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中国最新校园心理建设指导丛书-青春期心理健康必读
18468000000041

第41章 学习成绩与考试焦虑(3)

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掌握多少与是否牢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个体应试时的焦虑水平。如果学生知识储备较丰富,对即将考试的学科的基础知识相基本技能掌握全面,平时做过多种题型练习,有关内容进行多方面变式训练,就会充满信心地参加考试,其焦虑水平相应会低。如果学生基础薄弱,有关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公式、概念理解不深,应用不熟练,遇到实际问题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考试成功没有信心和把握,则容易产生较高水平的考试焦虑。经验表明,学生没有学好功课或复习不充分是引起考试焦虑的直接原因。尤其是在考场上因知识欠缺而无法解题时,难免情绪紧张、手足无措,其焦虑状况是不难想见的。

应试技能也是影响考试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个训练有素的学生,知识储备丰厚,心理素质较强,面对试卷解题思路清晰,答题要点明确,了解评分标准,各种题型都做过练习,因为胸有成竹,所以能泰然处之,有条不紊地从容作答。而平时缺乏训练,没有掌握应试技能的学生,在考场上极易出现慌乱。他们或是因用具没有带全影响情绪;或是一见难题就发慌,感到无从下手;或是没有通盘考虑时间,头尾难顾;或是审题不清漏答错答,当发现一个根本性错误时已为时太晚。

(二)考试焦虑形成的外部条件

1.社会环境

中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其考试焦虑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舆论、时尚、风气、文化氛围都会对中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抱负水平、态度发生作用,从而影响考试焦虑。目前学生的考试焦虑十分严重,这是一个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社会心理问题。

2.家庭教育

中学生的考试焦虑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期望水平会影响学生的考试焦虑水平。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不顾学生的实际能力,期盼着孩子考上重点中学或名牌大学。他们对学生的考分极为关注:订指标,搞奖励,看到学生考分不理想,轻则训斥、责骂,重则棍棒相加。有调查表明,有70%的学生表示“考不好难向家长交差”,农村中学的学生高达78%。可见,家长的期望水平过高是形成学生心理压力,加剧考试焦虑的重要原因。

3.学校教育

学生的考试焦虑是在学校教育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如果学校能够贯彻教育方针,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生的考试焦虑水平会大大降低。可是现实的情况是,许多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把眼睛盯在学生的考分上,一心想让学生在各类考试中拔尖扬名。在一些学校中,学生的自由活动没有了,文娱活动取消了,体育锻炼挤掉了,一切都为考试让路,各项活动都围着高考指挥棒转。不断进行的各种考试,使学生叫苦不迭。调查表明,有59%的学生感到“考试不断,疲惫不堪”。其中农村中学高达82%。这种状态不仅使学生产生严重的考试焦虑,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而离家出走和轻生的事也屡有发生。

五、如何降低考试焦虑

(一)创造和谐适度的学习气氛,抵制不良舆论风气的影响

学生的考试焦虑是在内外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要降低焦虑水平,必须内外结合,多方努力方能奏效。首先,学校要转变教育思想,坚持“五育”并举的方针,努力创造和谐适度的教育环境和学习气氛。同时要抵制社会上不利于人才成长的舆论风气,转变上大学是唯一成才之路的片面认识,减轻社会对学校的压力。学校要为学生“松绑”,把学生从题海之中解放出来,推广“愉快教育”,寓教于乐,这是预防和减轻学生考试焦虑的根本途径。

