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诸葛亮遗书
18572200000013

第13章 鱼腹浦“十万精兵”:先见之明,长远考虑(1)

我之所以提前若干年在鱼腹浦布阵,是因为我认为在我蜀与东吴的关系上,和固然是主旋律,战亦不可避免。一旦撕破脸皮,胜了不说,我方一败,必退走鱼腹浦。所以我在鱼腹浦布“八卦阵”,以备不时之需。得与失的互为转化之效果,有时也并不是马上就可见到的,但懂得其中奥妙的人,会掌握取舍的主动权,让它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计取汉中”之后,刘备不肯称帝,暂为汉中王,立子刘禅为王世子,我被封为军师,总理军政大事,其余诸将各按功定爵。

随后,刘备修书一道,派人送往许都,奏知天子,曹操在邺郡闻知刘备称王,遂勾结东吴孙权,水陆两路欲取荆州,刘备请我商议,我建议派人送官爵与云长,让他先进兵取樊城,使敌军阻塞,曹、孙两家同盟自然瓦解。

云长英勇,一路无人能敌,轻取了襄阳,遂渡江攻打樊城,后与曹军多次交战,曹军皆大败而回。曹仁、满庞坚守不出,向曹操求援。曹操加封于禁为征南将军,庞德为先锋,挑选了七支精兵救援樊城。庞德与云长相遇,大战百余回合,不分胜负,后庞德诈使拖刀计,偷拽雕弓突施冷箭,射中云长左臂。云长回营养伤,十日不出,于禁、庞德遂移七军转过山口,离樊城北十里,依山下寨,于禁领军截断大路,令庞德屯兵于谷中。

云长有勇有谋,箭疮初合,登高亲探敌情,见樊城上旗号不整,军士慌乱;城北十里山谷内俱屯兵马;观襄江水势很急,遂计从心起。

时值八月,一连几天,大雨滂沱,河水滚滚。云长命军马移于高地。又于汉水口准备战筏,收拾雨具,并派人偃住各处水口。准备襄江水发,乘高就船水淹樊城及谷中魏军。

一夜,风雨大作,襄江之水如万马奔腾,四面八方向魏军袭去,七军乱窜,随波逐流者不计其数。于禁、庞德与魏军诸将皆登上小山避水。后云长率众将乘大船至,于禁身为首将却胆小如鼠不战而降,庞德死战,云长用战船将小山团团围定,矢石如雨,魏兵死伤殆尽,庞德也被周仓生擒。云长乘水势未退,又上战船,带领众将,大举进攻樊城。

云长樊城一战,水淹七军,活捉了于禁、斩了庞德,威震天下,我知后,心中大喜,云长当世虎将,今我军士气正盛,魏军闻风丧胆,取樊城指日可待。

不料孙权阴险,欲乘云长攻打樊城之际,袭取荆州。我虽不在荆州,但无时不关心荆州状况,探马报我,云长沿江上下,或二十里,或三十里,山顶之处均设峰火台,军马整肃,我才放心,如此孙权定无机可乘。

谁料东吴竟有如此贤才,此子名叫陆逊,陆逊虽年少,却足智多谋,深谙兵法,此是东吴之福却是我蜀之祸。陆逊献策,让吕蒙托病辞职,以陆口之任让与他人,使人卑辞赞美云长以骄其心,云长必倾荆州之兵去取樊城,如此袭击荆州便有可乘之机。

云长气盛,果然中了骄兵之计,调了荆州大半兵马去攻樊城。孙权便乘机夺了荆州,公安博士仁、南郡糜芳也相继投了孙权。

曹操得知云长“水淹七军”,遂急拨精兵五万,令徐晃为大将,吕建为副将,去解樊城之急,后又自领军士,前去营救曹真。徐晃乃云长旧部,相交甚好,云长遂去劝降,徐晃不念旧情与云长交战,曹仁闻知救兵已到,引兵出战,两下夹击,我军大乱。云长见军心已乱,便弃了大寨,急奔襄阳,后知吕蒙取了荆州,曹、糜二人已降东吴,后悔不已,以为无面目见刘备,遂领兵从旱路去取荆州。前有吴兵,后有魏军,军心涣散,加之吕蒙诱降,我军临阵脱逃者众多,云长随从只剩几百人。一路突围,进了麦城。进退无路之际,让廖化去上庸向刘封、孟达求援,不料孟达怕死,刘封毫无主见,见死不救。可怜云长手下兵少,且多带伤,城中无粮,甚为凄苦。无奈之下,弃城从小路入西川,中了吴军埋伏,云长与其子关平,尽被俘去,誓死不降,终皆遇害,云长享年五十八岁。

