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较量:中国历史上36场以弱胜强的战争
18378800000023

第23章 奉天、灵台之战——大唐与吐蕃的较量

时代背景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社会内部矛盾重重。广德元年(763),唐将铁勒族(古代少数民族)人仆固怀恩叛变,屡引回纥、吐蕃攻唐。此人在安史之乱时,曾从郭子仪、李光弼作战,屡立战功。与回纥兵击败过史朝义,官至河北副元帅、朔方节度使等职。因没有得到封官加爵,对朝廷不满,妄图反叛。他的母亲得知后,骂他忘恩负义,还举刀要砍杀他仆固怀恩与朝廷猜疑日深,终于背叛朝廷,囤集军队于汾州,寇掠并州、汾州下属各县作为自己的封邑。

人物评析

郭子仪身材魁梧,体魄健壮,相貌秀杰。他是武举出身,身高在一米八以上。不仅武艺高强、阵法娴熟,而且公正无私,不畏权贵。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但他从不居功自傲,忠勇爱国,宽厚待人,在当时极具威望。郭子仪,中唐名将,汉族,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汾阳,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累迁至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兵马使。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后,任朔方节度使,率军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晋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代宗时,又平定仆固怀恩叛乱,并说服回纥酋长共破吐蕃,朝廷赖以为安。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大唐因有他而获得安宁达20多年,史称“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举国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声誉。年八十五寿终,赐谥忠武,配飨代宗庙廷。

吐蕃(bō),是我国西南青藏高原上由藏族建立的政权,共延续两百多年,是西藏历史上创立的第一个政权。六世纪时,吐蕃兴起于今西藏山南地区泽当、穷结一带的藏族先民雅隆部,六世纪时已由部落联盟发展成为奴隶制政权。在其领袖人物达布聂赛、囊日论赞父子带领下,逐渐将势力扩展到拉萨河流域。七世纪初,囊日论赞之子松赞干布以武力降服古代羌人苏毗(今西藏北部及青海西南部)、羊同(今西藏北部)诸部,将首邑迁至逻些(今拉萨),正式建立吐蕃王朝。松赞干布统一藏区后,又破党项、白兰,击败吐谷浑,取得其旧地,向西征服了在今克什米尔地区的大、小勃律(位于喀喇昆仑山脉以南、喜马拉雅山脉西北部),向南取得了泥婆罗(今尼泊尔)等地,不仅统一了青藏、康藏高原,而且占有今四川盆地西部、云南西北部等地。安史之乱后,吐蕃向东、向南扩展,取得了唐朝在西域的大片土地。八世纪后期至九世纪初,吐蕃的疆域达到极盛,西起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与大食(兴起于西南亚地区的阿拉伯帝国,东至帕米尔高原和印度河流域,西至大西洋)接壤,东至现今甘肃省陇山、四川盆地西缘,北起天山山脉以南、居延海,南至青藏高原南麓与印度次大陆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与天竺(今南亚次大陆)接壤。九世纪中叶,吐蕃发生内乱,国势衰落,以后内部分裂。

交战过程

唐永泰元年(765)九月至十月,在唐与吐蕃的战争中,叛唐的河北副元帅仆固怀恩再次诱引吐蕃、回纥、吐谷浑等数十万大军欲取长安,唐积极防御,与吐蕃等联军在奉天(今陕西乾县)、灵台(今甘肃灵台东南)进行作战。次年正月,唐以四镇行营节度使马璘兼南道和蕃使出访吐蕃。三月十九日,吐蕃假意和谈派使臣至唐廷侦察军情,唐代宗李豫诏宰相元载、杜鸿渐等接待吐蕃使臣,双方在兴唐寺会盟达成协议。五月,唐代宗派郭子仪督统河南道节度行营、出镇河中(治今山西永济)。九月,仆固怀恩诱引吐蕃、回纥、党项羌、奴刺、吐谷浑等30余万(一说数十万)大军分兵三路南下;党项帅任敷、郑庭和郝德等自东路攻同州(治今陕西大荔),并限期自华阴攻取蓝田(今陕西蓝田),以扼南路;北路由吐蕃大将尚结息、赞摩、马重英及回纥军一道自泾州(治临泾,今甘肃镇原东南)、凤翔府攻取奉天、醴泉(今陕西礼泉北),进逼唐京城长安;回纥继吐蕃之后,仆固怀恩率朔方兵20万为后援;西路由吐谷浑、奴刺等率众攻盩厔(zhōuzhì)(今陕西周至)。

