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中国最新校园心理建设指导丛书-校园心理教育案例集锦
18467700000003

第3章 高三家长如何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复习环境

高考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件大事,父母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顺利考进大学,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自认为良好的复习环境,动用了一切办法,但是结果又如何呢?先来看一看下面这篇报道:

“负担”工程

某施工队包工头阿宗的儿子今年高考,从学校开高三毕业生家长会回来,阿宗就对全家人说:“儿子今年高考是我们家的‘希望工程’。从现在起,全家人都进入‘一级战备’。”

阿宗怕自己父母平时唠叨会影响儿子复习迎考,率先将父母分别安置到两个妹妹家,一家一个。阿宗父母为了孙子的“希望工程”,也只好分居两地。阿宗还让妻子向单位请两个月事假,一门心思负责照料儿子的饮食起居,为他创造一个舒心的复习迎考环境。阿宗这些“战备”措施,着实让儿子感动,但全家为了他所做的牺牲,也使他惴惴不安,思想负担很重。因为考试变幻莫测,万一有个闪失受挫,又如何去面对祖辈、父辈作出的这些牺牲?因此他爸所说的“希望工程”,对他来说,倒不如说是“负担工程”更确切。

看了阿宗一家,不禁让人想起每年高考前夕总有不少父母带着孩子前往心理门诊治疗孩子的考前焦虑症。殊不知孩子的某些焦虑正与家长的心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家庭的心理氛围是个互动性很强的环境,如果家长不首先调适好自己的心理状态,那么何谈去减轻孩子过重的心理负担呢?所以下面我们不妨来检测一下各位家长们是否具有以下6种不健康的心理:

1.过高的期待心理。据一项调查显示,7123%的家庭希望孩子达到大学以上文化程度。与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我国目前同龄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学率为9%,即使到2010年也只有15%。父母希望孩子受到良好教育,期望孩子成才当然没错,然而只有适当的期望才能成为孩子前进的动力,如果不考虑孩子的基础和智力,忽视孩子的愿望和兴趣,一味要求孩子超过别人,去挤高等教育这座独木桥,既是不切实际的,也容易使孩子学习压力过大,导致厌学和情绪方面的问题。

2.过分的担忧心理。由于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不少家长也饱尝了被淘汰的滋味。为了孩子的“前途”,家长们只有逼着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并以分数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忽视了对孩子其他能力的培养,直到发现分数也不行时,感觉一切都完了。

3.过深的关爱心理。很多父母以感情代替理智,对孩子管得太多,凡事都为孩子考虑得很周到、很细致,大到上什么学校,报什么志愿,小到穿衣戴帽、吃饭喝水,孩子心里想什么、喜欢干什么却不大关心。过分的关爱,就像阿宗一家那样,反而增加了孩子的心理负担,而且不利于孩子独立自主地成长。

4.过度的补偿心理。由于历史的原因,当代中学生的父母们,童年和学生时代大都是在政治运动中度过的,他们没有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更谈不上兴趣爱好的满足与理想的实现。因此,对于子女的学习机会就特别珍惜,自己原来没有实现的抱负和志愿也希望通过孩子来实现,这种心理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压力与负担。

5.过强的虚荣心理。现在的家长们只要碰到一起,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好者,满面春风,骄傲之情溢于言表;成绩差者则唉声叹气,灰头灰脑。当然成绩的好坏固然影响父母的情绪,但不能把孩子的考试成绩作为和别人攀比的手段,更不能作为光宗耀祖的资本。

6.过多的从众心理。一些家长看到别人孩子补这补那,于是不经孩子的同意,给他请了大大小小的家教,孩子忙完了5天正常学习日之外,双休日还在那边恶补。殊不知就像吃饭需要消化,学习也需要一个自我吸收的过程,这样一来孩子能不累吗?

所以,考生家长自我心态的调节是至关重要的。当家长们能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高考时,那么孩子会从家长的一言一行中感觉到这种氛围。有些明智的家长,他们并不因为孩子即将要参加高考而特意改变家中原有的生活秩序,而是更多地注重与孩子沟通。如彼此交流近阶段的感受,这样既可以帮助孩子宣泄内心的紧张情绪,也可以帮助父母及时体察孩子的动向,作出适当的调整。不过这里要提醒家长,有时孩子偶尔发出紧张的信息,可能只是一种宣泄而已,不用过分担忧,除非是有明显的异常行为表现。另外,家长应该诚心地表达自己将与孩子共同分担任何可能的考试结果,而不是刻意回避。

总之,家是每个人安全的港湾,尤其是对于考生来说,家长给孩子的应当是6个字:信任、宽松、温馨。千万别以一次考试论英雄,孩子的生活道路很长,可以有多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