“云长败走麦城”的详细经过,是后来突围的廖化等人告知,我听后伤心欲绝,只恨为时晚矣!孙权欲乘机取荆州在我意料之中,终因云长早有准备我才放心,后荆州失守,云长让马良、伊籍向我求救,呈上表章,我还未知表中内容,廖化已到,哭拜于地,说刘封、孟达见死不救,我已料云长此次凶多吉少,继而探马来报,云长父子已魂归天际。

此后,不久曹操病逝,曹操之子曹丕威逼汉献帝让位,自立为大魏皇帝,消息传到成都,且传言献帝已遇害。刘备闻知,悲痛万分,命百官挂孝,遥望设祭,追遵献帝为“孝愍皇帝”。

我与太傅许靖、光禄大夫谯周商议:国不可一日无君,应拥戴汉中王刘备为皇帝。遂引百官上表,请刘备称帝。刘备执意不肯,我又苦劝数次,仍被断然拒绝。之后在我百般规劝之下,刘备方才同意即皇帝位,改元章武元年,立妃吴氏为皇后,封长子刘禅为太子;封我为丞相,其余尽数封赏,大赦天下。

此时,张飞在阆中,得知关羽被害,早晚痛哭流涕,泪湿衣襟,诸将用酒劝解,张飞酒碎后更加暴躁,帐下但有过失者,即被鞭挞。刘备派使前去,宣读诏旨,张飞受爵拜北。张飞报仇心切,遂与使者一道奔赴成都。

我主刘备每日亲临教场操练兵马,恨不得立刻发兵,定要御驾亲征。之前我苦谏数次,告知国贼乃是曹操。曹丕篡权,可早图关中,天下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刘备心意已决,要啖孙权之肉灭其族,方雪恨。刘备身在教场,我又引百官到教场苦谏,刘备稍有转意,张飞入内,拜伏于地,大哭:“陛下今日为君,早忘了桃园之盟!”如此一激,刘备伐吴之心坚决,我知谏劝无用矣!

次日刘备命我保太子守两川;马超、魏延守汉中;黄忠为先部,赵云为后应,拥兵七十五万,择定即日出师。

即说张飞回到阆中,下令军中:限三日内制作白旗白甲,三军挂孝伐吴。末将范疆、张达入内见张飞,告之须宽限几日,张飞气恼,遂将二人捆在树上,各鞭背五十,并警告他们,如违了限期,即杀头示众。范疆、张达夜间趁张飞大醉独睡于帐中,割了张飞首级,夜投东吴而去。

张飞英雄一世,却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在我看来全因其秉性所致,张飞与我相交甚厚,我对他很是了解,他虽英勇,却少有谋略,且脾气暴躁,火暴的性格不但让他人缘不佳,也使其丢了性命,可惜了一身好武艺。

刘备得知张飞已亡,立刻昏绝在地,半晌方醒,放声痛哭。遂决意伐吴,催兵前行。

我军前至亭,布列军马,直至川口,接连七百里,前后四十营寨,白天旌旗蔽日,入夜火光耀天。吴将陆逊坚守不出。由于天气炎热,大军屯于赤日之下,取水甚为不便,刘备便命各营皆移于山林茂盛,迎溪涧之地。又恐吴兵突袭,遂令吴班引万余弱兵,近吴寨平地安营,又选八千精兵伏于山谷之中。若陆逊来击,便令吴班诈败诱敌,以伏兵击之。