吐蕃等三路大军压境,唐京城震恐。郭子仪上书唐代宗,说仆固怀恩等都是骑兵,其来如飞,不可轻视。请使诸道节度使李抱玉等各出兵扼守冲要。九月二十一日唐代宗下制亲征,派中使追回淮西节度使李忠臣驻守东渭桥(位于今西安城西北)、检校太子太保李光进驻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镇西节度使马璘、河南节度使郝庭玉驻守便桥(今陕西咸阳渭桥)。当时,马璘遇蕃军游骑400余人于武功东原(今陕西乾县境),派50名精兵偷袭蕃军游骑,大胜。军容使骆奉先、将军李日超驻守熬厘,凤翔节度使李抱玉驻扎凤翔,同化节度使周智光驻守同州,坊州节度使杜晃屯兵坊州(治今陕西横陵南),唐代宗亲率六军驻屯禁苑督战。北路吐蕃军攻到州城下,唐守将白孝德闭城拒守,蕃军攻城数日不下,又率兵10万攻取奉天,唐朔方兵马使浑瑊、讨击使白元光防守奉天,蕃军刚开始列营,浑瑊率骁勇骑兵200人出其不意,身先士卒冲入敌阵,俘蕃将1人,杀数十人后又杀回城中,从骑无一伤亡,使唐军精神大振。蕃军攻城数日不下,伤亡颇多而收兵回营。浑瑊乘蕃军戒备不严,夜袭蕃军军营,杀千余人,生擒500人,缴获一些驼马器械。

唐蕃前后交战200余次,唐杀伤蕃军万余众,斩5000人、生擒160人、缴获马1242匹、驼115头,器械、幡旗共3万余件。蕃军奉天失利,又遇大雨不止,只好移兵攻打醴泉。党项等西进白水(今陕西白水西),东攻蒲津(今陕西朝邑西),焚烧同州官府、民房之后退兵。同月二十八日,蕃军大掠奉天、醴泉等地,百姓数万西退。所过之处,焚烧房舍,禾稼被毁殆尽。同州守将周智光率兵在澄城(今陕西同州境)北阻击蕃军,双方激战,周智光得胜。十月初一,蕃军退兵邠州,途遇回纥军,双方合兵东进,初三攻打奉天。初八,蕃回合围泾阳(今陕西泾阳东南)。郭子仪令诸将严守不战,傍晚,蕃回联军退扎于北原(今陕西泾阳境)。初九,蕃回联军又到泾阳城下挑战,就在此时,仆固怀恩暴死,两军开始为争夺盟军之主而失和,遂分营驻扎。郭子仪借机利用蕃回矛盾而派牙将李光瓒等游说回纥,欲与回纥共击吐蕃。为取得回纥信任,郭子仪不顾个人安危,亲自去见回纥酋长,执酒定约而还。蕃将尚结息得知回纥大将药葛罗被唐所用,半夜率兵沿旧路西退。药葛罗率兵追杀,郭子仪亦派白元光率精骑增援。十五日,在灵台西原打败蕃将尚结息10万余人,这一战,使吐蕃军元气大伤,解除多年威胁大唐统治中心的边患。

战争影响

奉天、灵台之战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唐朝军队以少胜多,在灵台西原打败蕃将尚结息十万余人,其中,杀死蕃军将士五万,生擒近万人,救出被蕃军虏去的士女四千人,缴获牛羊、驼、马无数,使蕃军惨败而归。

策略分析

此战中,主将郭子仪积极布防迎战,先是使用策略给敌人沉痛一击,然后又利用敌人之间的矛盾,拉拢一方结为盟友,壮大自己的力量,从而夺得了战场的指挥权,最后以少胜多,打败了吐蕃军的进攻。

战争小档案

战役名称:奉天、灵台之战

发生时间:唐永泰元年(765)

交战双方:唐军VS 吐蕃军

交战地点:奉天(今陕西省乾县)、灵台(今甘肃省灵台)

实力对比:唐军少于10万VS 吐蕃军10多万

战争结果:唐军获胜

战争性质:防御战

智慧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