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海底两万里(彩插版)
18421800000028

第28章 红海

诺第留斯号离开了锡兰岛,驶过了马尔代夫群岛和拉克代夫群岛弯弯曲曲的水道,向着西北偏北方向的阿曼海驶去,这海位于阿拉伯和印度岛之间,是波斯湾的出口。波斯湾是不能通行的海湾,真不知道尼摩船长要带我们去哪里。

加拿大人有一天问我,我们要到哪里去。

“尼德·兰,船长要带我们到哪里,我们就到哪里。”

“随船长的意思!波斯湾是没有出路的,我们进去,不久就得原路返回。”

“我们回来就是了,然后去红海,那里应该有出路吧。”

“先生,红海跟波斯湾一样是没有通路的,苏伊土运河还没有开通呢,红海并不能带我们回到欧洲。”

“那么,我想诺第留斯号就要重回印度洋,然后向南走到好望角。”

“到了好望角呢?”

“那我们很快就会进入我们熟悉的大西洋了!”

“不过,阿龙纳斯先生,我们在这只诺第留斯号船上快三个月了!”

四天后,诺第留斯号渡过了阿曼海,但它的航线很不固定,不过它从不越过北回归线。很快,我们进入亚丁湾,远远地就能看见亚丁港了。

第二天,我们进入了巴布厄尔曼特海峡,这个海峡二十海里宽,只有五十二公里长。过多的英国船和法国船,使诺第留斯号不能浮出来,只能很小心地在水底下行驶。到了中午,我们就进入了红海。

红海是《圣经》传说中的名湖,下雨也不凉爽,又没有一条大河流入,过度的蒸发使水量不断消失,平均每年有一米半厚的水面损失呢!真是奇怪的海湾。

诺第留斯号以中速行驶,有时浮出水面,有时潜入水底,躲避来往的船只。不久,诺第留斯号浮出在红海最宽阔的一部分海面上,海面的西岸是苏阿京,东岸是光享达,直径是一百九十海里。

这一天中午,在地图上记录了船行的方位后,尼摩船长走上平台,我也在那里。他一看见我就走向前来,很礼貌地送我一支雪茄,对我说:

“教授,您喜欢这红海吗?”

“是的,尼摩船长。红海常被称为最厉害而又多风浪的海,如果我没有记错,在上古时代,它的声名听来就让人讨厌。”

“是的,使人讨厌。希腊和拉丁的历史家没有说它好的。”

“那就是因为这些历史家没有在诺第留斯号船上航行过。”

“这倒是真的。”

“您的船比这个时代进步了一世纪,或者好几世纪。这样一个秘密要跟它的发明人一同消逝,是多么不幸。”

尼摩船长并不回答我的话,静默了几分钟后,我问:“船长,您好像是特别研究过这海,您可以让我知道红海这名字的来历吗?”

“这有很多的解释,一个十四世纪的史学家认为这个名字是在以色列人走过后才有的,当时法老军队追赶他们到海上,海听到摩西的声音就涌上来,把法老军队淹没了,变成为鲜红的海,然后就有了‘红海’的称呼。”

“这是诗人的解释,我不能满足。我想知道您个人的意见。”

“阿龙纳斯先生,照我的意思,这是由于海水有一种特殊颜色。”

“可是,直到目前,我看见的都是清澈的水波,没有什么特殊颜色。”

“不过当走进这海的内部时,您就会看到这奇异现象。我回想起从前看过的多尔湾,完全红色,好像血湖一样。”

“尼摩船长,这样说来,您乘诺第留斯号经过红海,不是第一次?”

“不是第一次。”

“您上面说过以色列人走过这海和埃及军队淹没水中的事,我要问问您,您在海底下曾经看到这件历史大事的一些痕迹吗?”

“没看见,教授。”

我又谈到了运河:

“对于诺第留斯号这样的一只船来说,这条运河实在没有什么用处!”

“不错,不过对全世界很有用。”他又说“很抱歉,我不能带您穿过苏伊士运河。但后天,当我们在地中海的时候,您可以看看塞得港的长堤。”

“地中海!”我喊道。

“是的,教授,您觉得奇怪吗?”

“我觉得奇怪极了。”

“为什么要奇怪呢?”

“因为后天要在地中海,诺第留斯要以惊人的速度航行绕过好望角!”

“谁告诉您要经过好望角?”

“它要在陆地上行驶!?”

“我们可以从底下穿过去。”

“从底下穿过去?”

“是的,大自然早就在它底下做好了通道。”

“什么!底下有通道!”

“是的,我称它为阿拉伯海地道。就在苏伊士下面,通到北路斯海湾。”

“这地峡是由松动的沙土形成的吗?”

“因为沙土到了五十米以下,就有一层很坚固的岩石。”

“船长,我心里虽然在听您讲,但我的耳朵却抗拒它听到的话。”

“先生啊!有些人有耳朵,但他们却听不见,这种人什么时候都有。这条海底地道不仅是存在,并且我也利用过几次。”

“您是怎么发现这条海底地道的?”

“使我发现这条只有我一人知道的海底地道的是一个生物学家的简单推理。我曾经注意到,在红海中和在地中海中有一些完全相同的鱼类。我就想,在这两个海中间是不是有相通的通道。如果存在,由于两海的水平面不同,地下水流必然要从红海流到地中海。因此我在苏伊士附近抓了很多鱼,把铜圈套在鱼尾上,然后放回海中。几个月后,在叙利亚海岸,我找到了一些尾上有铜圈的鱼,这就证明了我的想法是正确的。我就利用诺第留斯号去找寻这条通路,终于把它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