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三明地名纵横
18444100000049

第49章 部分自然实体名称(7)

历代的《泰宁县志》均把上清溪列为名胜,严羽、罗汝芳、陈九畴、池显方等历史文人都曾慕名前来游历。明朝礼部主事池显方在他的《上清溪游记》中,详细记载了上清溪美丽的自然风光:“转一景如闭一户焉,想一景如翻一梦焉,会一景如绎一封焉,复一景如逢一故人焉。”我国丹霞地貌研究专家黄进教授先后五次实地考察上清溪后,欣然赋诗:“泰宁东北上清溪,古朴清幽举世稀;黄进游山千百处,数来最是此中奇。”

杉溪在泰宁县西北部,为金溪三大源之一。上游有发源于邵武县官口岭的朱溪和发源于闽赣交界处茶花隘的北溪,汇合为杉溪后,注入池潭水库。杉溪因泰宁县城别称杉阳而得名,全长75千米,流域面积1000多平方千米,平均来水量11亿立方米,平均流量35立方米/秒。

濉溪为金溪上游,是建宁县主要河流,金溪主要支流之一。其上游支流主要有宁溪、澜溪,汇合于合水口,自南向北流经水西、水南,绕县城半周,折向东经斗埕、器村、大源、袁庄,注入大金湖。建宁境内河道全长45千米,流域面积207.3平方千米,坡降12.9‰,年流量2.13亿立方米,在合水口建有水电站,装机容量为2400千瓦。

第五、湖塘

九龙湖位于清流县沙芜乡境内,距离清流城区46千米。因溪流九龙十八滩而得名,是建造安砂水电站形成的人工湖。九龙湖景区面积128平方千米,其中水域面积33平方千米,最高水位达265米,景区水质清澈无污染,湖面明亮、澄净。已开发的景区有十里平湖、狐狸洞群、九龙峡谷三大景片,以溶洞、峡谷、温泉和亚热带雨林为特色。景区内有九龙仙女、十里平湖、三叠泉、鸡公岛、神龟岛、白马山、狐狸洞、九龙洞群、九龙庙、九龙阁、情侣峰等名胜古迹100多处。九龙洞群已开发的溶洞长约1.5千米,由大小不同、长短不一的三廊五厅洞室组成。洞内钟乳石星罗棋布、千姿百态、变化万千,有生命之源、天鹅戏水、古人望月、古钟长鸣、千层古塔、仙人田、冰雪世界等上百处景观。

九龙湖景区是福建省唯一的喀斯特地貌与浩大湖水完美辉映的风景区,集溶洞群瀑布、峡谷、岛屿、原始森林和古文化为一体的大型峡谷型生态旅游景区,是中国唯一同时具有“湖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水”的奇特景区,具有悠久的历史积淀。白马后山留存石达开点将台、古城墙、古炮台等历史遗址,山林间还保留着毛泽东率领的红军转战福建时的遗迹,这些文化资源都极大地丰富了九龙湖的历史文化内涵。

这里还是福建人类历史发祥地,被誉为“闽人之源”。1988年5月和1989年11月,在洞中相继采集到6枚古人类下臼齿化石和若干哺乳动物化石,填补了福建省旧石器时代考古的空白,被中科院考古专家命名为“清流人”,把福建的人类活动历史向前推进了一万多年,故有“闽人之源”称谓。经考古学家科学鉴定“清流人”古人类化石与台湾最早的古人类化石“左镇人”,体质、形态相同,有着共同的起源,同属中国旧石器时代南部地区的晚期智人,是闽台自古同根的实证,所以凡是研究闽台人类活动历史和文化交流史的都要溯源至此。由江泽民同志题写书名,中共中央台办和国务院台办共同编写的《中国台湾问题》一书写道:“考古学家认为,‘左镇人’是在3万年前从大陆到台湾的,与福建考古发现的‘清流人’同属中国旧石器时代南部地区的晚期智人,有着共同的起源,都继承了中国直立人的一些特性。”

蛟湖位于宁化县湖村张家湾,距县城32千米,是福建省最深的天然湖泊。因传说古时有僧人见白龙卧湖面而得名。湖呈椭圆形,面积约1.2万平方米,最深处达103米。水出湖底,湖面溢平,久晴不旱,久雨不涝,可长年引灌农田。湖水清碧如镜,天光云影,倒映湖中,随波荡漾。在湖边散步,可微感脚下土在颤动,如将陷般,水也会荡起涟漪,其因众说纷纭,有关专家认为是由于长期岩溶作用而使蛟湖变成漏斗型的缘故。四周古树苍松挺拔,水光山色,蔚为壮观,“蛟湖秋雯”为一游览佳景。相传湖心原为古庙,有得道和尚居此,杯中养龙,画符制之,一日外出,其徒不知,误以为杯中水脏生虫,将水倾注天井之内,霎时龙潜庙沉而成潭,故又名“龙王潭”。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著名画家黄慎在湖侧建“蛟湖草堂”,读书作画(其诗集即名为《蛟湖诗钞》)。

