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不可不察的家教奥秘:把孩子的缺点变为优点
18428300000074

第74章 让孩子改掉不肯与人分享的坏习惯

自私本不是孩子与生俱有的一种品性,而是与家教的环境密切相关。让孩子拥有一份与人分享的良好习惯,是父母成功家教的一种智慧。

在生活中,许多孩子都不愿与其他人分享自己的东西。例如:有些孩子不喜欢别人分享自己的玩具;有些孩子总是把大的好的抢到自己手里;有些孩子在吃饭时总是把自己喜欢吃的菜移到自己的面前,别人吃一点都不高兴。

其实幼小的孩子由于自我认识不清,不易将自己的东西和别人的东西分开,常把别人的东西当做是自己的,因此,对幼儿来说,我们不能说是自私。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自我认识水平的提高,孩子仍然占别人的东西为己有,那就是“自私”意识的表现了。今天,孩子自私意识的形成是与家庭教育与环境密切相关的,一般来说,父母都疼爱自己的孩子,独生的孩子更被父母当做掌上明珠,但爱的方法各有不同。有些父母对子女百依百顺,要什么给什么,不仅如此,还把孩子当成贵宾一样,用给用最好的,吃给吃最好最大的。一事当前,先替孩子打算,家中的物品先由孩子挑选,大人、长者皆在其后,众多家人意见中,以孩子的意见为准,孩子说一不二,久而久之,孩子成了家庭霸主,主宰家庭的一切。这些孩子在家里是这样,自然也习惯地把它带到外面。

当“独占”行为成为牢固的习惯后,孩子就会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置于他人之上,认为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其他人的利益是不重要的。如果别人也和他一样,那么事情就复杂了。由此可见,以自我为中心对孩子人格的影响是巨大的。

作为一种人格特征,以自我为中心产生的消极作用主要以自私表现出来。这就导致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在与外界的交往中排斥“异己”、拒绝开放、忽视理性力量、回避真诚、吝啬付出、难以与他人合作、缺乏公心(为他人、为集体考虑)。因此,父母必须通过教育来击碎其自私的外壳,让孩子能够拥有一份懂得分享的智慧。

家长可以从家庭活动做起,与孩子共同参与、共同分享,让孩子尝到分享带来的乐趣。

(1)让孩子与父母分享他的好故事、好主意、好吃的、好玩的

父母与孩子一同参与“讲故事”活动。每次每人编讲一个故事或一则笑活。在“为大家”讲述的过程中,让孩子懂得每个人都会说故事。在“讲述——倾听”的互动中,学会分享。平时在讨论某个问题时,可以让孩子充分陈述自己的理由,并且只要求他做到一点:听别人讲完,尊重别人的发言。在坦诚、民主的氛围中,大家发现好主意、讨论好主意、接受好主意,分享好吃的、好玩的。同时,结合心理行为矫正法中的强化理论,给予孩子所喜欢的东西作为强化物,可以巩固他刚刚习得的分享行为。

(2)让孩子与父母分享他的所见所闻

父母应鼓励孩子与伙伴们交往,让孩子能认识到世界不是以自己为中心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每天晚饭后,可以倾听孩子讲学校中发生的事情,建议孩子换位思考。随着孩子学会接纳别人的观点,感受到别人情绪的移情作用渐趋成熟,从而可以进一步促进孩子的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

(3)让孩子与父母分享他的梦想

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大胆地公开他的奇思怪想,并且给予一些鼓励,希望他进一步与伙伴们一同梦想与交流梦想。你应该在孩子逐步走向成熟的时候承认他的成长与一定的独立性。还可以选择一些他感兴趣的好书赠给他,丰富他的梦想,使他了解同龄人的梦想。可以鼓励孩子参加社会交往与社会实践,让孩子们从中学会客观地看问题,学会全面地结合不同的观点去考虑问题。

(4)让孩子与你分享他的友情

如果孩子有“自我中心”的封闭性,他或许没有什么真正的知己朋友,或是有些狭隘地希望朋友只属于他自己所有。父母应该常常与他讨论有关友情的问题,可启发他学会分享友情。设计一些情景,问问他会怎么对待朋友,再问问他希望朋友怎样对待自己,作个比较。

如果父母运用以上几种实践活动来训练孩子的分享行为,那么孩子将拥有理性的认知、真诚的态度、助人的品格、合作的意识等。

当孩子真正学会了分享,他就可以提高社会认知能力,从而增强社会适应性;学会了分享,他才能懂得在“资源共享”中获得“可持续性发展”;学会了分享,他才能重获脚踏实地的自信、勇于自主的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