?”事情到了这个份上,年轻人只得点点头。

“那你就拆吧。”胖老板用鼓励的目光看着年轻人。

年轻人三下五除二就把发动机拆开了,可是他同样没找到任何问题。这下,年轻人的汗出来了。

胖老板问:“有没有问题?”年轻人本可以糊弄他一句,说某某零件坏了,反正老板是外行。但看着老板一脸真诚的表情,只好如实说道:“对不起,这个车的毛病我没查出来。”

胖老板笑了笑说:“你还能把它装好吗?”年轻人再也不敢卖弄自己的技术,小心翼翼地把摩托车装好。

车装好后,胖老板拍拍车座,笑道:“其实,这辆摩托车一点毛病都没有,它只是没油了,就这么简单。”他给摩托车加上油,用脚一踩,发动机马上响了起来。年轻人的脸红到了脖根。

最终年轻人选择留下来,不过,他主动将工资降到了2500元。

如今,这个年轻人已经是一家连锁修理店的老板了,他仍然记得胖老板最后那番话:“任你再大的本事,都有遇到难题的时候,眼低手高对我们来说才是好事情。”他现在招聘技工时的标准就是“说得好不如做得好”。

强人强语

一个人本事再大,也有遇到难题的时候。眼低手高才能增长本事。

要使自己成为真正有本事的人,还要避免夸夸其谈,务虚不务实。有些员工总是怀着“忧国忧民”的心态,不断地给公司建言献策。面对他的这些建议、想法,一开始,老板可能非常高兴,因为这说明员工真正和企业站在了一个角度想问题。但是,没有一个公司是完美的,都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由于受公司的财力和人力状况限制,改进工作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只能在不断发展中进行。所以,好的建议肯定会被考虑,但未必都能立刻实施,此时如果不顾本职工作而致力于无成效的建言,无异于舍本逐末,是绝对不足取的。

作为员工,有头脑有想法有激情,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但如果有理想无行动,只发现问题而不去解决问题,思而不做,务虚不务实,就犹如赵括“纸上谈兵”一般,把企业经营说得那么简单,认为只要按他说的做,就能坐等成功到来。实际上,一个公司运作起来要比指挥作战更复杂。所以,对于这类员工,任正非的处置非常坚决。

有个刚毕业的高材生,刚进华为不久,就洋洋洒洒地给总裁任正非写了一封万言书,“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华为的经营战略问题发表高见。任正非看后,大笔一挥,批道:“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医院治疗;如果没有,建议辞退!”

我们很多人就如同这个被辞退的高材生一样,每天都在制定目标,谈论目标,却从来没有以实际行动去贯彻目标、实现目标,这类人永远给自己造梦,却不知道十个想法不如一个行动。

强人强语

职场人不要做天生的批评家,而要做脚踏实地的实干家。

拿我的职业经历来说,我刚加盟名人电脑公司的时候,很多人不屑一顾,认为“空降兵”赵强怎么可能带领大家挑战行业第一商务通呢?甚至有人说,像这样搞策划出身的人,在名人是玩不转的。我没有理睬这些质疑,和团队成员密切合作,定好目标,埋头苦干。半年后,当名人的市场份额超过了商务通,成为行业第一后,所有质疑的声音都销声匿迹了。目标定下来之后,行动就是决定因素。重要的是去做,去实现目标,去达成目标。你有没有本事,不是吹出来的,是干出来的。

说得好不如做得好、想得好不如干得好,企业需要的是实干的员工,而不是夸夸其谈的理论家,想法人人有,关键看行动。想法如果不能转化为干法,不过是徒有其表的空中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