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中国最新校园心理建设指导丛书-青春期心理健康必读
18468000000010

第10章 禁止毒品危害自己(4)

丙:重度。极度不安,奇异姿势,呕吐,严重腹泻,性勃起,持续嘶叫,明显痉挛。

丁:极重。完全丧失抵抗力,呼吸困难,面色苍白,斜视,脱水,体重减轻,循环虚脱甚至死亡。

初次使用毒品的吸毒者,在第一次使用毒品时常常伴有恶心和呕吐等明显不适,但同时也会有所谓“冲劲”和“麻醉高潮”的体验。随后,便转入身体抑制状态。吸毒者如果照常用初次的剂量,由于其身体已对毒品产生了耐受性,往往会觉得“不够劲”、“不过瘾”。为了重现初次的感觉,往往一次比一次加大用毒的剂量。一旦停止使用毒品,戒断症状立即来临:在停止用毒后的8~12小时,吸毒者往往涕泪横流,呵欠连连,出汗不止;12~16小时,吸毒者会陷入焦躁之中,并持续好几个小时;醒来后比以前更为不安,散瞳,激动,震颤。如果妇女在分娩前吸毒,初生儿往往对毒品产生依赖性。这无辜的孩子刚刚来到世上,便会因戒断反应而竭力啼哭,呼吸频率增加,浑身发热,呕吐不止。在出现戒断反应期间,如果给毒,孩子上述症状马上会迅速消失。否则,这些症状只有在第7~10天才消失,但无力、激动等感觉将持续数周之久。

下面看看毒品给他们的“神力”。

在一个戒毒所,公安部门送来的强制戒毒者一个个躺在床上“嗷嗷”乱叫,吵着要打“杜冷丁”。一个男青年挽起胳膊,展示那密密麻麻的针眼。有人问:“血管硬化了怎么办?”他顿时兴奋起来:“那就往脸上打,再不行就用刀割开肉把白粉塞进去!全身划烂了等死。”他大叫:“把我的户口转到‘金三角’算了,可以吃个够,吃到死……”

为了取得“保外就医”的机会,有的吸毒者装病,甚至自残。兰州市大滩戒毒所的一名学员,假装阑尾炎发作,弯腰捂腹,在地上乱滚,嘴里“哎哟哎哟”地惨叫不已。经验丰富的所长和医生从种种迹象判明,此系伪装。他在地上滚了一天,最后自己爬起来,像什么也没有发生。

一位男青年为“保外就医”,竟用木片划破血管,灌进污水,使血管呈红线状。医生拿不准,以为这是血液感染的病症,批了“保外就医”。于是,3天之内,7个学员的胳膊上出现了红线。

在广州戒毒所,一个少女千方百计哀求母亲前来探视。然而就趁大门敞开,让其母进来之际,她“噌”地窜出大门,飞奔遁去,对母亲不屑一顾。被抓回来不久,为了“保外就医”,她竟将一瓶滚烫的开水浇到自己的脚上。

在另一戒毒所,管教人员带3名戒毒者去打开水。3人串通妄图逃跑。他们将盛满开水的暖瓶毫不犹豫地砸到趋前阻止的管教人员身上。两名翻墙逃出,仓皇而去。最后一名被擒。

(二)难于登天的戒毒

有人说,如果我沾上毒品我就不相信凭我的毅力会戒不掉它。但下面一些例子不知能不能让你心惊胆战。

有个小女孩吸毒史并不长。父母知道后立即把她送往戒毒所,等她出来后又把她送到山东农村的一个亲戚家,使其彻底戒毒。3个月过去了,半年过去了,情况都很好。可那天在回家的路上,她怎么也搞不清自己了。那股似曾相识的白雾总是在她脑海中浮现。一回到家,当晚她就出去买白粉吸上了。可叹多少人的心血化为泡影。

一个毒贩10年徒刑刑满后卷起铺盖就要回家了。在路上,他同自己激烈地斗争着:是先回家看妻儿老小享受一下团聚的欢乐,还是先去吸吸毒、过把瘾。他一会儿想先回家,一会儿想先去吸毒。最后,他终于什么也不想了,不顾一切地扔掉铺盖,在旅馆里吸了1月的毒品才想起还有个家。

一个青年从五楼的窗户窜出,重重地摔在地上。警察赶到时,他已经断了气。法医诊断为自杀。但有一个疑点:不知为什么,死者在自杀前,左手已被利器斩断了。经过尸体解剖和刑事调查后,才弄清了跳楼的真相。

