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左手功名右手美人
18425500000039

第39章 面壁图破壁

须弥山下看石窟多是黑洞,上得山来,从外向里看依然光线暗淡。进窟,很快适应,三面石壁,杂音不听,心静神凝。立于窟中,视野专一。唯于此时,素低头行路者亦自觉仰首远眺,无他,不远眺则无视。

古人有立长志者面壁十年图破壁,其情形只要身临其境便可识得,亦可解其中奥妙,所谓的面壁原来满眼风云。我以为一个人,一个民族需要面壁,此壁为理论、为哲学、为科学、为现实实践的累积,是相对于琐碎事物的另一境界,是站在了高处俯视你面前的事物,虽不辨细微却真实地把握着山川形势,这是在谷底所不能的。

石窟虽形格势禁,使人不能回顾,却可以聚浮躁盲目的心神于专一,迫你去沉思,你若不去想,便觉枯燥,这不是凡俗久驻之地。在高山之巅,立于石窟之中,所见皆高远,你的思想便不能不纳入高远,这是造就博大胸怀、长远目光的地势,不立于这样的迫人心静沉思的高度是没法探究高层的问题,没法创制宏远的方略,而一旦制出便要蓄积足够的体力,坚强你的意志去奋斗,这是耐得寂寞,长久思虑后必然的选择。这就有了另一层意义,立于高窟可以砥砺人格之刃,磨炼高尚精神。

立于高窟不是一定要人钻进须弥石窟。邓小平当年被困江西一隅,有时间和心情去冷静思考中国的重大问题,考虑民族的出路,后来的改革开放战略和对改革开放的强力推进,都和那时的涤荡心胸有直接关系。史玉柱的东山再起和戈壁深处的大漠、南寺是有关系的,在那个山高水远的清静之地,他把他曾经梦想中的黄金帝国和帝国的倒塌安安静静地作了彻底的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