(二)调整期待水平,正确对待考试

期待水平是从事某项活动之前对所要达到的目标的估计。期待水平是影响学生考试焦虑的重要因家。其中既有家长、教师的期待,也有学生自身的期待。研究表明,过高的期待水平,会给学生造成较强的心理压力。因为目标订得太高,超过学生自身的实际能力,在活动中就没有实现的把握而失去信心,同时,也会使学生在考试期间过分忧虑而分散注意。因此,为了减轻学生的考试焦虑,必须调整期待水平,使学生“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正确对待考试也是降低学生考试焦虑水平的一种必要措施。学生如把考试作为展示和检验自己才能与所学知识的有利机会,就会胸襟开阔,“处变不惊”,走进考场,镇定自若。相反,把考试作为赌注,成“龙”成“虫”在此一举,那势必进考场如临大致,紧张,恐惧,形成严重的考试焦虑。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的信念,崇高的理想。明确的学习动机,积极的学习兴趣,开朗的性格,顽强的意志,良好的情绪状态都对期待水平、认知评价及学习活动本身起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有利于克服考试焦虑的重要心理品质。因此,学校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培养非智力因素,这是预防和减轻学生考试焦虑,提高心理卫生水平的一项积极措施。

(四)帮助学生提高应试技能,做好应试准备

学生应试技能的高低及应试准备程度与考试焦虑水平有一定的相关。应试技能差,准备不充分,考试焦虑水平就高。因此加强对中学生的考前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应试技能,做好心理上、知识上、物品上的准备,对防治考试焦虑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六、如何调整学习中的完美主义心理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不能容忍美丽的事物有所缺憾,是一种普遍的心态。对许多人来说,追求尽善尽美是理所当然的。他们从未想过,正是这种似乎无关紧要的生活态度,给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如果进一步分析,这些渴望完美的人有一种自我保护的倾向。根据格式塔心理学,完全感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之一,假如一个人缺乏自信,生活或学习上数遭挫折,那么他的完全感就会受到伤害。无须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生活中每干一件事就想把它做得非常完美的人,并不是一个强者。英国的吉尔伯特指出:“引起完美主义的原因之一是害怕失败,完美主义的真正问题在于对这种失败的恐惧,害怕令人失望以及避免感到内疚,是一些完美主义者追求完美的内在动机。”

在学习过程中,完美主义像一把双刃剑,它有利也有弊,并且很难说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如果平时考试难度偏低,加之老师辅导及时,完美主义就会使学生受益,每次考试都能得高分,而且自信心越来越强,形成良性循环;如果考试难度大,要求高,完美主义不利的一面便暴露出来,考生会经常为一些失误和不足而痛苦不堪,使得压抑忧郁心理产生,长期下去,便会滋生自卑情绪。

对于完美主义这把双刃剑,我们要做的是消除它的不利的影响,而不是完全否定它,这样,完美主义就可以为我们服务,成为我们学习的“加速器”。在迎考复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们应及时调整学习方法,调整心理状态,以减少完美主义心理的负面影响。

1.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成绩区间要有一个正确的估计。既不能估计过高,以至盲目乐观,也不必过于自卑,应多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并以此培养起自尊自豪的品质,树立自信心。

2.对“失败”要重新认识。谁都会遇到失败,不同的只是失败的多少而已。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失败的消极态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应把失败看作是自己前进道路上宝贵的反面经验,相信这一次失败之后一定就是成功。

3.为自己确定一个短期的合理的目标。目标定的太高,形同虚设,反而欲速则不达;目标定得太低,轻轻松松就过关,自身的潜能受到抑制,很不利于自己水平的提高。目标定位的原则是“跳一跳,够得着”,正因为目标合理,每次考试总能接近或超过目标,这样下去,学生就能培养起成就感和自信心,在以后的考试中就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4.通过与同学的合作与探讨,“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善于向他人学习,是许多优秀人士的成功之道。画地为牢式的学习,是毫无成效可言的,也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任何一个同学身上总有值得我们自己学习和借鉴之处,这就要求我们要独具慧眼,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为自己所用。

5.要认清每门学科的特点,把握该学科知识的框架体系,并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

从理论上说,完美主义心理是一种强迫性人格,是很难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自我暗示、自我调适,使得学习轻松愉快,信心十足。这样,完美主义的负面影响就会变得很小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