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嘉典
18425400000037

第37章 大型活动(2)

中国的综合国力如何呢?美国人曾用“国力方程”公式计算,中国的综合国力排在世界第7位。国内专家认为经过十年的改革开放,现在已升至第6位。因为改革前的1978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为3588亿元,到1989年已达到15677亿元,增加了4倍多。按其增长速度,到2000年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将再翻一番。

具体到承办奥运会需要多少资金呢?国家体委组织专人对承办亚运会和奥运会进行了预算,共需50亿元人民币。如今,第11届亚运会已用了25亿(据第11届亚运会经费结算报告,尚节余3亿元),按这个预算办奥运会,至多还需拿出25个亿。拿出25个亿对于本世纪末的中国来说,应该不是一件难事。这25亿在中国目前的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当中,也仅占1/1000左右。

尽管从目前来讲,中国人口众多,经济基础相对较差,各地区发展也不平衡,人均经济收入还较低,但从总体来看,中国的综合国力是强大的,比许多曾经举办过奥运会的国家还要强。如举办过第24届奥运会的南朝鲜和正在筹备1992年第25届奥运会的西班牙,其综合国力都远不如中国。据估算,中国200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有可能达到原联邦德国1985年和日本1980年时的水平。而日本和联邦德国已早在1964年和1972就分别主办了奥运会。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可以确保人力、物力、财力的集中使用。这种优势是许多国家不具备的。第11届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某些国家,从整个国家经济实力来看,确实强大,但由于制度的制约,一个城市要承担奥运会费用,国家只给少量补贴,这样他们的经济优势就难以发挥效用。因此,我们可以充满自信地说,中国的经济实力在举国体制和制度的保证下,可以办成别人看来难以办成的任何事情。

(三)体育设施

举办奥运会要接待15000名左右的运动员,进行20多个大项近300个小项的比赛,要接待国内、国际的观众、记者、体育官员等近几十万人。比赛场馆是否符合国际奥委会以及各单项协会的场地标准,场地、设施是否先进,功能是否齐全,是否有助于运动员创造优异成绩,这是申办奥运会主办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1989年,中国多次接待亚奥理事会和亚洲、国际体育界的官员们视察中国亚运会的设施和场地情况。精明的日本人看出了门道:“看来中国是为了争办奥运会做准备的。”亚运期间,我们邀请了67位国际奥委会委员前来参观,他们对亚运会场馆设施、造型、功能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澳大利亚奥委会负责人在参观亚运村后说:“你们的建筑既有民族风格,又有世界先进技术,看来你们瞄准的不只是亚运会,而是奥运会。”

目前北京拥有43处体育场馆,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是世界先进水平。与其他争办国家相比,这也是北京一个极为有利的优势条件。萨马兰奇对此曾给予充分的肯定:“举办奥运会,北京目前的场馆均可投入使用。所不足的是,要建造一个规模更大的奥运村。一个可容纳8—10万人的主体体育场。”而这一奥运村和大型体育场,我们是完全可以修建的,而且正在准备修建。

一个国家是否有组织国际重大体育比赛的能力,也是考察该国能否获得奥运会主办权的重要条件。在这方面,中国人的组织才能更是有目共睹,无庸置疑。

(四)体育事业

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史上,中国从向往到参与,从参与到今天要申办,也反映了中国体育大发展的历史进程。

1984年,中国运动员又出现在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的竞技场上。射击选手许海峰震撼世界的一枪,打出了中华民族的志气、能力、水平和信心,打破了中国奥运史上“零”的纪录。此届奥运会我国在一些传统优势项目上,夺得了15枚金牌。这一成绩标志着我国体育运动水平走向了世界,具有了与世界强手较量的水平和能力。

从1981至1990年,是中国体育事业大发展的十年。在这十年中,有24个项目的运动员在世界重大比赛中获得世界前3名1050个,其中世界冠军445个,占1959至1990年32年中获得世界冠军总数的98.8%;共创造和超过13个项目的227项世界纪录,占建国41年创造和超过世界纪录总次数的51%。

