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名称:孔繁森
影片分类:故事片
色彩:彩色
出品年份:1995
导演:陈国星
编剧:胡建东王兴东
主演:高明蒋耀分
制片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
孔繁森援藏工作多年了,山东家中有90多岁的老母和体弱多病的妻子需要人照顾,可他却不能回家。他又要远赴阿里工作了,孔繁森带着自己收养的两个孤儿曲印和贡桑坐上藏族司机加措的车到阿里上任去了。
阿里地区海拔4000多米,是个地广人稀的不毛之地。地委所在地狮泉河镇距拉萨1800公里。地委许多干部都想调职。孔书记刚一到任,教委主任孟志华就背个口袋来谈请调的事,孔繁森拒不受礼,老孟打开口袋,原来是一袋作燃料的干牛粪。
孔繁森意识到自己肩上改变阿里面貌的重担,他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他和老孟来到查布村小学,看到其实自己还是个大孩子的女教师嘎珍同衣衫褴褛的孩子们,孔繁森禁不住心酸,他得知教师几个月没领到工资时,忙拿出了自己的工资给他们。
孔繁森背着自己的药箱为群众治病,一对孤苦的老人住在土屋里,他不但给老人诊病,还把老人的脚放在怀里为老人暖脚。老人流下了热泪。
由此及彼,入夜想起自己年迈的老娘,孔繁森彻夜难眠。他到兵站去看望战士们,和他们同声唱起了“说句心里话,我也想家……”
早上起来,天下雪了,而且越下越大,阿里地区遭受到50年不遇的大雪灾,许多百姓断了口粮,许多牲畜被冻死。孔书记在地委办公室忙碌着,紧急布置干部分头救灾。扎达县长带领的救灾人员被困在风雪途中。
就在这紧急当口,孔繁森的妻子王庆芝领着女儿来看望丈夫,路上因吐血住进了拉萨医院。女儿孔玲给父亲打电话,要他马上回拉萨陪母亲动手术。
孔繁森忍住个人痛苦,顶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毅然坚持到第一线指挥抗灾。他看到遍地的死牲畜,说服牧民杀死病弱的牛羊,牧民们不肯,并与加措发生争执。
孔玲又发来电报,催促父亲速回去。孔繁森与司机加措被暴风雪困在途中,夜里孔繁森感觉自己不行了,他写了遗书。熬到天亮,达瓦专员带领马队赶到了;孔繁森和加措得救了。一车车救灾物资送到牧民手里,查布村小学的屋顶上飘扬着五星红旗,教室里传来了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
孔繁森面容憔悴地赶到拉萨,见到病床上的妻子,夫妻二人百感交集,不禁失声痛哭。
送走妻女,孔繁森又为阿里人民操劳起来。他到北京向中央申请救灾款。与干部们一起规划阿里的未来,他说:“我们共产党人就是要带领群众,干出一个今生今世的幸福来。”在“发展阿里,寻找优势战略研讨会”上,他为干部群众列举了阿里的许多项优势,使大家受到鼓舞,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正在大家意气风发地要在孔书记的带领下,大干一场改变阿里的面貌时,传来了孔繁森赴新疆考察途中以身殉职的噩耗。
孔繁森生平简介
孔繁森(1944.7——1994.11)
孔繁森,1944年出生于山东聊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18岁参军,在部队干了7年,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复员后,他先当工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1979年,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到西藏工作。1993年,孔繁森进藏工作期满,但他继续留在西藏,担任了阿里地委书记。1994年11月29日,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他牺牲后,江总书记于1995年4月29日亲笔题词“向孔繁森同志学习”。
1995年第五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996年第1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高明)
1996年第1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音乐奖(赵季平)
1996年第1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1997年第2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高明)
1995年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故事片奖
1995年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故事片导演奖(陈国星、王坪)
1995年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男演员奖(高明)
1997年第4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特别奖1997年第3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最佳华语故事片奖1997年第3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高明)
第二届珠海电影节金龙杯最佳编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