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6位文学家
18428200000020

第20章 萧伯纳

姓名:乔治·萧伯纳

出生地:爱尔兰首都都柏林

生卒年:1856-1950年

历史评价

萧伯纳是“20世纪的莫里哀”。

乔治·萧伯纳,爱尔兰戏剧家,生于爱尔兰首都都柏林。父亲做过法院公务员,后经商失败,嗜酒成癖,母亲为此离家去伦敦教授音乐。受母亲熏陶,萧伯纳从小就爱好音乐和绘画。在都柏林美以美教会中学毕业后,因经济拮据未能继续深造,15岁便当了缮写员,后又任会计。1876年多居伦敦母亲处,为《明星报》写音乐评论,给《星期六评论》周报写剧评,并从事新闻工作。

相关链接

柏格森

柏格森,法国哲学家,生命哲学和直觉主义的代表,1859年10月18日生于巴黎一个犹太人家庭,1941年1月4日卒于同地。

他就学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1898年获文学博士学位,曾长期担任法兰西学院哲学教授,1914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192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全部哲学都是攻击唯物主义和决定论的,在认识方法上则贬低理智而推崇直觉,认为抽象的概念分析只能歪曲实在,唯有依靠本能的直觉才能体验世界的本质。他还把生命和物质对立起来,指出在进化过程中生命和精神表现为上升的运动,物质表现为下降的运动。柏格森的哲学在20世纪初曾风行一时,代表作有《创造进化论》等。

萧伯纳的世界观比较复杂,他接受过柏格森、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思想,又攻读过马克思的《资本论》。1884年他参加了“费边社”,主张用渐进、点滴的改良来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反对暴力革命。在艺术上,他接受易卜生影响,主张写社会问题,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

萧伯纳的文学始于小说创作,但突出的成就是戏剧,“他的戏剧使他成为我们当代最迷人的作家”。1885至1949年近64个创作春秋中,他共完成了51个剧本。前期主要有《不愉快戏剧集》,包括《鳏夫的房产》(1892)、《荡子》(1893)和《华伦夫人的职业》(1894)等。《愉快的戏剧集》由《武器与人》(1894)、《康蒂妲》(1894)、《风云人物》(1895)和《难以预料》(1896)组成。第三个戏剧集名为《为清教徒写的戏剧》,其中有《魔鬼的门徒》(1897)、《凯撒和克莉奥佩屈拉》(1898)和《布拉斯庞德上尉的转变》(1897)。

进入20世纪之后,萧伯纳的创作进入高峰,发表了著名的剧本《人与超人》(1903)、《芭芭拉少校》(1905)、《伤心之家》(1913)、《圣女贞德》(1923)、《苹果车》(1929)和《真相毕露》(1932)、《突然出现的岛上愚人》(1936)等。其中《圣女贞德》获得空前的成功,被公认为他的最佳历史剧,是“诗人创作的最高峰”。

萧伯纳杰出的戏剧创作活动,不仅使他获得了“20世纪的莫里哀”之称,而且“因为他的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精神,其令人激励和讽刺往往蕴含着独特的诗意之美”,于1925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1950年,94岁高龄的萧伯纳逝世。生前,他为自己题了一段墓碑铭文,俏皮而诙谐: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

——传世佳言——

如果我们不能建筑幸福的生活,我们就没有任何权利享受幸福,这正和没有创造财富无权享受财富一样。

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