我国体育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十年间,我国共培养等级运动员670571人。其中达到国际级运动健将的有592人。培养等级裁判员510178人,其中达到国际级裁判员的有554人。

国际体育交流不断增加,是我国这一时期体育发展的又一个显著特点。十年间,我国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交流达7000多次,约8万人次。其中来我国访问、比赛、讲学、交流的外国体育人士近3万人次。

在90年代开始的时候,我们又成功地举办了第11届亚运会。中国体育健儿以遥遥领先的183块金牌的出色成绩,再次证明了中国体育在亚洲的“强国”地位。金牌总数几乎是第二位的南朝鲜的3位,令亚洲及全世界体育界刮目相看。许多国际体育界人士认为,亚运会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已成为国际体育中心之一,在世界体育范围内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为中国争取2000年奥运会主办权,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五)文明古国·魅力

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之一,就是要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结合起来。萨马兰奇认为,奥林匹克精神,就是体育加文化。顾拜旦曾说过:“奥运会要通过艺术的展示和示范来引起大家对文化艺术的兴趣,从而使参加者获得更广泛、更充实的内容。”中国古老的东方文明和多彩多姿的艺术一直是世界文化的瑰宝之一。中国在使体育与文化艺术的完美结合方面得到了多方赞许。比如亚运会期间的开、闭幕式和集邮、摄影、绘画等各种展览活动,就是体育与文化的结合。而长达一个多月的盛况空前的亚洲艺术节,汇集了亚洲艺术家的63台精彩节目。不仅令北京市民大饱眼福,也促进了亚洲各民族文化艺术的交流。我国52个艺术团体献演的优秀节目,代表了中国目前最高艺术成就,展现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和现代文化艺术,受到了中外观众的热情赞誉。

北京还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美丽而充满活力。北京具有各种现代化的通讯、交通、体育和社会服务设施,与其他争办城市相比不但毫不逊色,而且还具有优势,在第11届亚运会期间就给亚洲和世界各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申办机构〕

1990年4月11日下午,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新闻发布厅挤满了中外记者。当主持人庄严地宣布北京2000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成立的消息后,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北京2000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由国务委员、北京市市长任申办委员会主席,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任执行主席,国家体委副主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何振梁和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张百发任常务副主席,北京市建委副主任万嗣铨和国家体委国际司司长、中国奥委会秘书长魏纪中任秘书长。委员由各有关部门、团体的负责人组成。

申办委员会的总部设在北京惠侨饭店。另外,国际会议中心和石碑胡同4号还设有两处办事机构。目前,委员会下已相继建立起了新闻宣传、公共联络、总体规划、工程规划、总务、计划财务等相应的办事机构,各类人员已开始工作。

申办委员会根据当的形势和任务提出了“广交朋友,多做工作,加深了解,争取支持”的十六字工作方针。根据这一方针,申办委员会已经展开了一系列的申办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实效。

——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代表团赴英国伯明翰访问学习,了解申办城市在决定奥运举办地点的会议期间的有关活动和申办经验。第一次亮相就结交了不少朋友,同时,也让世界体育界更好地了解到中国争办2000年奥运会的信心和决心。

——创办《奥运会五环杂志》,旨在宣传北京承办奥运会的意义,宣传奥林匹克宗旨和精神,介绍争办情况和对手目前情况以及我们的进展情况。

——举办全国奥运知识竞赛,宣传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争办奥运热潮。

——举办奥运会英语演讲比赛以及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日语等多种语言演讲比赛和英语奥运知识竞赛等活动,为举办2000年奥运会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开展建设无蝇城,植树造林,养花种草,解决大气污染,大力发展北京天燃气,加强危旧房屋的改造工作,整治交通秩序和加快市政工程建设等美化市容的活动,为承办奥运会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

