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不可不察的家教奥秘:把孩子的缺点变为优点
18428300000095

第95章 “星”光并不灿烂:纠正孩子疯狂追星的毛病

追“星”使孩子丰富了情感世界,有了精神寄托,但过分沉湎则会影响孩子身心的健康。家长对此不应放任,而应正确引导,使孩子如小河般“注”入知识的海洋。

2002年11月14日,《华西都市报》报道了这样一条消息:

12日又有大批学生逃课等候F4.离下午3点彩排还有15分钟时,南京市五台山体育场外转悠的学生有1000多人,他们除了背着书包,还带着面包、矿泉水,准备长时间守候。学生们有的是跟老师请了假,而更多的是逃课来的。

四川自贡市某中学一名初二年级的女生周静,为了送价值200元的花瓶给在成都演唱的F4,没有跟任何人打招呼,私自“拿走”了家里的1000元钱后,突然失踪。她从家里偷来的1000元钱中,500元用于演唱会的门票,200元买了送给F4的一个花瓶,剩下的用作车旅费,而她的父母每个月收入总共不过千元左右。

一个年仅13岁的孩子,逃课、偷窃、私自离家出走,导致她如此疯狂的举动到底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这样的经历对于她来讲是一种迷失还是一记警钟?盲目追星的后果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家长们又该如何看待如今孩子的追星热呢?

“追星”是最近几年出现的新鲜词。其实,不同时代的青少年都有自己的崇拜偶像。五、六十年代的中学生崇拜雷锋、保尔·柯察金、刘胡兰、董存瑞等英雄形象;八、九十年代的少男少女崇拜周润发、谭咏鳞、“四大天王”等影视明星及通俗歌手;今天的孩子们崇拜“还珠格格”、F4、古惑仔、“我的野蛮女友”等。随着时代的变化,每个时代的少男少女都有自己心目中的偶像。追星,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现象。

心理学家把青少年阶段称之为心理上的“第二次断乳期”,这时候,青少年的独立意识明显增强,渴望摆脱与父母的心理脐带,自己设计未来。因为脱离了父母的依赖而产生了“情感真空”,加上学业的压力以及物质丰富而情感贫瘠的小环境,孩子们极需要情感抚慰与思想交流,形象新鲜时髦、能歌善舞的明星们是青少年在挣脱了父母“爱的锁链”之后的情感营养剂。有一个女中学生非常崇拜黎明,她把黎明看做是她情感黑夜的亮光,不断地给他写信,诉说自己怦然心动的情怀和对他的依恋,后来听说黎明与舒淇交往而要和黎明“同归于尽”。

青少年思维线条简捷,对事物的独立判断能力不强,同时害怕与众不同,渴望与潮流保持一致。许多孩子追星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爱好,只是为了不与同龄人失去交流的话题而跟着潮流走,今天流行什么就追什么,哪位歌星走红,他们就追哪一位。同时在青少年中间,情绪很容易相互感染,时间一长,形成了“追星”一族。

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不可以没有偶像人物,在偶像身上寄托了青少年对未来的梦想。对偶像的崇拜和模仿,是青少年的一种自我心理投射,它弥补了现实生活中的不完美,丰富了孩子们的情感世界,还有利于缓解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的压力,促使他们追求真善美,培养了他们现代化的思想和观念。但选择错误的偶像,甚至过分沉湎于偶像,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对于孩子的追星,既不能粗暴干涉,又不能放任不管,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在方法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粗暴干涉孩子的追星

孩子一般认为,追星是自己的隐私,别人最好不要干涉。家长武断地认为孩子追星不好,并粗暴地干涉孩子的追星行为,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导致孩子与父母对立起来,甚至引发更大的矛盾。

(2)了解孩子追星的深层原因

孩子过分迷恋偶像,家长首先要反思一下自己是否与孩子存有隔阂,要分析孩子追星是因为压力过大、追求理想的自我、情感出现困惑,还是随大流。知道了孩子追星的深层原因,才可能理解帮助孩子。

(3)给孩子选择正确的榜样人物

首先要给孩子更大范围的选择,让他知道值得学习、崇拜的人物有许多,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点,让孩子在比较中形成自己的判断。其次要给孩子讲述偶像人物成功背后的努力,激励孩子顽强拼搏。最后还要与孩子讨论偶像人物的哪些行为是值得学习借鉴的,哪些行为不能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