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貌是文明行为的重要内容,是人与人之间长时期形成的保持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是人们对亲人、熟人或生人表达情感和尊重的行为方式。礼貌是人际交往中相互友好和尊重的桥梁,它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和文明水准。在当代,礼貌待人在密切文明交往,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那么,该如何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呢?
(一)宣讲优良习俗,制定文明礼貌规范
在我国现实生活中,因时、因地、因民族的不同,还有许多不同的习俗,教师在向学生进行教育时,必须采取联系实际广泛宣讲的方法。这种倡导与推行,久而久之会造成一个班、一个学校、一个地区的文明风气,起到移风易俗、发扬优良传统的作用。
(二)推行礼貌规范,训练礼貌习惯
有了规范就要推行,否则规范就是一纸空文。推行规范就要有监督检查。这里的关键在于认真与持久,因为只有长期认真地坚持下去,才能使个人形成习惯,群众树立意识,集体创立传统。
(三)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建立自尊自爱的情感文明规范不是讲一讲、做一做就可以形成社会风气和传统的,它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要时刻感到必要,而自觉地去实行。这种自我意识必须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来实现。这样做,为的是启发学生建立自尊自爱的意识,把文明礼貌看作自己做人的准则之一,把推行这些规范看作是自己的高尚义务,也让学生自觉地追求自我完善、自我进化,自觉地培养崇高的人格、作风和气质,并具有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四)扩大社会影响,推动社会风气的改变
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优良素质,还必须适当地让学生走向社会,协同人民政府和社会公益事业单位,一起向社会不文明、不礼貌的现象挑战。
(五)培养文明礼貌要注意从低年级开始
青少年在各方面都处于成长阶段,可塑性很大,如古人所说:“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人在儿童时期就应上“讲文明讲礼貌”这一课,否则就容易染上一些不文明、不礼貌的坏习惯,而要矫正这些坏习惯,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总之,道德、文明、礼貌问题,还牵涉到许多方面和许多问题。但教育工作者不能等待,应身体力行,注重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教育学生;应该积极干预生活,大胆进行探索,进行实验,积极塑造后代,为培养社会主义社会的合格接班人做出贡献。
九、培养意志品质
合格的、高素质的人才除了要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之外,还必须有为事业不怕困难、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特别是针对我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国情,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的任务,已经刻不容缓。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与调节自身的行为,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具有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四种基本品质。根据这些特点,在教育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的内在因素,使其产生积极的情感意识,形成行动的自觉性;要引导学生在行动过程中,克服不良倾向和习惯行为,形成自控能力;加强学生意志力的培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一)诱发积极情感
情感是人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愉快、轻松等积极情感使人产生积极的行动,是培养坚强意志的基础。教学中的情感效应也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重大作用。诱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以爱激发情,发扬师生民主。
爱学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教育的基础。用民主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克服教师自身的自我中心意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不主观,不强迫,不压服。
2.树立信心,战胜自我。
自信是一个人重要的心理品质,是完成预定目标、战胜困难的基础和前提。教师要以表扬为主,不断肯定学生的进步,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要引导学生战胜自我,胜不骄败不馁。这种教育,会使学生增强自信,勇敢地面对困难,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3.激发兴趣,产生动力。
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是形成顽强意志品质的催化剂。
综上所述,以爱激发情,发扬民主,树立信心,战胜自我,激发兴趣,产生动力都是为了使学生具有健康积极的情感。积极的情感能使学生自觉地去克服、战胜困难,这是形成坚强意志品质的前提。
