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改变不了世界,只好先改变自己;而改变自己,先要改变自己的态度。
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小伙子,祖辈八代菜农。小伙子每天挑粪去菜地浇菜,从小习惯了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活法。某一天,艳阳高照,酷热无比,小伙子在去菜地的路上歇脚。他坐在挑粪的扁担上,扇着那顶破草帽,远眺村里大财主家的那幢豪华别墅,心里突然产生一个想法:有一天我要是像他那么有钱,一定要打一副用金子做成的扁担来挑粪。
许多人会嘲笑这个小伙子的想法傻,但在现实生活中,习惯于固有活法并从这种活法的视角去思考问题的人不在少数。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意念,就会形成什么样的观念,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路径。想法决定财富,意愿决定出路。
有句话说得好:“世界上不可能的事情,是想出来的;世界上可能的事情,是做出来的。”意愿是想,行动是做,意愿和行动,就像人类的孪生兄弟一样,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积极的思维方式带来积极的行为,消极的思维方式带来消极的行为。所以,很多人的痛苦并不是来自工作本身,而是来自他自身的观念。
因此,在无法改变世界的时候,只好选择改变自己。一个还没有在职场站稳脚跟的人,要想尽快取得成功,必须主动改变自己的观念,放弃对规则的抵触,努力适应规则,积极适应社会,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只要你对工作满怀兴致,从内心里愿意去做的时候,你的能力才能得到充分施展。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意愿是最大的动力。否则,当你为自己设定了一个宏大的目标,带着朦胧的理想踏上人生的征程,却没有踏踏实实做事的心理准备,在职场的竞争中就只能是随波逐流,被动选择,最后只能两手空空,平庸一生。
1965年,一位韩国留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聆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人都是他们所在行业或领域的顶级专家,他们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经过长期的耳濡目染,他发现国内的很多成功人士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他们的成功经历吓退了那些尚未成功的人。作为心理系的学生,他认为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
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认为这是个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于是他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时任韩国总统的朴正熙。他在信中说:“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
后来这本书果然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而畅销全球。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因为它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每个人的一生都有机会圆满地做成一件事情。而这位青年也正如他所写的那样获得了成功,成为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
这个被很多人奉为成功圭臬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件事情,并不是因为难而导致我们不敢做,是因为我们不敢做才变得难。如果我们抱着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心态,积极地去改变人生,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那些看起来很难的事情也会迎刃而解。
从我自己的经历来说,如果我抱着混日子的心态生活,不去挑战自己,或许现在我只是记者当中一个资深的“老油条”;如果我安于现状,沉迷于自己在商战中的那点小成绩,或许职业经理人就是我职业生涯的顶点;如果我不思进取,满足于畅销书作家的名头,那我的人生恐怕只剩下光荣退休了。人生其实有很多种可能,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就会过得很茫然。随着岁月的流逝,斗志渐渐丧失,最初的梦想就在平庸的生活中消失得无影无踪,结果枉费了聪明才智,耽误了美好的青春年华。
强人强语
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系于自己。只有改变观念,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一个人只有改变自己的观念,敢于突破自我发展中的“天花板”,上班才不会变成上刑,职场才不会变成刑场。如果你根本不想从事这项工作,即使能力再强,也很难取得成绩;如果你对某项工作非常中意,即使能力不够,只要刻苦努力地朝着这个方向前进,总有一天会取得成功。所以,当你想成为什么时,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为什么。安徽小伙子程龙洛就是最好的榜样。
1991年春天,在上海街头摆摊修自行车的程龙洛,偶然听到了佳能公司招聘售后服务技师的消息,他兴奋地去报名。到了现场,他却傻了眼,那些来应聘的都是大学毕业生,还不乏硕士和博士这样的高学历人才,而他却只有小学文凭。招聘人员扫了一眼他的文凭就还给了他。
被此事刺激后的程龙洛不仅没有气馁,反而更坚定了进佳能的信念。
要进佳能,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程龙洛把准备结婚的两万元钱交了学费,参加了闸北区电大举办的网络工程师培训班。学习期间,程龙洛非常刻苦。由于他底子差,别人一次就能听懂的内容,他却要花几堂课的努力才能弄懂。苦心人,天不负。在培训班结业时,程龙洛出人意料地以优异成绩取得了结业证书。
然而,要成为一名真正的技师,光有理论还不够,还必须有足够的实战经验。程龙洛为此四处找单位,提出免费帮人家修理复印机、传真机,人家听说他是新手,都不敢让他修。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较为和善的负责人,他倒是没有一口拒绝,不过还是提出了疑问:“要是你修坏了怎么办?”
“修坏了我自己掏钱赔!”为了得到这个机会,程龙洛豁出去了。可那台复印机实在太老了,有些配件程龙洛连见都没见过,搞了大半天,机器拆散了架也无济于事。他只好把机器搬到专业修理店找人修。在专业修理店里,他暗暗记住了修理的每一个步骤。修好后,自己掏钱付了修理费。程龙洛的诚信让那个负责人赞赏不已,此后又陆续介绍了一些客户给程龙洛。经过不断的实践,程龙洛的手艺逐渐精湛起来。
过了技术关,程龙洛又开始了下一步努力。他知道:“有了技术,不代表就能进佳能,我还得知己知彼,这样才能成功。”1994春节过后,程龙洛找来了佳能公司的一些资料以及售后服务的章程,把这些内容背得滚瓜烂熟。
半年后,程龙洛来到了佳能驻华东总部。他没有展示文凭,而是就办公室的一台一体化机侃侃而谈,从故障到怎么排除,他说得头头是道,让负责报名的工作人员赞叹不已。随后,他又对工作人员说:“为了进贵公司,我花了整整两年的时间,我对你们的业务流程已经相当熟悉。”接着,他把服务章程一一背了出来,这更让工作人员吃惊了,他们向领导请示后,当即决定将他录用。
这时,程龙洛才坦诚地表明自己只有小学学历,对方却说:“程先生,你的技能远比那些高学历的人强多了,请相信你的能力,也请相信我们的选择。”
意愿决定出路,没有学历、没有能力的程龙洛在自己意愿的驱使下,经过勤奋努力顺利地进入佳能,这个成绩足以让他兴奋不已。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满足,工作的激情也没有减弱。最终,他在佳能内部创业,创办了自己的公司,而且还成为佳能的“钻石级”工程师。
从摆摊修自行车的小师傅到公司老总,程龙洛的成功经历充分诠释了“没有不可能的事,只有不敢做的人”的道理。所以,要改变自己,先要改变自己的态度。一个人能干,并且能干好工作,这是职场生存的基本保障;而愿不愿意干、肯不肯干则是一种态度。一个工作有很多人都能胜任,但是,能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就要看他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意愿了。在能干的基础上还愿干,这样的员工,事业上想不成功都难。
强人强语
能干是一个人职场生存的保障,而愿干则是一种工作态度,能干加愿干就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所以,愿干胜于能干,行动创造财富,194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文学家纪德说:“人人都有惊人的潜力,要相信自己的力量与青春,要不断地告诉自己:‘万事成败全在我。’”只要将自己的意愿绑定到工作上,积极地去努力、去行动,没有完不成的任务,也没有达不成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