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浪漫青春当代女大学生心灵手迹--缘惑
18445200000025

第25章 爱惑(5)

依照我的判断,一个男人要同时爱着两个女人,并不是不可能的。但是,我想他把这种事公然宣布出来,就是导致他失败的主因吧!也就是说,他是处于一种已婚的立场,却背叛了这个事实与她恋爱,所以,他们的爱情能够强烈地继续燃烧。但是,当他把彼此相爱的事情公开时,无异是使他们的爱回复到与婚姻同等形态的价值中,所以,爱情才会急速衰退下去,这也是必然的现象。

最后,燃烧极为强烈的爱情,却只成了风流轶事而已。假如他对爱人表示,要与太太离婚而跟她结为连理,她也一定不会答应的。即使真的结婚的话,大概也不会有好的结果。

像这样已婚的人,再爱上配偶以外的异性,就是基于反抗已婚的事实,所以,若跟配偶离婚再与第三者结合的话,就失去了意义。因为,再次的婚姻也会产生再次的反抗性,就会再发生同样的情形。

那么不跟配偶离婚,常常去风流一下就可以了吗?若是想到时才去风流一下,这就只是****的走私罢了,可以说是一种心理的疾病,与爱毫无关联。

这么说来,我好像在鼓励已婚的人,创造“独特的爱的生活”。不错,我是有一点这种意思,假如,与配偶以外的异性产生了爱,那么就可以与原配离婚,但是,要先确定本身是否有觉悟一生都不再结婚的勇气,而与这位新的异性共同生活。

如果您有这种勇气,那么就大胆去实行吧!不论结果如何,至少您已否定也结婚有形式与制度,而从这里面将产生一种新的爱情生活。反之,假若您缺乏这种勇气,那只不过是从这一个婚姻换到另一个婚姻罢了,最好尽量不要做,因为这样会同时伤害到两位异性。

在前面曾进过,不论古今中外,最吸引人的故事就是,彼此相爱的年轻人因不能结合而双双以身殉情的故事,导致被结婚形式与制度所束缚住的太太们与已经预感到不久即将同样被束缚的小姐们,产生发自内心的共鸣,而来阅读这种故事。这种故事的女主角,大部分到最后都会死亡,为什么呢?是为了用死刑来处罚与人通奸的妻子吗?绝对不是。这是因为,若女主角活着与对方结合而产生婚姻关系的话,会推翻了结婚的形态与制度,所以,才把女主角赐了死。

从这一点观察得知,已婚而要反抗婚姻的制度与形态的人,必须要做到,像我所说的“不再与别的异性结婚”,除此以外,可以说没有其他的路可走了。

爱是生命的希望

爱,是女性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女性如果否定爱的话,可以断定,她就看不到生活的意义。

《圣经》中说:“即使我们都在使用人类和上帝的语言,如果没有爱,则不过象是一只钟或一只钵盂在鸣响。即使我们有预见力,懂得一切奥秘和一切学问,有各种足以移山倒海的信仰,但如果没有爱,我们就无可救药。”

每当有人请我在彩纸上写字时,我总是写“爱乃生命之希望”。

在军国主义时期,我们常常被人巧妙地加以利用,美其名曰“军国之母”。今天,为了日本的未来,我们要尽情地让自己的爱闪烁出光辉。

最近社会上有人说,妇女似乎已经丧失了母爱。我认为,不是妇女丧失了母爱,而是当今的社会真正丧失了爱情。不仅仅是丧失,而且以金钱取代了爱情。

现在在表面上人们都在大谈特谈“社会福利”,而事实上什么社会福利也没有实现。洛克希德公司也好,贿赂也好,拿美国人的钱也好,都是围绕着发展军备而展开的。

我认为,除了女性的爱,没任何力量能够战胜这股掌握着金钱的巨大力量。别人怎么想我们管不着,我们女人不能置自己的国家而不顾。我们要永远胸怀着日本的未来。

一位哲学家说:“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就是爱”。我非常喜欢这句话。计算机、宇宙学、原子物理学都在月新日异地发展,人类已经能够登上月球和火星了,可是人类不是还在搞核试验吗?我希望大家要想到这一点,我们有着战胜一切的力量——“爱”。“团结”,如果只是因为某种欲望而团结在一起的话,那就与政客毫无两样。我认为,女性具备的力量就是爱情,这是坚不可摧的力量。我们应该始终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要想使抚育生命、保护生命的力量更强大,我们就必须尽量去团结那些现在还处于一盘散沙状态的妇女。