金湖位于武夷山脉南麓的泰宁县境内,距县城8千米,是1980年修建池潭水电站而形成的是福建省目前最大的人工湖。因前身为金溪的一段,金溪富含沙金,故名金湖。金湖整体形状呈圆弧形,全长达62千米,仿佛一轮新月,由东北向西南,再折向东南。湖区有大小溪涧数十条,汇集周边六县市4766平方千米流域的水流,景区面积136平方千米,是浩瀚的湖水与千姿百态的丹霞奇观完美结合的新兴风景区,有“百里金湖”之称,有二瀑、五泉、七寨、三十六岩、七十二峰、186个景点,有奇峰峭壁、流泉飞瀑、葱郁林木、突兀石笋、古刹奇岩,山环水绕,碧波涟漪,湖中有山,山中有湖,具有幽、秀、奇、绝的独特风格和山青、水秀、石美、洞奇、峰怪“五绝”特点,如甘露寺、水上一线天、幽谷迷津等景点为国内罕见。景区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景区半岛、湖中岛80多个,源远流长的人文积淀与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交相辉映,被誉为“天下第一湖山”。游人赞美金湖:山有武夷之美,水有漓江之秀,石有黄山之奇。1987年2月金湖被列入福建省首批风景名胜区和省十佳风景区,1994年1月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1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区和国家地质公园。

九龙潭位于泰宁县境内,与上清溪、状元岩相毗邻,总面积1.67平方千米。峰峦环抱之中,沟壑蜿蜒如龙,清泉自万千沟壑汇为一潭,潭水凝碧,犹龙之所居,故名九龙潭。潭水清灵逸秀,翠绿如黛,两岸峭壁林立,岩穴千姿百态。山酷水媚,水动山静,古朴清幽,有九龙一线天、二线天、幽谷水巷、水上楼阁、风动石等。

龙井位于泰宁县南石寨山脚。悬崖峭壁下,石壁天然围成一隅,山泉破岩而出,汇为一潭。潭中之水清澈嫩绿,称为龙井。龙井前,有丹霞地貌中极其罕见的壶穴。伫立井前,见前方岩崖凹凸交错,山势闭合,几疑道之将尽,不可溯流求源。然则崖间一道石槽,蜿蜒以续,可直通山谷。石槽冗长,天光幽冥。山谷草木葳蕤,别有洞天。明末邑人邱嘉彩曾赋诗云:“葛杖飞腾不记年,空岩寂锁尚疑玄。”

鸳鸯湖距建宁县城13千米处、省道交叉线上,与县内闽江源、石燕岩连成一线。该湖是20世纪70年代兴建水电厂形成的人工湖,因湖内常有鸳鸯栖息而得名。该湖全长4千米,宽100余米,深4~6米,湖水水平如镜,清澈见底,倒映着湖岸群山,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湖旁峰峦叠翠、妩媚秀丽,山不高且秀,景不繁而奇,宽阔平静的水面与成双成对嬉戏的鸳鸯以及苍翠的山峦相互衬托,交相辉映,无与伦比,构成鸳鸯湖三大景观,被誉为南方的“镜泊湖”。

闽湖位于尤溪县坂面镇街面电站库区,是街面电站库区形成的人工湖,总库容18亿立方米,水库面积36.7平方千米,库面最大宽度2.5千米,电站装机容量30万千瓦,为尤溪县最大的人工湖。因湖区地处福建省地理中心,故起名闽湖。湖区到达省内各个地区有着明显的区位优势,距离福州173千米,距离三明128千米,距离厦门403千米,距离德化148千米。闽湖湖岸山峦跌宕起伏,湖湾岛屿错落有致,湖区风景优美。尤溪县充分利用街面库区和福建省中心位置的人工湖等山水资源,着力打造集山水风光、人文景观、历史文化于一体的高品位湖泊型观光度假区,设立了闽湖水利风景区管理处,组建了水上项目旅游开发公司,聘请省农林大学教授对景区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的标准进行规划,并投入4300多万元建成闽心公园、闽湖碑牌、钓鱼台、水上休闲、渔业观光等景点及码头、护岸、道路等基础设施。2009年8月26日,闽湖被国家水利部批准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成为继永安桃源洞之后,三明市又一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闽湖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对于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旅游事业、带动地区经济增长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明山湖在尤溪县城关南25千米,位于中仙、坂面两乡交界处,海拔997.5米,是个山顶天然湖,面积约0.133公顷。湖心深处有泉眼,水清明可鉴,湖名也由此而来。湖边高岩上还有双眼泉,时流时滴,但湖水常满。湖中养有鲤鱼,可供观赏,湖旁建有小庵,可供游人休止。

第六、温泉

横坑温泉位于三明市区西南38千米的岩前镇横坑村。它由地下117米深冒出的温泉水,自涌量每天为350吨,水温48℃,含有氡、镭、碘、铀、钍、锂、锶等1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且无色、无味、无嗅、透明、无肉眼可见物及固体沉淀物,是目前福建省最好的优质医疗保健温泉水。1999年,三明市友泰贸易有限公司独资近千万对该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已建成集休闲、娱乐、保健、疗养、度假和会议为一体的多功能度假村。

小陶温泉位于永安市小陶镇湖口村下村,距离小陶镇区7千米。温泉日出水量达1500立方米,常年温度保持在60~70℃。当地政府以打造“世外小陶镇,闽中宁洋城”为小城镇建设目标,以“农业稳镇,生态立镇,产业旺镇,强镇优村,园镇互动”为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旅游业,开发温泉资源。温泉引进广州开睿旅游开发公司,同时结合下湖口新农村规划,建设“公司+农户”模式的农家生态休闲宾馆,已建成玉带龙泉温泉酒店、金水园温泉农庄。

高赖温泉位于清流县嵩口镇,为福建8处80℃以上高温温泉之一,有5个泉眼,每秒涌水13升,日流量达1123吨以上,水温在78~84℃之间,温泉水含稀有气体元素氡,每升浓度高达175.18马赫,PH值在7.2~8.2之间,属中偏碱性低矿化度极软水。

汤泉升泉群位于大田县太华汤泉村。村内热水升泉成群,水温55~79℃,出水量6.06升/秒。1983年8月省水产厅在此建“汤泉热带养殖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