死者是海洛因吸食者,已吸毒成瘾。家里希望他戒毒,他自己也决心戒毒。为此,经他本人同意,他家里弄来一副手铐把他铐在铁床上,希望以强制手段使他戒断毒瘾。但仅仅过了一天,毒瘾就使他难以自制。他竟奋力拉动铁床,一步步爬着,够到一把菜刀,把自己铐在铁床上的左手剁了下来,然后用一块毛巾裹住伤口,登上窗台,一跃而下。法医说,照这样看,他也许不能算是自杀,他跳楼的动机很可能是去找毒品。

(三)吸毒者的固定轨迹

吸毒,尤其是吸食海洛因,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即使是有收入的人,每月的工资也不够他(她)吸两天的。个体户有钱,但所有吸毒的个体户都从家产万贯变得不名一文。因此,吸毒——弄钱——吸毒,成了一切吸毒成瘾者走不出的圈子。他们几乎不知道白天和黑夜,有了钱就去买毒品,或吸或注射,然后就昏睡,醒了再去弄钱,买毒品再吸。因此,弄钱成了吸毒者的唯一追求,直到死。

几乎所有的吸毒者都是骗子。他先花光了所有属于自己的钱,变卖掉所有值钱的东西,直到家徒四壁。吸毒者家庭的一般景象是:除了睡觉的木板床、棉絮外,什么也没有。这样卖光了所有自己家庭的东西以后,就开始骗钱。骗的过程是“从里到外”:先骗父母的,然后骗兄弟姐妹的,最后骗亲朋好友的。持续不断的欺骗需要编造各种各样的“理由”。而他们为了骗到钱,什么样的理由都能编出来。一些“骗才”能把父母、兄弟及朋友的所有钱财都骗到。

几乎所有的吸毒者都偷过东西。当有些做父母的不再上当后,他们就开始偷。先偷最值钱的戒指、项链等,然后偷不太值钱的各种家当,最后连父母养的花、奶奶用的痒挠都偷去卖了。如果一个吸毒者的家庭没被他骗光,一般都会给他偷光。

偷窃被发现制止后,吸毒者就抢。据说抢自己家的东西“不算抢劫”,吸毒者把他们的行径称为“拿”。

与吸毒者骗光、偷光、抢光的“三光政策”相对应,吸毒者家长的认识一般也经历3个阶段。

先是“可怜”。发现自己孩子吸毒后,大多数家长会“管”。许多吸毒者,尤其是青少年,都是家里的“宝贝”,被宠惯了。在强迫自己孩子不再吸毒的过程中,看到孩子毒瘾发作的丑态,听到孩子的哀求,有时也慑于“不给吸就自杀”的威胁,当家长的就会可怜孩子,“让他再吸一次吧”!有的家长甚至流着眼泪给孩子找毒品。但家长很快就明白“孺子不可教也”。他们对吸毒子女的可怜是无用的,于是就进入威吓阶段。立下字据,“断绝关系”,但这种威吓仍然没用。然后进入家长不管阶段。

如果一个吸毒者骗光、偷光、抢光了自己的家庭和朋友而还没有吸死的话,那么,社会开始承受他的“三光政策”了。男性吸毒者开始到社会上偷盗、抢劫,甚至杀人;女性吸毒者大多数通过卖淫吸毒。所有的吸毒者都希望发展新的吸毒者,把自己本已经高价买来的毒品用更高的价钱卖给新的吸毒者,用买卖的差价来买更多的毒品供自己吸,这就是“以贩养吸”。于是,偷抢、卖淫、贩毒就成为吸毒者的“新三光政策”,并恶性循环。这时,等待他们的不再是教育和戒毒,而是追究刑事责任,视他们的罪恶程度依法判决。

吸毒,毁灭着吸毒者的家庭和我们的社会。对吸毒者的下场,昆明市强制戒毒中心的张所长是这样说的:“等待吸毒者的,除了彻底戒断很难很难之外,只有两条路:一是吸死,二是坐牢!”

