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嘉典
18425400000048

第48章 综合艺术节(1)

〔体育与艺术〕

体育与艺术有着不解之缘。

古希腊奥运会不仅是古希腊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盛会,也是艺术的盛会。除了运动员的角逐,还有诗人、作家、艺术家的表演和竞赛,他们当中的优胜者同样被授予橄榄枝。

1906年,现代奥运会的奠基人彼埃尔·德·顾拜旦在巴黎召开的奥委会上,倡导将文化、艺术列入奥运会。1912年,第5届奥运会在体育比赛的同时,举办了建筑、雕塑、绘画、音乐和文学五项文艺比赛,并为优秀者颁发奖章。从此,体育与艺术在五环旗帜下形成完美和谐的结合,并逐渐形成传统。

这个传统,同样也在亚洲运动会上发扬光大。亚奥理事会章程明确规定,举办亚运会,必须举办艺术展览等艺术活动。于是,第11届亚运会便毫不例外地举办了盛大的、丰富多彩的艺术节活动。

〔宗旨与内容〕

为第11届亚运会创造热烈、友好的气氛,体现亚奥理事会倡导艺术与运动相结合的精神,增进与加强亚洲各国艺术家和人民的团结友谊,展示各国的艺术成就,推动亚洲各国人民的文化交流,促进亚洲与世界和平而携手前进。这就是第11届亚运会艺术节的宗旨。

为此,亚运会史上空前的艺术盛会——第11届亚运会艺术节,于9月1日至10月5日在北京隆

重举行。文艺表演、艺术展览、游园活动构成艺术节的三大内容。来自亚洲11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团及国内的艺术家们推出63台绚丽多彩的文艺演出;北京几乎所有的博物馆、展览馆都敞开了大门,将50多个各具特色的艺术展览呈献给观众;颐和园、圆明园、地坛公园、龙潭公园、北海公园、陶然亭公园、劳动人民文化宫等七大公园更是欢天喜地地举行了规模空前的游园活动。将如此众多的艺术活动集中起来展示,这在中国历史上尚属首次,于是有人说,谁要是能够把艺术节上所有的活动都逛一遍,大概可以创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了。

下面,我们将艺术节的盛况详细介绍如下,或许可以领略一下当时的风采。

〔开幕式——别开生面〕

1990年9月1日傍晚,劳动人民文化宫里歌声如潮、锣鼓喧天,五彩缤纷的彩灯将整个公园装

点得分外绚丽多彩,第11届亚运会艺术节开幕式即将在这里举行。

与人们常见的开幕式不同,本届亚运会艺术节把游园和演出巧妙地结合起来,于是便有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踩园”活动。

7时,“踩园”先行开幕式开场,来自北京人民机器总厂的老年大鼓队率先擂起战鼓。合着铿锵的鼓点声,在38面亚奥理事会成员旗帜的引导下,数百位国内外艺术家在数以万计的观众的夹道欢迎下,把整个劳动人民文化宫当成了演出的舞台,他们沿着文化宫内墙,边走边舞,边走边唱。五光十色的面具、手法纯熟的杂技、摇曳多姿的清廷宫步、花团锦族的京剧人物,他们走到哪里,哪里便掀起一片欢声笑语。人们惊喜地发现,英若诚、宋丹丹、张学津等著名演员也在队伍里,于是,便争先恐后地挤上去握手、问好……“踩园”将艺术家与观众最大限度地接近起来,使观众在特定的环境下,享受了“参与”的欢悦。

8时半,第11届亚运会艺术节在文化宫大殿前的主会场正式拉开帷幕。国家体委副主任张彩珍主持开幕式;亚运会组委会执行主席、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宣布艺术节开幕并致开幕词;党和国家领导及有关方面负责人出席了开幕式;亚洲各国驻华使节出席开幕式并观看了精彩的文艺演出。

此时,主会场一片灯火辉煌,四周悬挂的彩灯将这里装点成“不夜城”。门前14盏新颖的“龙头拐”灯与龙爪槐相映成趣;134杆大戟插至门旁,象征中华民族的威严和力量;两座高大的“龙凤呈祥”彩灯矗立于正殿当中,使人仿佛置身于龙宫仙境。吉光祥彩中,12只彩狮上下翻腾、两条巨龙左右飞舞,直搅得群情激越,掌声雷动。

河北正定常山战鼓队,70多位身穿武士服装的鼓手打的战鼓相传是战国流传至今。只见一锣领舞,群鼓飞扬,拥前扑后,煞是威风,谓为开幕式中最惊心动魄的一幕。与此相反,中央歌舞团刘玉婉、徐杰、任雁的独唱《在希望的田野上》、《祖国花香歌甜》、《我的祖国》,明丽、清亮、高亢,又像一湾清冽的甘泉,给这暑意尚存的夜晚,送来几许清凉。