由于健康的原因我常常往在海边。我一直在感谢上帝为我们安排了这么美好的自然环境。可是,有一次,在海边景色最美的地方许多车子被拦了下来。向驾驶员一打听,才知道是因为有一对母女在这儿投海自尽,母亲把年幼的孩子绑在自己的身上,从景色最美的海岬跳入海中,现在尸体浮了上来,警察正忙于验尸,到处停满了车子,以致于道路阻塞。从那以后,我眺望大海时,心情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什么她不想让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活下去呢?瑞典的一位女思想家埃仑·凯曾经预言:“二十世纪将是妇女和孩子的世界”,可是,现实与她的预言还有一段很大的距离。

要保护孩子就应该有儿童法,正如要为政治服务就要有宪法一样。但是,我们这个社会却向孩子们提出了一个十分危险的要求——只要能当尖子就行。文部省的下属机关中虽然也有不少好人,但他们似乎总是认为有了尖子才会有日本。尖子究竟是什么货色呢?前一时期在审理洛克希德事件时口口声声说“不知道、不知道”的那部分人,正是他们所谓的“尖子”。

文部省为了在教师中实行主任制拨出了一些钱,但是,如今有50%的学生跟不上义务教育,在这个问题上文部省又作了多少努力呢?教育正在使孩子们离开自己的小伙伴,正在将成绩差的孩子抛弃。“疑问是真理的源泉”。有些人对孩子说:“不懂就要问!”这使人想起大人们在集会上装模作样地提问,应该热情地体谅学生不懂的心情,并对他们的疑难问题给予热的解答。我们不能把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当作人生道路上的迷路人。英国的尼克鲁是一位心理学家,又是一位教育学家,他明确地指出:“世上不存在成问题的孩子,却存在着成问题的家长。”

《家长与子女报》的编辑曾建议我去读一读静冈县莳田晋治先生写的一首诗,题为《教育是启蒙的场所》,读了以后我深受感到。

这首诗在《家长与子女报》上发表之后,据说不少学生都读过,他们进了高中、上了大学以后仍然常常给作者写信说,“每当想起这首诗,自己对人生就充满了希望。”

教育是启蒙的场所

开始的时候,

话,也许不漂亮。

开始的时候,

回答,也许不正确。

就在反复地说,

反复地错的过程中,

总算勉强能说出

想说的一半,

偶然,也许会答对,

然而,教室里到处都充满错误。

不必畏惧,无须嘲笑,

放心地举手吧”!

大胆地发言吧!

错,何须畏惧,

我们不会

彼此嘲笑、歧视、发怒。

错,何须烦恼,

困难时

先生会给予订正、指导。

即便有人说

这是,奇谈怪论

这是,大逆不道

总之,

我们,就是这样想的

我们,就需要这样的教室。

假如,

有人要嘲笑,

我们,就是这样想的

有何可笑。

只要明白自己的错误

倘若不明白。

我们自己去纠正,

哪管别人说长道短,

哪管别人指手划脚,

我们有,自己的主张。

教室,是启蒙的场所,

让我们一起用自己的语言

来创造,这样的教室。

举起你的手来,

发表你不成熟的意见,

说出你错误的答案。

我们需要,这样的教室。

说错了,保须畏惧,

答错了,更无须嘲笑,

不成熟的意见,

错误的答案

只有,大家来提,大家来答。

才会发现真理,

才会取得进步。

假如我们光想

准确无误,

假如我们

见错误就畏缩,

手也怕举、声音细微、沉默无言,

时间,就会悄悄地流逝。

假如,

先生,信口开河,

假如,

学生,心不在焉,

进步,就会成为泡影。

上帝,也会有过错,

何况,即将踏上人生道路的我们,

错误,有何奇怪?

不是常有的事吗?

默默地低着头

第一次、悄悄地

举起我的手,

老师点我名,

吓了我一跳,

心中扑通扑通,浑身似火烧,

刚刚站起身子

想说的话儿顿时全忘光。

勉强说了几句,

却连自己也莫名其妙,

无奈,只好低头坐下,

呵,浑身轻松、爽快

心想,

本该这样说,

本该那样说,

正确的答案,

随后才浮现在脑海。

其实,能这样也不错。

一次又一次,

重复着,同样的惭愧

紧张,渐渐地消失

心里话,渐渐地能脱口而出。

“老实人受欺”这种听起来令人痛心的话还在孩子们中间流行。我认为,只要积极努力,就一定能够在公平合理、光明正大的政治体制下结出丰硕的果实。然而,被抛弃的孩子竟多达总数的50%,实在令人惋惜。我真弄不懂那些人把人的能力看成了什么。今天的社会,随从人员到和可见,简直与德川时代没有丝毫的两样。只不过男人们的头上少了个发结而已。