(第二节 )珍惜青春,严防毒品

青春只有一次,生命亦是如此,在大好的春光中,青少年朋友们何不去加倍珍惜自己的青春。拒绝和严加防范来自毒品的危害。

一、提高警惕,防止坏人陷害

一些人为了害人,便假装好意,给你吃喝抽的东西,结果使你产生毒瘾而不能自拔。因此,青少年朋友们在有人神秘地告诉你海洛因的“好处”,劝你服下或抽一支时,你要绝对地拒绝,万不可一试。同时,更不要接受人家的食物或香烟之类的东西。因为有人为了害你明着害不到,但却在暗中做手脚。如前所述,受害的结果同所有吸毒之后的结果是一样的,万不可粗心大意。

二、别灰心,人生的路有千万条

在人生的漫长道路上,经常会出现挫折。挫折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种考验。它考验一个人的信心和毅力。在这种时刻,有人经不住考验,在挫折面前动摇了,便借毒品的麻醉作用来安慰自己。他可能只想得到一时的“放松”,却没想到因此毁灭了自己的前途。青年朋友们要对未来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挫折和考验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最容易使人成为毒品俘虏的,首先是升学挫折。初中毕业能否升入重点高中,高中毕业能否考上大学,对中学生来说是最大的考验。所有的老师都看着你,父母热切地期望着你。你似乎也觉得,如果让老师和家长失望了,就再也没脸见人了。对老师和家长来说,这是一种误导;对你个人来说,这是一个误区。既然你自己知道,人生的道路很长,那么机会也有很多。为什么要认定此外便无出路呢?

有些青少年就是在考场失意时吸上毒品的。如果没考上大学,没考上重点高中,没关系,不必惭愧,也不必垂头丧气,还有其他的路可以走,还可以做许多其他事情。千万别因情绪低落,便去沾毒品的边。一旦吸毒,即使一时没死,一生也是一个废人。其次就是就业挫折。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后,还要经受就业的考验。求职不见得一帆风顺,工作环境不见得让你十分满意,工作条件也不见得符合你的要求。

有一些青年,就是因为对就业不满,心情苦闷而吸毒的。我们在采访中得知:许多中学生都有一个自己的职业目标,当教授或做医生;有的觉得自己很有天赋,今后能成为一个名演员、名作家、名导演。当这些目标达不到时,他们就觉得生活没意思,没有前途了,灰心丧气,萎靡不振,往往就容易到毒品中去寻找什么解脱。到头来,只有把自己解脱到死路上去。

家庭的破裂,对于青少年来说,也是一种挫折考验。我们曾在戒毒所遇到一个17岁的少年。他的父母离了婚。法院将他判给了母亲抚养。家庭的破裂,给他的心灵蒙上了阴影。不久,他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紧接着,便是母亲焦虑的规劝和咒骂。他情绪低落,孤零凄凉的感觉油然而生。

他的家门口就是一个喧哗嘈杂的世界。舞厅、影剧院、电子游戏室,比比皆是。孤独、茫然而不想再学习的他,被电子游戏机上太空人激烈的对枪战、幻化无影的变形金刚给吸引住了。他玩了一段时间,还是不能驱逐缠在他心底的痛苦。于是,他又频繁地出入电影院、录像厅。

就在这时,他结识了一个吸毒者。对方“关心”地对他说:“吸了这个(海洛因),你就什么烦恼也没有了。”

为了摆脱家庭破裂所产生的孤独、茫然和烦恼,他接受了毒品的诱惑……

家是青少年朋友最可靠的心灵的避风港。一旦这个避风港内风雨飘摇,对他们肯定是重大的心灵打击。但为什么要去吸毒呢?吸毒并不能减轻你的痛苦,相反,只会加重你的痛苦。家庭破裂的痛苦往往是一时的,而吸毒后不能自拔所产生的痛苦却会伴随你一生。用沉重的痛苦来缓解一时的痛苦,这不是太不值得吗?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不健康心理都会导致吸毒,并非所有的不良社会环境都会引发吸毒,并非所有的挫折都会使人向吸毒中寻求解脱。但是,一个人存在这样那样的消极悲观、惶惑迷乱的思想和情绪,就等于放弃了抵抗“敌人”入侵的武器。一有机会,毒品就会趁其精神防线之“虚”,用一把毒火将其生命焚毁。毒贩子们总是寻找对毒品缺乏警惕的人,把他们引入歧途。只有时刻注意,防患于未然,才能不让毒品有可乘之机。

最后的忠告:毒品,万不可一试!毒品中尤其海洛因为最甚,只要抽上一次便是你人生的永久性灾难。青少年朋友们不论在主动性的或非主动性的环境中,万不可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