花鼓《灯鼓乡之春》、彝族舞蹈《山歌》、藏族《马铃舞》、傣族《孔雀舞》吹来了祖国东西南北的民情风俗,向中外来宾展示了中国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无论谁都无法摆脱一种陶醉,和一种被民族热血冲腾起来的热情。

于是,2000多名青年观众手挽手站起来,伴着《亚洲雄风》激昂、亢奋的旋律,翩翩起舞,兴冲中天。

第11届亚运会艺术节开幕式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文艺表演——美不胜收〕

与亚运赛场遥相呼应,北京的文艺舞台热热闹闹地掀起了一场艺术大展演。来自中央地方的、国内国外的数千名艺术家云集北京,演出了一幕幕精彩绝伦、美不胜收的好戏。

异彩纷呈,情谊深长。

团结、友谊、进步,是亚运会的宗旨,也是艺术节的写照。各国艺术团带来了自己民族的独特艺术,也带来了亚洲人民的友好情谊。

来自金刚山的朝鲜青年艺术团的演出,带来了一股金达菜花般的芳香。《长鼓舞》、《四季舞》是朝鲜最典型的民族舞,翩翩的舞姿,使观众在有限的时空领略到以抒情见长的美。而儿童舞蹈《踢足球好》、《摔跤游戏》则紧扣亚运会主题,活泼,风趣,引起人们阵阵欢笑。当歌手们唱起《歌唱二郎山》、《骏马奔驰保边疆》等中国歌曲时,亲切友好的气氛将两国人民的感情深深地融和在一起。

一队身着和服、白发苍苍的老妇,手持装有钱币的花裤,兴致勃勃地表演了“钱太鼓”。歌声合着钱币发出的“喳喳”声,有趣地表达了富士山人民生活的欢愉。这便是来自樱花故乡的广岛鼓扇会代表团,团员均为50岁以上的家庭妇女。

泰国艺术家们用轻柔无比的手指及心到、眼到、手到的表演方式,献上恬静祥和、着重意念的泰国民间舞蹈,《查特利舞》、《曼诺拉舞》情在微处,韵味幽深。

印度舞蹈家则用节奏强烈的脚的动作,将热烈欢快的情绪传染给观众。著名舞蹈家穆里克的一双脚,好似一种乐器,脚指“得得”、脚掌“啪啪”、脚跟“咚咚”,直把观众看得如醉如痴。

来自千岛之国的印度尼西亚广场舞蹈,洋溢着南洋田园风光般的惬意。那近乎拍手游戏的萨曼·西达蒂舞,给绚丽多彩的广场表演艺术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巴基斯坦艺术团的民族器乐吸引了众多的观众。像小手风琴一样的“都克”,如同手鼓般的“冬不拉”,酷似中国扬琴的“萨吐”等,都会奏出娓娓动听的曲子。刚刚获得总统勋章的演员沙克特·阿里,一边弹着“哈拉姆纽”,一边唱起中国的《二月里来》,别有一番韵味。

草原和骏马是蒙古人民艺术的永恒主题,蒙古民间艺术团的表演,带着骏马奔腾般的粗犷与豪迈。朝日格图的《驯马》,或信马由缰,或纵横驰骋,一种发自内心的对生活无限热爱的欢乐情绪,深深地感染着每个观众。

此外,伊朗的甩棒表演、澳门的民间歌舞,都将人们带到万里之遥的异国他乡。而南朝鲜的现代舞《2001年》,则寓深沉广博的哲理于荒诞、奇异的表演中,使人们有着一种不曾有的体味。

尤其令人瞩目的是首次来大陆演出的台湾剧团——明华园歌仔戏剧团,他们携来一台歌仔戏《济公活佛》。歌仔戏是台湾唯一土生土长的地方戏剧,济公又是中华民族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北京观众虽然听不懂闽语,但仍争先恐后地观看这一新颖别致的剧种。明华园歌仔戏剧团是参加本次艺术节活动的各团人数最多的团体之一,有115人,其中包括该团创始人陈明吉先生。这位80高龄的老人邀请大家去台湾作客,并许下诺言,届时将亲自为大家泡茶。

