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慕尼黑之恋
18452900000025

第25章 维也纳印象

维也纳!这个被人称为“世界艺术之都”的城市,这个诞生了无数伟大艺术家的城市,终于出现在前方的视野里。

维也纳是一个千年古城,维也纳这个城名,在公元881年就有记载。在中世纪,维也纳人就骄傲地自称为“日不落国”。千百年来,这里也历经动荡和战乱,20世纪,希特勒曾给这座城市带来最可怕的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维也纳四分之一的建筑毁于炮火,城毁人亡,几乎断送经营了几个世纪的文明和繁华。和很多战后重建的欧洲城市一样,维也纳在不长的时间中恢复了正常的生活,也重新修复了很多被战火摧毁的古老建筑。维也纳重生的历史再次证明,人类的文明,是不可能被一场战争消灭的。战后这个城市曾一度被英、美、苏、法四国共管,直到1955年成立中立的奥地利联邦共和国,维也纳才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都会。在纽约和日内瓦之后,她是第三个“联合国城”,很多联合国的机构在这个城市里。

我们的车行驶在一条宽广的大道上,我发现对面路边有一尊巨大的青铜雕像。司机告诉我,那是贝多芬,坐像前的一块小小的空地,被称为贝多芬广场。贝多芬皱着眉头,满脸忧思,凝视着面前车流滚滚的大道。我想,他如果能听见,一定不会喜欢那喧嚣的车流声浪。贝多芬和维也纳有着不解之缘,他在这座城市里住了35年,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在这里创作的。

离开贝多芬广场,来到著名的维也纳音乐花园,那尊约翰·斯特劳斯镀金雕像,就在这个花园里。约翰·斯特劳斯的生活与命运和维也纳这座城市交织在一起,他的悲欢喜乐,和这个城市紧密相连,说起维也纳,人们的耳畔仿佛就会荡漾起他变幻无穷的圆舞曲。镀金的斯特劳斯站在一个拱形门洞下,以优雅的姿态拉着小提琴,他侧首俯视肩上的小提琴,表情怡然而沉醉,看他两条腿,似乎正准备随乐曲起舞。人们为斯特劳斯设计这样一座雕像,还是很有道理的,斯特劳斯乐曲的风格,华丽而辉煌,那种风格,是可以和奢华的金色相联系的,如果让巴赫和贝多芬这样金光闪闪站在人群中,就非常滑稽。每年在金色大厅里举行的新年音乐会,都会以金光闪闪的风格演奏斯特劳斯的舞曲,且歌且舞,展现出人心对幸福和欢乐的向往。这样的向往,尽管大多落空,但有向往总比绝望颓丧好。斯特劳斯用他华美的创造,撩动着人类内心深处的这类向往。岁月以不同的面目把脚印遗留在史书上,或深或浅,或直或歪,但艺术家的创造,却一代代被流传着,永远保持着问世时的新鲜和美妙。

晚宴后,游览维也纳著名的克恩滕大街,这条步行街,夜晚店铺都开着门,灯光耀眼,把天地照得如同白昼。在克恩滕大街,能看到宏伟的斯特凡大教堂,在灯光的映照中,教堂巍峨的塔楼和布满几何图案的大屋顶银光闪烁,被深蓝的天幕映衬着,显得神秘而幽深。斯特凡大教堂,也是维也纳的标志之一,在城市的四面八方都能看到它那繁复而锐利的尖顶,仿佛一柄神奇的远古之剑,耸立在天地之间。步行街上的商铺都是精品店,橱窗布置五花八门,展现了现代人丰富的想象力。我用手机拍下一组商店橱窗的照片,时装、首饰、食品、书籍、玩具、艺术品、酒……色彩绚丽,极具现代气息。这些画面,和一个国际时尚之都的形象吻合。

尽管时间已经很晚,但步行街上依然人流不断。人们在这里东张西望悠闲踱步,灯火晃动的夜色中,交织着对艺术和生活的向往。在这条流光溢彩的梦幻河流中,也有历史的礁石突然出现,让我不得不停下脚步。

这是一座雕塑之塔,一座纪念碑。远远看去,它就像一团褐色的云烟从街心升起,以奇异的形态凝固在空中。走近了,才发现有很多人物的形象在这个柱子上,人物是古代的,很多人表情愁苦,有些人身体扭曲,痛苦万状。最触目的,是雕塑底部的一个看似皇帝的人,下跪在地,手中捧着一顶皇冠。这就是有名的黑死病纪念柱,是纪念17世纪在那场可怕的瘟疫中死去的人们。黑死病,也就是鼠疫,在7世纪、14世纪和17世纪曾经三次大爆发,患病死亡人数高达一亿三千七百万。17世纪那场瘟疫,使欧洲的很多城市成为被死亡笼罩的空城,在凶猛的病魔面前,权力、财富都显得微不足道,没有人能阻止瘟疫的蔓延,没有人能挽救那些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病人。当时有不少人以为人类遭遇了万劫不复的灭顶之灾,欧洲的人口因为黑死病减少了一半。瘟疫过去后,在维也纳的市中心建起了这座纪念柱,那是1682年到1693年。在纪念柱上,皇帝屈膝跪倒在地,捧着自己的皇冠乞求上苍,他愿意用自己的王位换取百姓的健康,这是触目惊心的景象。

离开步行街,街头行人便稀少了。在夜色中漫步维也纳,是一种浪漫奇妙的感觉,昔日的皇宫庭院,无人看守,可以自由出入,巨大的青铜雕像在幽暗中展现着奇异的姿态,骑士挥剑,骏马举蹄,飞扬的动作定格在夜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