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6位文学家
18428200000010

第10章 大仲马

姓名:亚历山大·仲马

出生地:巴黎东北维莱科特雷镇

生卒年:1802-1870年

历史评价

大仲马是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

1802年7月24日,被法国人称为“文坛火枪手”的大仲马在巴黎东北方向不足一百公里的小镇维莱科特雷诞生。

大仲马的父亲托马斯·亚历山大是大仲马的祖父和家里一个名叫露易·仲马的女黑奴生的混血儿。父亲托马斯成人后想去参加拿破仑的军队,祖父却不允许他使用自己的姓氏报名参军,认为有辱门庭。托马斯只好用母亲的姓氏参加了拿破仑军队。由于他作战勇敢,在短短的七年里,就由一名士兵升为一名将军。拿破仑开始独裁统治之后,由于托马斯是个激烈的共和党人,被解除了军职。托马斯郁闷而死时,大仲马才3岁半。接着,祖父又破了产,大仲马的家境一下子陷入困顿之中。拿破仑在滑铁卢战败之后,大仲马已经13岁,他的母亲想重振家业,他坚定地对母亲说:“我保留亚历山大·仲马的名字!”

大仲马20岁那年准备闯荡巴黎,但他身无分文,无法成行。一天晚上,他来到酒店里与人赌弹子,凭借在乡间游逛时练就的高超的弹子技术,他赢了满满一口袋钱,当夜便告别母亲,狂喜地奔向巴黎。

到巴黎之后,大仲马幸运地遇到了父亲的旧友福阿将军,经福阿将军举荐,他当上奥尔良公爵府上的公务员。生活稳定之后,大仲马把母亲也接到了巴黎。为了生活有更好的保障,大仲马在当差之余,经常替法兰西剧院誊写剧本,以增加收入。许多精妙的剧本让他深为着迷,常常忍不住放下誊写的剧本,动手写自己的剧本。有一天他来到法兰西剧院,径直走进当时著名的悲剧演员塔玛的化妆室,张口就说:“先生,我想成为一个剧作家,你能用手碰碰我的额头,给我带来好运气吗?”塔玛微笑着把手放在他的额头上,说:“我以莎士比亚和席勒的名义特此为你这个诗人洗礼!”大仲马一点儿也没在意这位大演员善意的玩笑,他把手放在自己的胸口上,郑重其事地说:“我要在你和全世界人面前证实我能做到!”

相关链接

《三个火枪手》

《三个火枪手》的主人公达尔大尼央是个17世纪法国典型的世家子弟,为了成为法王御前火枪手,他来到了巴黎。然而火枪队已被红衣主教解散并调往前线去作战了。达达尼昂跑到司令部去要求入伍,却触怒了三个火枪手——阿多斯、波尔多斯和阿拉密斯。

在决斗地点,达尔大尼央因明晓了三个对手的身份而对他们产生了尊敬之情。出于共同利益,他们又齐心打败了正来围捕他们的红衣主教的人马,并因此成为莫逆之交。后来,达尔大尼央不幸被主教的手下俘虏并投入大牢。在其出逃时,他意外地得知主教将派一女人到英国白金汉公爵处达成一个对法国极为不利的协议。但是,达尔大尼央又被主教重新捕回。在处死前,他被三个火枪手救出。他们后来又战胜了主教的女使者,并从那女人口中得知有人要刺杀法王。

四个人心急如焚地赶回巴黎,在刺客持枪瞄准国王之际,达尔大尼央截住了刺客。经过一番激战,火枪手们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捍卫了国王的王位。

然而,大仲马花了三年时间写出的大量剧本没有一个被剧院接受并上演的。直到1828年2月11日傍晚,法兰西剧院才给他送来一张便条:“亚历山大·仲马先生,你的剧作《亨利三世》将于今晚在本院演出。”大仲马手忙脚乱地穿好衣服时,才发现自己没有体面的硬领,他连忙用硬纸剪了个硬领,套在脖子上便奔向剧院。但是到了剧院他却无法靠近舞台,因为连座席间的通道上都站满了观众。直到演出幕落以后,剧院主持人请剧作家上台时,大仲马才得以出现在台前,顿时,暴风雨般的喝彩声响彻剧场。当时的报纸如此描述他:“他的头昂得那么高,蓬乱的头发仿佛要碰到星星似的。”这个带着硬纸领子的混血儿一举成名,一夜之间成了巴黎戏剧舞台上的新帝王。

紧接着,大仲马的另一个剧本《安东尼》演出后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大仲马在巴黎成了最走红的青年剧作家。尽管如此,巴黎的许多贵族和一些文坛名家们仍然蔑视他的出身,嘲讽他的黑奴姓氏。

戏剧创作的成功使大仲马名声大振,他也因此得以加入以雨果为首的浪漫派。历史也证明了大仲马的戏剧创作活动对浪漫主义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他的《亨利三世》,最早为浪漫派戏剧开辟了道路,也使他成了浪漫派戏剧的先驱者之一。但是,给他带来巨大财富的却是他创作的一系列历史传奇小说。大仲马的作品浩如烟海,据他晚年自称,毕生著书1200部,但他的研究者却认为,其中大部分是他的写作工厂里一些“枪手”们的“捉刀”之作。即便属于他创作的80多部小说中,也都有奥格斯特·马奎的很多心血。马奎是一个善于编排情节的学者,并且精通历史。

——传世佳言——

痛苦和寂寞对年轻人是一剂良药,它们不仅使灵魂更美好,更崇高,还保持了它青春的色泽。

经过时间的无情淘汰,大仲马的大多数小说早已被人遗忘,甚至绝迹。目前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的只有《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等几部作品。尤其是《基督山伯爵》,更为人们所喜爱。《基督山伯爵》是全世界通俗小说的抗鼎之作,大仲马也因而被后人美誉为“通俗小说之王”。这本小说给大仲马带来了巨额稿酬,这使原本就豪爽大方、挥霍成性的大仲马生活更加奢侈。他以“基督山伯爵”自居,并已在圣日耳曼昂莱山脚下濒临塞纳河的地方建筑他梦想的豪宅——基督山城堡。从此,大仲马经常在城堡里大宴宾客,饮酒作乐。可惜好景不长,几年工夫大仲马就把自己的财产挥霍一空,不得不把城堡拍卖给他人。

大仲马在奥尔良公爵府上当公务员期间,生活放荡不羁,他和与自己原本同住一楼的女裁缝卡特琳·拉贝生了个儿子,就是后来在文学声誉上大大超过他的小仲马。

1848年,24岁的小仲马根据自己的爱情经历,写出了他的成名作《茶花女》。接着,他又花了将近4年时间把它改成剧本,于1852年演出后大获成功。后来,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威尔第和剧作家皮阿威又把《茶花女》改成歌剧,至今仍在世界各地久演不衰。

大仲马68岁时停止写作,1870年12月5日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