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名称:甲午风云
影片分类:故事片战争片
色彩:彩色
出品年份:1962年
导演:林农
编剧:希侬叶楠陈颖李雄飞杜梨
主演:李默然浦克王秋颖
制片公司:长春电影制片厂
1894年,蓄谋侵华已久的日本帝国主义者,在我国领海内极力寻找战机,肆意挑衅,中日关系异常紧张,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一日,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召集北洋水师官员,商议护送从大沽起航运兵去仁川的商船“高升”号的安全问题。会上,以“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为代表,主张北洋水师全队前去接应;而另一派以右翼总兵刘步蟾为代表,却认为中日并未宣战,北洋水师如全队前往接应,必引起日本的不满,故不主张接应,两派意见相持不下。丁汝昌采纳了邓世昌的意见,决定各舰立即生火,等候起锚号令,同时急电请示北洋大臣李鸿章。不料李鸿章却复电不准前去接应,命令立即熄火。丁汝昌和邓世昌明知这一决定会断送了“济远”、“广乙”和“高升”号,但是上面的命令不得违抗,无可奈何,只得熄火。次日,日本舰艇在丰岛附近果然向我舰艇开炮。“济远”号管带方伯谦惊恐万状不顾友舰,亲自挂起白旗,想要逃跑。水兵王国成跪请方伯谦下令回击日寇,但方不准,致使“高升”、“广乙”被日舰击沉。王国成目睹一切,不顾方伯谦的反对,违令扯下白旗,毅然开炮还击。日舰中弹,猝然逃跑。方伯谦见日舰逃跑,转败为胜,遂生谎报战功、升官领赏之心,但唯恐王国成揭穿真相,即以收买和威胁的手段,令王国成解甲为民。王国成识破方的阴谋,决然离去。但他在未婚妻李世英和岳父等人的鼓励下,决定投奔邓世昌,并向邓世昌揭露了方伯谦在丰岛一战的投降行为。邓世昌极为愤怒,就在方伯谦的庆功宴上,当众揭穿了他的可耻行为。因此,投降派刘步蟾、方伯谦对邓世昌怀恨在心。
当时,腐败的朝廷对日寇挑衅所采取的态度是极力主和,但在百姓的压力下,又不得不做出准备开战的样子。李鸿章设宴邀请各国公使出面调停中日争端。席间,英、美公使和日本特务罗皮尔污蔑我北洋舰队先开炮打伤日舰,并劝李鸿章以忍为和。这时,代表威海百姓前来上万民折的邓世昌恰在二堂等待李鸿章召见,听得罗皮尔的污蔑,怒不可遏,遂闯宴怒斥日使,致使调停议和之宴不欢而散。李鸿章大为震怒。适逢圣旨到,命令李鸿章立即亲自前往威海检阅北洋水师,以示备战,借息民愤,邓世昌得以免罪。
邓世昌代民请战失败,甚为痛苦,但他并不灰心,决定借李鸿章检阅的机会再次请战,但亦告失败,并被革职。日寇得寸进尺,更加猖狂,竟不宣而战,炮击沿海渔民,因此民愤四起。朝廷在百姓的压力下,不得不对日宣战。但慈禧太后面谕李鸿章不得扩大战事,以便继续进行调停,并重新任命邓世昌,平息民愤。一日,北洋舰队护送陆军到安东,返航途中,遇日舰,丁汝昌立即下令摆列两翼阵势迎敌,但是投降派刘步蟾贪生怕死,有意打错旗号,摆成一字横队应战,致使北洋舰队出师失利,旗舰被击沉,丁汝昌中弹牺牲。邓世昌立即挂起帅旗,代替旗舰指挥作战。方伯谦见情况不妙,又要逃走,被水兵杀死。邓世昌指挥“致远”号击中日本旗舰“吉野”号,敌人阵势大乱,“吉野”狼狈逃窜,“致远”号乘胜追击,正当这紧要关头,舰上却没有炮弹了,“吉野”见势转舵直扑“致远”。
“致远”号在管带邓世昌的率领下,全体水兵视死如归,为了撞沉日本旗舰“吉野”号,他们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敌人在他们这种壮烈英勇行为威胁下,转舵而逃,正当“致远”要追上“吉野”时,不幸被敌人的鱼雷击中,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该片以19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中丰岛、黄海两次海战为主线,将这一历史事件中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反侵略、反投降的爱国主义精神予以淋漓尽致地表现。
作为一位民族英雄,邓世昌主动请缨、英勇善战、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慨是影片表现的重点。观众可以从他对投降分子愤怒斥责、请战和阅兵时的慷慨陈词、遭贬后借《十面埋伏》抒发内心的深沉悲愤,到撞沉敌舰以死报国的壮举等,深切感受到这一形象的巨大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李默然以其刚毅深沉而又富于激情的表演,使邓世昌的形象进入我国银幕人物艺术典型的行列。片中王国成及投降派李鸿章、方伯谦等形象,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片在处理这一历史题材时,追求凝练、明快、浓烈、深沉的艺术风格,使之充溢着令人感奋的浩然正气与悲壮力量。
影片曾于1983年在葡萄牙第12届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获评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