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4位画家
18429800000001

第1章 达芬奇

姓名:达芬奇

出生地:意大利佛罗伦萨

生卒年:1452-1519年

历史评价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巨匠,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

达芬奇生于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小镇,因此取名叫芬奇。他的父亲是个有名的公证人,佛罗伦萨大行会的会员,母亲是贫苦农家的少女,达芬奇是一个私生子,他出生了不久,父亲就遗弃了母亲,和一位有社会地位的女人结了婚。

达芬奇生性活泼好动,好奇心极强,总爱问为什么,深得母亲喜爱。在他5岁那年,继母不能生育,父亲便强行把他领回去抚养,而亲生母亲却由于生活无所寄托而嫁给了一位农民,不久就去世了,后来继母又去世了。父亲续弦,但继母仍没有生育,因此达芬奇成了家里唯一的继承人。

达芬奇的家庭非常富有,幼时是在良好的知识环境下健康成长起来的。到了该入学的年龄,父亲把他送入学校进行系统的教育。达芬奇聪颖好学,对任何事都很感兴趣,从不以老师讲授的课程为满足,尤其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常常提出一些疑难问题,使老师十分窘迫。在音乐方面,达芬奇善吹笛子,能创作,不仅作词,还会作曲,又有一副好嗓子,能自弹自唱。在为米兰公爵演奏竖琴时,还自制乐器,表演完全超出了其他乐师,一时轰动米兰。

达芬奇体格健壮,爱好各种体育活动,善训马,曾力挽狂奔之马。在辩论中,他能使最强的对手甘拜下风,他左右手均能书写作画,他的许多手稿都是左手自右而反写出来的,后人只有借助镜子反射出来才能辨认。

达芬奇爱好颇多,但绘画在他的心目中的地位却无与伦比,每日放学回家扔下书包,便拿起画笔,不吃不喝,完全沉浸在画面上,被人称为小画家。但是当时绘画还是一项比较低贱的职业,他的父亲希望他继承家业,学习法律。

一天,有个农民请达芬奇的父亲到城里请画师替他画一副盾牌。但他的父亲却把画盾牌的任务交给了达芬奇,想试试他的画艺。达芬奇决定画一副惊心动魄,令人望而生为畏的盾面画。他首先读了几本有关妖魔鬼怪的书籍,然后开始构思。有一天他想起了希腊神话中的女妖麦杜萨的传说,深受启发。她是一个蛇发女妖,面貌凶丑,口喷火焰,头发都是一条条毒蛇,她的魔眼看了能使人僵化为石。于是达芬奇收集了女妖的资料,还逮了些小动物,藏在了一间密室里。综合了这些形象他开始描绘起来,由于不间断的工作以至那些小动物的尸体都腐烂发臭了,他毫无察觉。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画成了一副骇人的魔鬼头像:两眼喷火,鼻孔生烟,口吐毒汁散发着毒气,毛发倒竖。然后他把窗帘都拉上,仅留一道缝隙在盾牌上,请父亲来观看,但不作说明,父亲当即吓得转身即逃。这样,父亲不再逼他学习法律。而那面盾牌以100金币的高价卖给了一位商人,商人又以300金币卖给米兰公爵。

1446年达芬奇全家迁居佛罗伦萨,达芬奇也进入了韦罗基奥的画坊。韦罗基奥不仅是画家、雕刻家、首饰家,而且还是建筑家、工程师和音乐家,是一位学识渊博的有经验的老师。在那里,达芬奇不仅接受艺术的教育,还受到其他科学的影响。他在韦罗基奥工作室曾经研究过鸡蛋的明暗变化关系,发现了明暗渐进画法。

在韦罗基奥工作室的6年间,达芬奇表现出了非凡的绘画天才。约1470年他在协助韦罗基奥绘制《基督受洗》时,虽然只画了一位站在基督身旁的天使,但其神态、表情与柔和的色调,已明显地超过了韦罗基奥。现存他最早的作品《受胎告知》,构图虽没有创新,而背景山水的描绘却已注意到了空气氛围的表现。

