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传世名著百部(第5卷):盐铁论
18435300000044

第44章 结和第四十三

大夫曰:汉兴以来,修好,结和亲,所聘遗单于者甚厚;然不纪重质厚赂之故改节,而暴害滋甚。先帝睹其可以武折,而不可以德怀,故广将帅,招奋击,以诛厥罪。功勋粲然,著于海内,藏于记府,何命“亡十获一”乎?夫偷安者后危,虑近者忧迩。贤者离俗,智士权行。君子所虑,众庶疑焉。故民可与观成,不可与图始。此有司所独见,而文学所不睹。

文学曰:往者,匈奴结和亲,诸夷纳贡,即君臣外内相信,无胡、越之患。当此之时,上求寡而易赡,民安乐而无事。耕田而食,桑麻而衣。家有数年之稸,县官余货财,闾里耆老,咸及其泽。自是之后,退文任武,苦师劳众,以略无用之地。立郡沙石之间、民不能自守,发屯乘城,挽辇而赡之。愚窃见其亡,不睹其成。

大夫曰:匈奴以虚名市于汉而实不从,数为蛮、貊所绐,不痛之,何故也?高皇帝仗剑定九州,今以九州而不行于匈奴。闾里常民,尚有枭散,况万里之主与小国之匈奴乎?夫以天下之力勤何不摧?以天下之士民何不服?今有帝名,而威不信于城之外,反赂遗而尚踞敖,此五帝所不忍,三王所毕怒也。

文学曰:汤事夏而卒服之,周事殷而卒灭之。故以大御小者王,以强凌弱者亡。圣人不困其众以兼国,良御不困其马以兼道。故造父之御不失和,圣人之治不倍德。秦摄利衔以御宇内,执修箠以笞八极,骖服以罢,而鞭策愈加,故有倾衔遗箠之变。士民非不众,力勤非不多也,皆内倍外附而莫为用。此高皇帝所以伏剑而取天下也。夫两主好合,内外交通,天下安宁,世世无患,士民何事?三王何怒焉?

大夫曰:伯翳之始封秦,地为七十里,穆公开霸,孝公广业。自卑至上,自小至大。故先祖基之,子孙成之。轩辕战涿鹿,杀两皞、蚩尤而为帝。汤、武伐夏、商。诛桀、纣而为王。黄帝以战成功,汤、武以伐成孝。故手足之勤,腹肠之养也。当世之务,后世之利也。今四夷内侵,不攘,万世必有此长患。先帝兴义兵以诛暴强,东灭朝鲜,西定冉、,南擒北越,北挫强胡。追匈奴以广北州,汤、武之举,蚩尤之兵也。故圣主斥地,非私其利,用兵,非徒奋怒也,所以匡难辟害,以为黎民远虑。

文学曰:秦南禽劲越,北却强胡,竭中国以役四夷,人罢极而主不恤,国内溃而上不知;是以一夫倡而天下和,兵破陈涉,地夺诸侯,何嗣之所利?《诗》云:“雍雍鸣,旭日始旦。”登得前利,不念后咎。故吴王知伐齐之便,而不知干遂之患。秦知进取之利,而不知鸿门之难。是以知一而不知十也。周谨小而得大,秦欲大而亡小。语曰:“前车覆,后车戒。”“殷监不远,在夏后之世”矣。

“大意”

大夫说:汉朝以来,对匈奴讲友好,搞和亲,送了很多厚礼。而匈奴非但没有改变其侵略本性,反而变本加厉。所以汉武帝不得不动用武力将其打败,此事名扬四海,青史永垂。不敢想象荀且偷安会是什么结果。

文学说:我们只看到抗击匈奴政策的失败,而没有看到它的成功。

大夫说:匈奴在名义上说讲和,而实际上并不打算实行,国家屡遭欺骗,你们不为此感到愤怒,这是为什么?况且以我们的人力物力本来可以摧毁他们,却要给匈奴馈赠财物,助长他们的骄横傲慢,这是五帝所不能容忍,三王所必然要愤怒的。

文学说:如果我们皇上同匈奴单于和好,互相往来,天下安宁无事,世代没有战争的祸患,三王还有什么愤怒的呢?

大夫说:如今四夷不断侵扰内地,不抵抗而只一味求和,世世代代都会遭受永久的灾祸。所以圣明的皇上开辟疆域,不是为了私利,打仗也不是出于一时的愤怒,目的是为了救难除害,为老百姓长远打算。

文学说:秦朝想以武力统一天下却连原来的地盘都丧失了。这样的历史教训应该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