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斯洛伐克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1400多万人口中,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共有950多万。此外,国内还有500多万少数民族,其中又以日耳曼民族为主。当时,捷克境内的日耳曼人大约350多万,集中居住在捷西部与德国接壤的苏台德地区。
苏台德地区位于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地区的边境,是一个浅山区,居住着近300万讲德语的日耳曼人。生活在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地区的日耳曼人除了在历史上曾经做过罗马帝国的臣民之外,从来没有处于德意志帝国的统治之下。但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领土重新划分,该地区划归捷克。虽然历史上没有接受过德意志帝国的统治,但日耳曼民族属性的认同感仍然受到了冲击。毕竟与以日耳曼人为主体的奥匈帝国不同,在捷克斯洛伐克,他们成了少数民族!但是,即使这样,在捷克斯洛伐克历史的头15年,苏台德地区的日耳曼人还是很少制造麻烦的。他们也确实得到了比中东欧其他少数民族较好的待遇。但是,自从希特勒上台以后,日耳曼民族的优越感和纳粹思想的渗透,使得原有的不满情绪马上就被煽动起来。
苏台德德意志人党和该党的领导人汉莱因把纳粹德国视为所有日耳曼人的保护者,而抛弃了对所在国捷克斯洛伐克的认同。同时,在柏林面前,则又把自己打扮成捷克境内被压迫的少数民族的卫士,并继而提出了苏台德日耳曼人自治的要求。这一点正好和希特勒的扩张政策合拍,为希特勒吞并捷克提供了最好的借口。
1938年3月28日,苏台德德意志人党的领导人汉莱因被召到柏林,希特勒亲自接见了他,就在这次会见中,希特勒和汉莱因讨论了新行动的基础。希特勒说,德意志人党现在必须认识到它已经获得了一个有7500万人口的日耳曼民族的支持,7500万人不能容忍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继续压迫苏台德地区的日耳曼人。因此,德意志人党必须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并且要在伟大的解放运动中演好自己的角色。德意志人党的任务是向布拉格政府提出必要的要求,保证该党得到它所向往的特权。
心领神会的汉莱因回到他在阿舍的总部后,马上拒绝了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关于少数民族条例的建议。
4月24日,汉莱因在卡尔斯巴德(现卡罗维发利)提出了苏台德地区日耳曼少数民族的“合理要求”——卡尔斯巴德纲领。这个纲领不仅包括了苏台德地区德意志人自治的苛刻条件,而且还为进一步向捷提出领土要求打下了基础。它的要点主要包括:不承认德意志人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少数民族地位,要求德意志人和捷克人完全平等;通过立法在苏台德地区建立一个德意志区,实行完全自治;德意志区全部官职由德意志人担任;结束苏台德德意志人自1918年以来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释放纳粹政治犯等等。而且,汉莱因还在以后的讲话中表示,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完全改变其与法苏结盟的对外政策,废除它同法国、前苏联所签订的盟约,转而完全依附于德国。
对于希特勒来说,这些所谓“合理要求”是由捷克斯洛伐克日耳曼少数民族自己提出的,而不是由德国直接提出来。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这样,一旦布拉格政府拒绝这些要求,他就成功了。他就可以用“所有日耳曼人的保护者”的身份出现,实现既定目标。
但是,对于捷克斯洛伐克来说,它是无法同意这样的要求的,哪怕是作为谈判的基础也不会答应。
布拉格在苏台德地区德意志人自治的问题上所能作出的让步不能使德国人满意,这是希特勒早已预料到了的。何况他的野心也绝不仅限于苏台德地区。因此,在3月末苏台德地区的问题首次提出来之后,德国就一直没有放弃对捷克进行军事占领的决心和准备。从5月开始,希特勒在德、捷两国边境集结军队的意图和行动都日益明显和加强,中欧的局势紧张起来。
捷克斯洛伐克是中欧地区工业相对发达的国家,但面对强邻,自己并没有足够的军事实力来自我保护。因此只好把国家的安全寄托在集体安全体系之上。为此,捷克斯洛伐克想通过与法国以及前苏联等国签订的一系列“条约”为国家构筑这所谓安全的堡垒。
捷克斯洛伐克是国际联盟的成员国,根据国联公约第16条的规定,当它在受到武力威胁时,无论威胁来自何方,都将得到国联及其成员国全面、充分援助的保证,其中包括英国和法国。
遗憾的是,无论条约还是盟国都没有给捷克带来真正的安全保障。除了前苏联以外,没有一个国家在这场紧张局势中真正明确表示并认真准备在事件发生时会给捷克以应有的援助,没有一个国家愿意为一个小国的利益大动干戈。在苏台德危机爆发后,前苏联向捷克提出,即使法国不援助捷克,前苏联也准备履行自己的条约义务。然而,捷克最终并未接受。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贝奈斯最终之所以决定接受慕尼黑的条款而不想单独战斗或是在前苏联作为惟一盟国的情况下进行战斗,主要是因为他不愿意使他的国家遭受对德战争所造成的破坏和大量的人员伤亡,并且认为,如果前苏联参战,西方就会认为捷克是使中欧布尔什维克化的工具,并会在一场德苏战争中撒手不管。
在德国对奥地利的吞并刚刚过去一个多星期,苏台德地区的问题刚冒出头来,法国和英国政府之间就对此进行了磋商。两国的态度是一致的。当然,法国在理论上表示他们准备保卫捷克斯洛伐克以示尊重他们的条约义务。但是,实际上他们却根本没有作好应战的准备,这一点是法国军事首脑明确指出来的。他们曾经严肃地警告说,法军的主要力量和多数资源都放在沿法国东北部边境的马奇诺防线上。它并不具备在自己国境之外进行一场战争的条件。这当然是法国防御性战略决策的结果。
英国和捷克斯洛伐克之间没有明确的条约义务。而且,他们也根本不想打仗,不想在中欧地区为了一个遥远小国的利益打仗。英国首相张伯伦反对一切不由英国政府自主作出的参战决定,对可能将英国拖入战争的中欧动荡局势甚为恐惧。所以,当他和法国总理达拉第及其同僚们进行磋商的时候,就很容易找到共同语言了。双方为寻求苏台德危机的“和平解决”,不惜采取绥靖的政策。
1938年4月,达拉第前往英国与张伯伦磋商。张伯伦对达拉第说,英国是不会为捷克斯洛伐克作战的,并劝法国也这样做。
张伯伦和达拉第都认为,希特勒的全部要求,只不过是为他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同胞“伸张正义”而已。张伯伦甚至说:“希特勒要求的是民族自决,而不是征服。”
最后,两国商定,由英国政府出面警告德国“充分了解到自己所作所为的危险性”,同时,两国政府又在布拉格采取联合外交行动,迫使捷政府向德国作出更大的让步。为此,一方面英法表示在任何情况下他们都不会卷入军事冲突,另一方面,在5月7日,两国驻捷公使正式要求捷政府与苏台德德意志人党达成“全面的持久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