——开展旅游黄金年活动,让世界认识中国,了解北京以及东方文明和风土人情。

〔接受国际奥委会的考察〕

国际奥委会对申办1996年第26届奥运会的城市发了一份调查表,在北京申办委员会的办公室里陈列着美国、英国、希腊等申办委员会出版的对调查表的“答卷”。这绝非人们日常所见的一张张考试答卷,而是一本本装帧考究的“图书”,有的比16开本还大,分5册精装,共有600多页,外加硬套封和硬盒;有的竟厚近一尺,除6个精装分册外,还附有6盘录相带,总重好几公斤。这些书本本印刷精美,图文并茂,英、法文对照。这说明,对于1996年奥运会,各申办城市曾展开了激烈的无声宣传战。

国际奥委会对申办1996年奥运会城市的调查表的内容包括19大项140多个小题。内容是:国内和对外关系情况、申办城市介绍、移民和海关手续、气候环境、安全保证、卫生保健、奥林匹克村、住宿、交通、运输、奥运会日程安排、各种仪式、文化项目和青年营、建议的比赛地点、新闻媒介、电信、财政、教育、体育、法律、结论等。其具体问题大至“国家的政治组织结构、国家的稳定程度”,国民生产总值和通货膨胀率的“未来趋势”,小至奥运村餐厅的“出口通道数”、“热冷食物的种类和数量”。还有诸如“国家、地区和城市的政府或领导人对举办奥运会的态度”,“现有的应付灾难或不幸事件的计划”,申办城市建议举行这届奥运会月份的“雨量和日照时间”,旅馆房间的“预测价目表”等问题,真是包罗万象,周详备至。调查表要求填写得简明扼要,但又必须具体、翔实、准确。国际奥委会不仅要从中了解申办城市的现在,更要全面了解它们的未来。

申办委员会十分重视这项工作,专门组织了人力,分成若干小组,并邀请了许多各方面的专家,通力合作,共同答题,把它当作是国际奥委会对我国的一次“开卷考试”。它要考核我们的体育设施、市政建议、组织能力、体育水平、管理水平、科技水平等等。

〔努力行动〕

北京市申请承办2000年奥运会的消息公布以后,中国人民欢欣鼓舞,群情激昂。

北京数万名青少年在中华青少年奥林匹克体育城开幕式上,对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表现了极大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心。他们在国家奥林匹克中心举行了申办奥运系列活动,并向全国青少年发出了支持北京市申办奥运会的倡议书。这次活动在700名《七色光》鼓号手震天动地的鼓乐声中,拉开序幕。象征着中国5亿青少年和平、友谊心愿的5000羽信鸽腾空飞起,200名号手吹响了中华青少年支持申办奥运的号角。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少年儿童在《童心盼奥运》的百尺画卷上现场作画、签名。不少年轻的妈妈抱着婴幼儿加入支持北京申办奥运签名行列。她们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执笔写下自己和儿女们的名字。

北京大学举行了一次庆祝奥林匹克日的纪念活动,一万多名师生签名支持北京申办奥运会。

签名的布幅足有40多米长。北京师范大学的师生向首都高校和北京市民发出倡议,呼吁用实际行动支持北京市争办2000年奥运会。

刚刚宣布北京争办奥运会的消息仅十多天,3月26日的北京,大雪纷飞,大地银妆素裹。位于体育馆路的国家体委一间简朴的会议室里,来了一批小客人。20多名来自北京市光明小学和体育馆小学的小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将两封信郑重地交到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手里,一封请他转交给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一封则是给伍绍祖本人的。同学们在给萨马兰奇的信中写道:“我们中国少年儿童衷心地希望在中国北京举办奥运会,热烈欢迎您和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运动员到北京来欢聚一堂。”

200多位文体明星和体育记者,聚集在北京好运俱乐部,在支持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横幅上庄严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用他们的歌喉,用他们的即兴表演,热情地宣传争办奥运的意义。加深了人民对争办奥运的认识。

“奔向2000年青年中华之旅”的10名青年,骑自行车穿越高寒地区,到全国各地宣传2000年奥运会在我国举办的意义。

四川省各界代表隆重集会,举行了“四川各界迎接全国第7届运动会、支持北京申办奥运会万人签名活动”。

天津市和平区举行了支持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十万人签名活动。

向亚运会第一个捐款的颜海霞的故乡盐城市,如今,又以万人长跑的形式表达了他们支持北京申办奥运会的强烈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