不过,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我并不希望日本后退。人类学家查尔坦曾断言:“当我们回顾人类发展到今天的历史,摆在我们面前的,除了前进,别无选择”。查尔坦认为,科学工作者不允许眼睛朝后看,或寻找其它捷径。

我们的社会,是拜金主义者盛行的社会。有着许多不稳定因素,高速经济发展已接近尾声,我们现在正在做着善后工作。我们必须培养下一代,让他们学会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正如罗素所说的,“要恢复自然”,我们怎样才能使孩子们理解自己法则中科学生活呢?我想只有依靠更深入的学习。

爱潜伏着危险

这可以看作是来自荷尔曼·麦尔维尔的遥远的呼唤——一位我们曾经讨论过的十九世纪美国先驱作家。他所写的《白鲸》讲述了两个奇特地阐明男性性观点的故事。

麦尔维尔写作的时代正是性的焦虑受到严厉压制的时代,正是在这样的时代,他用丰富的想象力和满腔热情在他的寓言故事中大声地表达了他的潜意识。因此,如我们所建议,这位艺术家应列入世纪末先驱者的行列。

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故事,第一个名叫《我和我的烟囱》。作者这样描写道:在一段不出三十步远的一边长青草的道路上,我的烟囱——一根粗壮高大、亨利八世时代的古老的烟囱矗立着,充斥了我跟前所有的空间。虽然这个亨利八世时代的比喻是虚构的,但与这位著名的君王相联系的另一个重要含义就是色情。其后,关于烟囱的描写愈加明显:“当我在那间有烟囱的屋子里接待客人时(我猜想那越来越频繁地拜访的人们不是为了看我,而是来看烟囱的)我不是站在烟囱的前面,却是躲在它的后而,它成了真正的主人。”随着故事的发展,烟囱潜意识的****象征越来越明显。作者和它密切相关,它是这所房子的主人。而且,“我关心什么?毫无疑问,是我的烟囱必须象这地方的自由公民一样直立在自己的基础上。”换一句话说,它有自己独立的生活。一次又一次,它的硕大的直立被强调着,它被认为与作者的自我紧密相关:“先生,我认为这烟囱与其说是一堆石头不如说是一个重要人物。这是这房子的国王。”

整个故事的情节围绕着他的妻子想破坏这个烟囱而展开。首先,她打算凿穿烟囱建造一个门厅。作者反驳道:“‘不过,我的妻子,’我说,‘为烟囱想想吧,如果你拆除了它,用什么来支撑上面的建筑呢?’”——这个解释说明一个男人丧失了性功能就将一无是处了。贯穿着这个神奇的故事,那支配着妻子去控制主人公的旺盛精力被描写得很露骨:“她顽固地渴望着,我必须退让,放弃进一步的原则,象那可敬的查尔斯五世那样隐退到修道院一类的地方去。然而,说实在的,除了烟囱,我没有什么放不下的,在我妻子那‘好的总在女人一边’的天才原则下,在轻易地顺从,在不知不觉地被剥夺了一个男人的特权后,我发现了我自己。”

故事中除保护烟囱不受妻子破坏之外,别无其他情节。她把烟囱看成是“这幢房子的威胁。”当她决定把拆掉时,它的主人反对道:“不,不,妻子,我不能毁掉我的支柱。”故事中的一个建筑师告诉他:“你的烟囱,先生,它不能被粗暴地移动。”对于一切阴谋诡计,主人公采取拖延战术来进行消极的抵抗。“可是我也想到了她对我的烟囱的憎恨及她的坚定不移的态度,最终会实施她的计划,特别是曾受过一次阻止。也许用一把钩子,或者是一把带钩的木棍,我难以想象她最终会做出什么惊人之举。”他的女儿们加入了他妻子反对男性象征的行列,这篇故事中性压抑的论点十分明显。最后,他仍在抵抗着,“我全身心地保卫着我那古老的、长满青苔的烟囱,因为这对我和我的烟囱都是至关重要的,我和我的烟囱决不屈服。”这个“长满青苔”的比喻甚至暗示了****。

我们怀疑十九世纪麦尔维尔时代的读者是否能明白这个对阉割恐惧的直率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