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6位文学家
18428200000017

第17章 车尔尼雪夫斯基

姓名:车尔尼雪夫斯基

出生地:伏尔加河边美丽的萨拉托夫城

生卒年:1828-1889年

历史评价

车尔尼雪夫斯基是俄国杰出的革命民主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作家。

车尔尼雪夫斯基,俄国杰出的革命民主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作家,一生为真理而奔走呼号的战斗者。他除了写有著名长篇小说《怎么办?》以外,还著有许多有关社会、自然和文艺理论的论文。

1828年7月24日,车尔尼雪夫斯基出生在伏尔加河边美丽的萨拉托夫城。他的父亲是一个平民出身的牧师,很有学问。家里有一个藏书丰富的图书室,车尔尼雪夫斯基一有空就到那里去。

相关链接

乔治·桑

乔治·桑,法国小说家,原名奥罗尔·杜邦,1804年7月1日生于巴黎,父亲是第一帝国的军官。她从小由祖母抚养,13岁进入巴黎的修道院,18岁时嫁给杜德望男爵,但她对婚姻并不满意。1831年她到巴黎,开始独立生活。

乔治·桑移居巴黎后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她是一位多产作家,其小说创作大致可分四阶段:早期作品称为激情小说,代表作有《安蒂亚娜》、《华伦蒂娜》(1832)、《莱莉亚》(1833)等。第二阶段作品为空想社会主义小说,代表作有《木工小史》(1840)、《康素爱萝》(1843)、《安吉堡的磨工》(1845)等。第三阶段作品为田园小说,代表作有《魔沼》(1846)、《弃儿弗朗索瓦》(1848)和《小法岱特》(1849)。第四阶段作品为传奇小说,代表作有《金色树林的美男子》(1858)。乔治·桑于1876年6月7日逝世。乔治·桑属于最早反映工人和农民生活的欧洲作家之一。

7岁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读书就简直入了迷,他经常一面吃饭,一面看书。有一天早晨,妈妈看到孩子好长时间没从厨房里出来,心想这孩子到底吃了些什么?于是,他母亲悄悄地走到厨房门前,只看到小车尔尼雪夫斯基正在那里为一篇小说中的人物而哭泣流泪。妈妈喊来了他的父亲,又拿了很多他平时喜欢读的书哄他,他才擦擦眼泪继续吃饭。

车尔尼雪夫斯基最喜欢俄国大诗人普希金和莱蒙托夫的诗,喜欢英国作家狄更斯和法国女作家乔治·桑的小说,还读了许多社会科学方面的书籍。由于他坚持不懈的努力,10岁时,就已赶上了15岁中学生的水平。

他14岁的时候,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萨拉托夫的教会中学。那里的教师多是一些不学无术的人,除了讲些老掉牙的教材外,不能给学生提供任何新鲜有用的知识。车尔尼雪夫斯基十分不满。

有一次,老师布置写作文,他不受老师的限制,很快写出了一篇关于读书学习方法的文章。他说:“知识就像一座有无数宝藏的大山,越往深处发掘,越能得到更多的东西。尤其是青少年,更应该在知识的园地里不屈不挠地耕耘。”文章写成之后,学生们就争相传阅,这像在他的心灵里,点燃了更旺盛的求知之火。

16岁时,车尔尼雪夫斯基已经通晓7种外国语,大量阅读了俄国民主主义者别林斯基和赫尔岑的文章。第二年,他中学毕业后,又考入彼得堡大学文史系。

在大学读书的几年中,车尔尼雪夫斯基更加勤奋,读书常常是通宵达旦,被老师和同学戏谑地称为“伏尔加河边的读书迷”。

“读书迷”,名不虚传,这也就是他最终能成为著名文学家的根本原因。

18岁进彼得堡大学文史系。从此经常接近先进知识分子团体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潜心研究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对法国空想社会主义也产生浓厚的兴趣。1850年大学毕业,次年重返萨拉托夫,在中学教授语文,宣传进步思想。

1853年结婚之后,车尔尼雪夫斯基回到彼得堡,成为《祖国纪事》和《现代人》两家进步杂志的撰稿人。1855年发表著名学位论文《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这篇论文向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美学进行了大胆的挑战,提出了“美是生活”的定义,同年冬天开始发表论文《俄国文学果戈理时期概观》,系统探讨了俄国文学批评思想的发展。1856年涅克拉索夫出国就医,他接编《现代人》杂志,使它成为宣传革命思想的强大阵地。

1862年车尔尼雪夫斯基被沙皇政府逮捕,关入彼得保罗要塞。1864年他被判处服7年苦役并终身流放西伯利亚。在囚禁与流放中他毫不沮丧,写下了许多充满革命激情的优秀作品,如《怎么办?》(1862-1863)、《序幕》(1867-1869)。1883年获准在阿斯特拉罕居住。1889年才获准返回故乡。由于备受折磨,他于同年10月病逝。

——传世佳言——

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生命,如果跟时代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你就会感到它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