精华荟萃,泥土飘香。

中国的黄河文化蕴育了中华民族多彩的文艺,也激发着中华儿女的炽热情感,60多个国内优秀文艺团体的演出,展现出56个民族绚烂的风采,散发着黄土地醉人的醇香。

艺术及戏曲名家演唱会,以最佳阵容向北京观众推出。一位位著名演员,一段段拿手好戏,使场场观众兴致盎然,采声频传。中国京剧艺术团赴港前特为亚运会进行专场演出,杜近芳、谭元寿、张学津、李世济、张春华、马长礼、梅葆、梅葆玖、刘长瑜、董文华、叶少兰等名家纷纷登场,各自拿出本派师承看家戏,使京剧迷们大饱眼福,地方戏剧亦不甘落后,各省派出优秀传统剧目参加了艺术节的表演。四川省川剧院的《花荣射雕》、浙江省婺剧团的《断桥》、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的《钟馗》等等,好似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尤其令人耳目一新的,是那些具有地方风情和民族特色的演出,充满着迷人的魅力。北京歌舞团的宗清乐舞《盛世行》,一展康、乾盛世的太平景象,视角颇为新颖;天津歌舞剧院的大型音舞诗画《唐宋风韵》,以唐诗宋词为基础,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融为一体,气势磅薄、蕴涵深邃;辽宁歌舞团的大型满族神话剧《珍珠湖》,以满台的满族服装、满族舞蹈使人们重睹满族文化的丰采;吉林省歌舞团的大型民族舞剧《人参女》,取材于民间传说,又汲取了东北民间舞蹈的精华;延边歌舞团的大型朝鲜民族舞剧《春香传》,是中国朝鲜族创作的第一部大型舞剧,编导者为其进行了长达五年的准备。

一方山水一方风情,一方风情一方歌舞。山西省歌舞团演出的民俗系列舞蹈《黄河一方土》,带着黄河儿女的苦辣酸甜,淋漓尽致地表达着对黄土地的情感。贵州民族民间艺术团的甩花包、上刀梯、芦笙拳等,以纯真古朴的表演,显示着山乡人民的彪悍。广西花山民族民间艺术团则用绣球、红蛋和彩伞,绘出一幅幅迷人的民俗图画。来自南陲雷州半岛的湛江市歌舞团,唱的是海,舞的是海,为缺水的北京吹来阵阵湿润怡人的海风。

然而,中国的艺术不是封闭的艺术,它在弘扬自己民族文化的同时,也在拼命汲取着世界艺术的精华。中央芭蕾舞团的新编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作为艺术节的开场戏向人们推出。这部根据莎士比亚同名悲剧改编的古典芭蕾名剧,产生于本世纪40年代俄罗斯芭蕾学派复兴时期的苏联,对世界古典芭蕾的发展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各国舞剧编导根据个人的创作风格和对作曲家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音乐的理解,创作了数十种不同的舞剧版本。此次中央芭蕾舞团特邀美国编导诺曼·沃克教授执导,他依据当代观众的审美心理和中国特点进行了与众不同的处理,使《罗》剧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中国舞台。

另外,素以艺高风正、风格醇厚,而且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一下子拿出了5台好戏:《推销员之死》、《雷雨》、《北京人》、《天下第一楼》和《茶馆》。更难得的是老演员于是之、朱琳、朱旭、蓝天野、郑榕、英若诚全都粉墨登场,第二代、三代演员也各显其能。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精心培育的大型音乐童话剧《马兰花》,已经步入第35个年头了。此时作为唯一一部参加亚运会艺术艺的儿童剧目重新在新落成的中国儿童剧场演出,看得孩子们和当年的爸爸妈妈那样如醉如痴。

虽然儿童剧目只有一个,但是来自木偶故乡的《红螺女》带给孩子们不少乐趣。这是亚运会艺术节组委会邀请进京的全国唯一的一家县级剧团——江苏省如皋县木偶剧团演出的大型神话木偶剧,融现代声光、人体舞台表演和木偶操作为一体,出神入化、变幻莫测。

〔艺术展览——博大精深〕

自古以来,中国各族人民就劳动生息在东亚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共同创造出光辉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50多个各具特色的展览,像一幅壮美动人的画卷,将中国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体育文学以及医药、建筑等等众多方面的成就,生动形象地展示给中外嘉宾。

体育之花争奇斗艳

由亚运会文展部主办的7个展览:《中国体育展览》、《国际体育集邮展览》、《第二届中国体育美术展览》、《亚洲体育图片展览》、《中国体育艺术摄影展览》、《亚洲少年儿童体育绘画展》和《国际体育仪器器材展览》,集体育文化和成就于一统,蔚为大观。

《中国体育展览》在亚运会开幕当日,于新落成的中国体育博物馆开展,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出席开幕式并剪彩。展览分中国古代、近代(1840~1949)、现代(1949~1990)体育及中华民族传统体育4个部份,以大量的文物、文献、图片清晰地勾勒出中国五千年体育发展的脉络,着重介绍了新中国体育的伟大成就和富有生活气息的各种民族传统体育。

《国际体育集邮展览》是亚运会历史上的第一次,是萨马兰奇先生倡议而举办的。塞浦路斯、印度、老挝、泰国等8个国家的邮政当局带来了官方展品;来自联邦德国、英国、意大利、希腊等6个国家的集邮家参加了荣誉级展出。整个展览共汇集了亚洲25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欧洲特邀邮集近300框,其中萨马兰奇先生送展其珍贵邮集40框,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邮集200多框。参展的邮集质量高,有国际邮展或全国邮展的获奖者,邮集的选题面广,专题小而专、专而深、深而难,而且有一些珍稀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