稍后创作的《吉内夫拉·德本奇像》,一反15世纪艺术追求线条分明的传统,以逆光夕照的色调渲染他所倡导的透视效果。1481年创作的《博士来拜》,是标志其艺术风格达到成熟期的作品。该画虽由于他动身去米兰而没有完成,但从原稿上可以看出其构图和形象塑造所显示的艺术创新,大大超越了他的老师和同辈。

由圣母婴孩和三位博士所形成的三角形稳定构图,按精确的透视法画的建筑遗迹和奔腾飞跃的马群等背景,说明他已不再从叙事的角度简单地罗列有关人物,而是对传统的题材进行彻底的改造。他所采用的色调幽暗的画法,使人物形象从影中突出,突破了传统绘画明晰透露的特点,预示着文艺复兴的到来。

达芬奇在佛罗伦萨难以施展自己的才能,他一心想要把他的艺术和智慧带进现实世界。1482年,他来到米兰,应圣弗朗切斯科教堂的邀请绘制祭坛画《岩间圣母》。这幅现藏于巴黎的作品,虽仍然是传统题材,但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岩窟幽深的刻画及山岩间花草逼真的描绘,证明他使用的烟雾状笔法已使其在传真写实和艺术加工方面达到了新的水平。

相关链接

《蒙娜丽莎》到底值多少钱?

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曾在1911年失窃。当时《蒙娜丽莎》虽然有名,但卢浮宫防卫设施却非常简陋,偷窃者是卢浮宫的一个意大利木匠佩鲁贾,他认为这幅画应该回到意大利。整个意大利为一个小小木匠愚弄了法国而狂欢,佩鲁贾当然被捕,但意大利人坚信他是因为爱国才偷画,所以他几乎没坐几天牢就放出来了。

几番交涉,意大利最终还是把《蒙娜丽莎》交还给法国。有人提出要根据法律让法国支付追回《蒙娜丽莎》的“抢救费”,也就是艺术品价值的10%,但是法国马上出台一条法规,宣布《蒙娜丽莎》是国宝,它的价值“无可估量”。据最保守估计,如果法国当时被迫需要买回《蒙娜丽莎》,那么它至少得支付34亿2000万美元。这大概是唯一一次比较正经的,对《蒙娜丽莎》的估价。

1483年,达芬奇写信给米兰大公鲁多维柯·斯弗查,在信中列举了自己的各种才能,最后他还表示可为大公的父亲塑造一座骑马像,成为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巨型雕像。达芬奇41岁时完成这一巨作的土制塑像,因没有足够的铜铸造而使巨作终未完成,1499年法军入侵时被毁,否则将成为世界一大奇迹。大公对他的天才和辛勤劳动酬谢的不是金币,而是金言玉语,这使达芬奇十分不安,大公为了安慰他,请他为米兰格雷契寺院食堂画幅画,这就是《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是他在这一时期创作中最负盛名之作。这幅表现基督被捕前和门徒最后会餐诀别场面的湿壁画,绘制在米兰圣玛丽亚·德拉格拉齐耶修道院饭厅。巧妙的构图和独具匠心的经营布局,使画面上的厅堂与生活中的饭厅建筑结构紧密联结在一起,使观者感觉画中的情景似乎就发生在眼前。在人物布局上,一反平列于饭桌的形式,将基督独立于画面中央,其他门徒通过各自不同的手势、表情,分别表现出惊恐、愤怒、怀疑、剖白和慌张的情绪。这种典型性格的描绘,突出了绘画的主题,它与构图的统一效果互为补充,堪称美术史上最完美的典范之作。