此时我正在东川查看各处隘口,恐魏兵入侵,马良得到刘备应允遂自去备营画成四至八道图本,亲到东川问我。我看罢图本,大惊失色,拍案大怒,按此图本,我汉朝气数休矣!以大兵广布地形复杂之地,是兵家大忌,如果对方用火攻,不能解。况且哪有连营七百里拒敌的道理,陆逊坚守不出,定有诡计。我急令马良回去,让刘备改屯诸营,成都可以无忧。再者刘备若败,当投白帝,我入川时,已伏“十万精兵”在鱼腹浦,料陆逊也通不过去。

果然不出我之所料,陆逊诡计以火攻我军,顺风放火,四十屯,只烧二十屯,每隔一屯烧一屯,遍野火光不绝,死尸层迭。陆逊又引兵杀出,我军惨败。正好赵云正在川中江州,闻两兵交战,便引军前去探视,忽见东南一带火光冲天,料刘备被围,遂赶去营救。救出刘备,往白帝而去。

陆逊大获全胜,当下又命大军不得停息,乘胜往西追袭,欲生擒我主刘备,吴兵追至鱼腹浦来到我设石阵前,陆逊见杀气很重,便心中犹豫,但见只有乱石八九十堆,并无人马,遂直入石阵。此石阵是我入川之时布下,名为“八卦图”,阵反复八门,每日每时变化无穷,可比十万精兵,布此石阵,是为御东吴之兵,以备不时之需。陆逊追至,不识此阵,从“死门”而入,定不得出,困死石阵之中。“人算不如天算”,在此紧要关头,我岳父黄承彦却偏偏出现,他平生好善,不忍见陆逊陷没阵中,不顾我许久之前告诫:“后有东吴大将迷阵中,千万不要引他出来。”将他从“生门”引出,我之努力功亏一篑。陆逊被石阵所挡,又恐魏军乘机入侵,遂引兵退去。

忆众多往事,我感慨万千:

鱼腹浦“十万精兵”,是告后人要有先见之明,作长远考虑;

关羽中“骄兵之计”而败,是让后人切忌骄傲自满;

张飞一世英雄却无谓惨死;刘备不听众谏,以致兵败,是戒后人勿让愤怒冲昏了头脑。

着眼未来,力避后患

我之所以提前若干年在鱼腹浦布阵,是因为我认为在我蜀与东吴的关系上,和固然是主旋律,战亦不可避免。一旦撕破脸皮,胜了不说,我方一败,必退走鱼腹浦。所以我在鱼腹浦布“八卦阵”,以备不时之需。

得与失的互为转化之效果,有时也并不是马上就可见到的,但懂得其中奥妙的人,会掌握取舍的主动权,让它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是一个以养士出名的相国。由于他待士十分真诚,感动了一个具真才实学而十分落魄的士人,名叫冯谖。冯谖在受到孟尝君的礼遇后,决心为他效力。

一次孟尝君要叫人为他到其封地薛邑讨债,问谁肯去?冯谖说:“我愿去,但不知用催讨回来的钱,需要买什么东西?”孟尝君说:“就买点我们家没有的东西吧!”冯谖领命而去。到了薛邑后,他见到老百姓的生活十分的穷困,听说孟尝君的讨债使者来了,均有怨言。于是,他召集了邑中居民,对大家说:“孟尝君知道大家生活困难,这次特意派我来告诉大家,以前的欠债一律作废,利息也不用偿还了,孟尝君叫我把债券也带来了,今天当着大伙的面,我把它烧毁,从今以后,再不催还。”说着,冯谖果真点起一把火,把债券都烧完了。薛邑的百姓没有料到孟尝君如此仁义,个个感激涕零。冯谖回来后,孟尝君问:“你讨的利钱呢?”冯谖回答说:“不但利钱没讨回,借债的债券也烧了。”孟尝君便很不高兴,冯谖对他说:“您不是要叫我买家中没有的东西回来吗?我已经给您买回来了,这就是‘义’。焚券市义,这对您收归民心是大有好处的啊!”