(二)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是形成坚强意志品质的核心培养学生坚强品质的过程就是增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的过程。培养这种能力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典型引路,归因导向。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对可塑性较强的青少年,应让他们学有榜样,赶有方向,还要指导学生从自身的角度寻找差距,能够从新的高度看问题。
2.经受挫折,稳定心态。
要使学生首先认识到挫折和困难是每个人都必然会遇到的,人的一生就是要和困难、挫折作斗争,从而获得幸福和成功。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学会自我心理调控,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保持一种平稳的心态,勇闯逆境。
3.注重集体约束。
教师应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造成一种既有民主又有约束的协调氛围,这样的集体就是一个熔炉,陶冶着每一个成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三)良好的习惯是坚强意志品质的结晶
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除了使学生具有能战胜自我、不怕困难、自我调控等基本功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习惯。要注意以下两方面:1.严格要求,从小事做起。
教师应向学生指明只有克服巨大困难,甚至不怕牺牲才算意志坚强。注重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从小事做起是培养意志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严格要求,及时检查,定期总结,不断督促学生直到他们养成习惯。
2.上下一致,内外结合。
意志品质的培养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学校要做到上下一致,内外结合。所谓上下一致,是指学校要有总体规划,要有对教师和学生的统一要求,要有相应配套的管理和评价机制。学校、年级、班级及互助小组要有与之相应的活动和措施,形成上下一致的意志品质教育系列。所谓内外结合,是指校内外的结合。学校既可以向家长说明意志品质培养的意义、目的和要求,还可以为家长介绍一些科学的方法,以取得家长积极有效的配合,使学校教育和家庭要求统一起来,为学生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创造良好的环境。
十、培养勤俭习惯
勤劳与俭朴是相辅相成的,勤劳意味着创造劳动成果,俭朴意味着爱惜劳动成果。只有创造了劳动成果的人才能体会到劳动的艰辛,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因而才能珍惜劳动成果。勤劳俭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也是人类的美德。当今,青少年学生只有养成勤劳俭朴的作风,才能成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
培养勤劳俭朴的作风,当前最迫切最应注意的是对中小学生金钱价值观的教育。当前社会上“一切向钱看”的思潮横溢,捞钱是社会的热门话题。享乐思想、高消费、超前消费等现象无不与金钱有直接联系。面对这些不良风气,教师和家长一定要让孩子知道,金钱是来之不易的,花钱应有节制;金钱不是万能的,不义之财不可取;钱是中性的,一个人若没有正确的人生观,金钱会成为危害人的恶魔;要在正确的人生观指导下掌握金钱,让它给自己和别人带来幸福。
教育学生参加各项劳动,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让学生感受到劳动是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生活进步的必需,劳动创造了美好的生活;使学生树立劳动光荣、不劳而获可耻的观念,把劳动视为为社会、为自己负责的神圣义务,以自觉、积极、愉快而不是被动、消极、厌恶的态度参加劳动,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行为习惯。
那么,具体到实际行动,该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合理的金钱观、劳动观呢?这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指导学生合理消费,热情为学生服务
加强宣传,把勤劳节俭的要求明文列入《教育公约》和《宿舍公约》,规定以勤俭为荣,以奢侈为耻;定期向家长汇报学生支出账目;要求学生爱护公物;正确引导学生间自发组织的生日庆祝等活动,使之省钱时又富有教育意义;指导学生正确合理地对待自己的压岁钱。
(二)开展勤工俭学、收旧利废活动
通过勤工俭学和收旧利废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和热爱劳动的品质,让他们体会积聚财富的艰辛,杜绝浪费,慎重使用钱物。
(三)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让学生认识到多一种本领就多一种出路,样样职业只要是通过自己的双手劳动,就同样光荣幸福。生活中能自己做的事尽量不麻烦别人。培养学生平时省钱的良好生活习惯。
(四)善于抓住教育时机,采取灵活可行的教育方式勤劳俭朴教育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应该渗透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例如,放假时学生急于回家丢三落四,教师把这些东西拿回来洗好叠好,开学时归还给学生,这样就以身作则地对学生进行了善始善终、爱惜财物的无声教育。
(五)对学生进行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训练
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是一切优秀人物都具有的人格特征。表现在平时的劳动中,教师应以身作则,不怕脏不怕累,带动学生,在劳动中铸造学生洁净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