1485年,达芬奇为维特鲁威的《建筑十章》写了一部评论,在评论中他绘制了一幅名为《维特鲁威人》的插图。展示了人体的对称美以及人体结构的规律性。

此画的构图由一个圆圈、一个正方形和一个裸体男人构成:正方形下边的边线外切于圆周,外切点刚好是这条边线的中点;人体仰面躺在圆圈与正方形相重合的范围内,头部的顶点与正方形的上边线相切,切点也正好是边线的中点;两脚并拢于圆圈与正方形下边线的切点上,躯干与正方形的上下两边的边线垂直,两手平伸成180度,两手的指尖刚好抵达正方形左右边线,并与之垂直。在此基础上,人体在画面中又摆出第二种姿势,两脚分开,脚掌面与圆圈相交;两手上举至正方形上边线与圆周的交汇点上,刚好与头顶同高。整个人体,无论是第一个姿势还是第二个姿势,都在圆圈和正方形内显得十分对称。

1500年,达芬奇出游曼图亚和威尼斯等地后,返回到佛罗伦萨。随着共和制度的恢复,文化气氛一度活跃,他向市民展出的一幅经过精心构思的《圣母子与圣安娜》素描草图,立即引起轰动,其构图原理和画法对艺术界有极大影响,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等人也从中得到启发。

1503年,他一面着手为市政厅大会议厅绘制壁画,一面创作《蒙娜丽莎》。这是他极为珍爱的作品,始终带在身边,晚年移居法国也不离左右,最后遗存巴黎。

蒙娜丽莎是佛罗伦萨著名的银行家佐贡多的妻子。达芬奇为了唤起她发自内心的情感,曾经请到了钢琴师为她演奏、丑角为她表演。但是,这个见多识广、冷漠、理性的女人并没有使画家得到他想要捕捉到的东西,为此,画家不得不将画作断断续续地延迟了三年。有一天,这个富贵人在翻阅画家草图的时候,忽然发现了画着鸭掌的图画,她感到非常疑惑。画家说,这是他为研究和设计飞行器而画的,因为水流和气流,水浮力和大气浮力,鸭子在水中滑行和飞禽在空中飞翔有某种相似之处。鸭掌滑水动作虽然简单,但隐藏着飞行器飞行的某种秘密。这个冷漠、理性的女人听到这番话,又想到飞行器一旦设计成功,人类将可以在空中自由飞翔的情景……顿时,引起了很大震动,并由衷地发出了微笑。这一难得而发自内心深处的微笑立即被达·芬奇捕捉到了,并把它成功地塑造了出来。

其实,达芬奇笔下的这一使人难忘的“微笑”已不是具体的佐贡多夫人的表情了,而是一种具有抽象意义、普遍意义和典型意义的,是“蒙娜丽莎”所有的,是达芬奇所有的,也是我们大家所共同拥有的人性特质的某种精微的东西。也许,这就是《蒙娜丽莎》巨大魅力的所在。

非常明显,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继承了希腊古典主义庄重、典雅、均衡、稳定和富有理想化、理性化的表现规范;但它又进一步突破了希腊古典艺术在人体特质上的局限,为使后来的艺术更进一步走向现实,走向客观,走向更深层,更内在,更微妙的表现树立了楷模。

1507年,达芬奇再去米兰,并服务于法国宫廷。可是他的才能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和赏识,教皇的冷漠使他十分伤心。1513年,他移居罗马。1515年法兰西国王弗朗索瓦一世重新占领米兰,邀请他赴法国定居克鲁堡,并聘请他为宫廷画家。后来,他定居昂布瓦斯。

达芬奇晚年极少作画,潜心科学研究,去世时留下大量笔记手稿,内容从物理、数学到生物解剖,几乎无所不包。但是大部分著作和手稿都没有发表,直到他逝世后多年才被世人所发现。科学史家丹皮尔这样评论达芬奇:“如果他当初发表他的著作的话,科学一定会跳到一百年以后的局面。”

1519年5月2日,达芬奇客死异国,终年67岁。他的学生佛朗西斯柯·穆埃基说:“芬奇的死,对每一个人都是损失,造物主无力再造一个像他这样的人了。”

——传世佳言——

智慧是经验的女儿。

趁年轻少壮去探求知识,它将弥补由于年老而带来的亏损。

微少的知识使人骄傲,丰富的知识则使人谦逊,所以空心的禾穗高傲地举头向天,而充实的禾穗则低头向着大地,向着它们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