果然,数年后,孟尝君被人谮谗,齐相不保,只好回到自己的封地薛邑。薛邑的百姓听说恩公孟尝君回来了,全城出动,夹道欢迎,表示坚决拥护他,跟着他走。孟尝君至为感动,这时才体会到冯谖的“市义”苦心。这就叫“好与者,必多取”,小的损失可以换取大的利益。

现实生活也是一样,着眼完美是人人所愿,追求成功和利益是大势所趋,人们往往会根据当时环境来制定完美的成功方案。然而,世事多变,成功之路往往曲折复杂,此时的“完美”、一时的“成功”无法替代将来的“完美”、最终的“成功”,这样,很多人便会在不知不觉中陷入顾此失彼,因小失大或急功近利的泥潭。因此,制定任何方案,都应胸藏“着眼未来,力避后患”之计,为了将来成功,宁可丢弃眼前之利或一时之需。

人生路上,生意途中,坎坷与陷阱是少不了的。以充分的耐心为自己留些后手,险情面前才能安如磐石。

永远不要自满

自满指的是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绩。自满之心将使你自傲自大、自以为是,总认为自己是最好的、最正确的。我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禅师,一天,一位学者去向禅师问禅,禅师以茶水招待,他将茶水倒入这个来访客人的杯中,杯满之后他还继续倒入,这位学者眼睁睁地看着茶水不停地溢出杯外,直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终于说道:“已经满出来了,不要倒了。”“你的心就像这只杯子一样,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倒空,叫我如何对你说禅?”禅师意味深长地说。

禅师教导的“把自己的杯子倒空”,不仅是佛学的禅义,更是人生的至理名言。一个人如果自满,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就必然导致什么都装不下,就像茶水溢出来一样,再也不会有什么大的进步。

云长之所以中“骄兵之计”丢了荆州,直至败走麦城,都因自满之心而起,可见自满之心百害而无一益,误人误事。

为人千万不能有自满之心。自满使你沾沾自喜是一种愚蠢的表现。过分自我感觉良好,只会让你失去本该属于你的一切。

然而,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人,他们总喜欢指出别人的缺点,说人家这做得不合适,那也做得不够,似乎他什么都行,对什么都可以说出一个大道理来。其实,这只是一种自满的表现,他们之所以摆出一副“万事通”的面孔来,就是怕被别人藐视,用这种方式来显耀自己,以此来达到提高自己的地位,可是这样做的结果只会让人厌恶。

道理很简单,你不相信别人有办好事情的能力,别人也不会把你的能力放在眼里。

记住:只有让自满之心随风而去,你才能忘记昨日的一切,信心百倍地来迎接每一天。而云长如果深知此番道理,定会谨慎为人,去其骄傲之心,他势必能趋利避害,有更大的作为。

让愤怒之情立即化为乌有

动辄愤怒是很多人的习性,这有碍于办成事、做大事。为什么?

我们每个人都避免不了动怒,愤怒情绪也是人生的一大误区,是一种心理病毒;它同其它病一样,可以使你重病缠身,一蹶不振。也许你会说:“是的,我也明知自己不该发怒,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若你是一个欲成大事者,你就应该注意,能不能消除愤怒情绪与你的情绪控制能力有关。

其实,并非人人都会不时地表露自己的愤怒情绪,愤怒这一习惯行为可能连你自己也不喜欢,更不用说他人感觉如何了。因此,你大可不必对它留恋不舍,它不能帮助你解决任何问题。任何一个精神愉快、有所作为的人都不会让它跟随自己。

愤怒既是你做出的选择,又是一种习惯。它是你经历挫折的一种后天性反应。你以自己所不欣赏的方式消极地对待与你的愿望不相一致的现实。事实上,极端愤怒是精神错乱——每当你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时,你便有些精神错乱。因此,每当你气得失去理智时,你便暂时处于精神错乱状态。

同其他所有情感一样,愤怒是大脑思维后产生的一种结果。它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当你遇到不合意愿的事情时,就告诉自己:事情不应该这样或那样,于是你感到沮丧、灰心;然后,你便会作出自己所熟悉的愤怒的反应,因为你认为这样会解决问题。只要你认为愤怒是人的本性之一部分,就总有理由接受愤怒情绪而不去改正。

但只要你不去改正,你的愤怒情绪将会阻止你做好事情。成大事者是不会让愤怒情绪所左右的。历史上有好多这样的例子,他们中能压下怒火的就成功,而凭着这一怒之气行事的则大多失败了。张飞如此,刘备如此,而相反,汉高祖刘邦却深知其中厉害,终而成就了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