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诸葛亮遗书
18572200000021

第21章 三出祁山,“围魏救赵”:让下属主动地去工作(2)

而此番四出祁山,在大好的形势下无功而返,最主要的原因乃是我主刘禅听信小人苟安谗言。由此看来,我主刘禅是不懂以上这番道理的啊!

五出祁山,兵胜诚信:诚实守信是成大事必备的要素

在生死关头,我军八万人中,有四万人服役期满,将由新兵接替,正整装待返故里。相比之下,魏军有三十余万,兵力众多,连营数里,众将都为此感到忧虑,此刻,我严重的意识到军心的重要性,我也深刻地体会到做一个让人信服的领导,势必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这样才能取信于自己的下属。

四出祁山,因小人谗言,无功而返。蜀汉建兴九年,我再次出师伐魏。魏明帝曹睿亲临长安指挥战斗,这是对军士们最大的鼓舞,我不敢轻敌,兵至祁山,便命安营扎寨。兵法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足以看出粮草对行军打仗的重要性,可此次,李严的粮草迟迟未到。惟一的办法只能自救,我猜想麦子应已成熟,我军可秘密收割。

于是,我留王平、张嶷、吴班、吴懿守祁山营寨,亲率姜维、魏延诸将,前往卤城,卤城太守久仰我诸葛亮大名,见我亲临,慌忙开城出迎,从太守嘴里我探知陇上麦子已熟,便留张冀、马忠守卤城,自引军往陇上而去。

没曾想,前军回报,司马懿引兵在此,我心中暗暗吃惊,司马懿确非等闲之辈,但对此我早有打算。我命人推出三辆装饰相同的四轮车,同我乘坐的那辆一般模样。这三辆车,是我在蜀中预先造下的,为在必要时使用。接着,我命姜维、马岱、魏延装扮成我的模样,各差一千军护车,随后五百军擂鼓,每一辆车,用二十四人在左右推车,一律穿黑衣,赤着脚,披发仗剑,手执七星皂幡,之后又叫三万军士各拿工具,等候割麦。

同时,我自己也与姜维等三人一样的装扮,径往魏营而去,一切依计行事,当我将魏军引至山坳时,我料司马懿定会起疑不敢靠近,所以我事先命姜维、马岱、魏延从三个方向冲向魏军,此举定能惊退司马懿,使其退回上。

趁着司马懿闭门不出的时间,我早令三万精兵将陇上小麦割尽,运赴南城,打晒去了,可怜司马懿足智多谋,却被我骗得找不着北,为此我暗自得意了许久。

接下来在司马懿企图攻克卤城的战役中,我用计,里应外合,前后夹击,使其溃不成军,不敢再战,直到孙礼引雍、凉人马二十万来助战,去袭剑阁,司马懿才亲自引兵再来攻卤城。面对大军压境,再加上司马懿这个劲敌,我岂敢轻敌,于是命令我军,严阵以待。

颇要人命的是,在这生死关头,我军八万人中,有四万人服役期满,将由新兵接替,正整装待返故里。相比之下,魏军有三十余万,兵力众多,连营数里,众将都为此感到忧虑,此刻,我严重的意识到军心的重要性,我也深刻地体会到做一个让人信服的领导,势必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这样才能取信于自己的下属。因此,我坚决拒绝杨仪将换班军士暂且留下退敌,待新兵来到,再换班的建议。

我认为,用兵命将,以信为本,既有言在先,岂可失信?我传令,叫应去之兵,当日便行,我的诚信之举,让军士们感动不已,竟然大呼:“愿意暂时不回,舍命杀退魏兵,以报丞相!”此情此景,让我老泪纵横,含泪授他们攻敌之计:所有将士出城安营,待魏兵到,不给他们喘息之机,立即攻击,以逸待劳,必能大胜。

果然,此役我军将士人人皆如猛虎,魏兵抵挡不住,便往后退,我兵奋力追杀,只杀得那雍、凉之兵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我军大胜。

虽然之后由于种种原因五出祁山未果,退回汉中,但此次出祁山也非一无所得,除多次大败魏军,更让我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诚信是为人处世的根本,五出祁山,兵胜诚信,让我更加确信:

诚实守信是成大事必备的要素

我们一定要记住以信为本的处世之道,在你的事业中,要养成守信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守信的人,才会有人信任你。只有做到了一诺千金,你的事业才有望发展壮大并蒸蒸日上。

所谓恪守信义,即对许诺一定要承担兑现。“人无信不立”,答应了别人什么事情,对方自然会指望着你;一旦别人会发现你开的是“空头支票”,说话不算数,就会产生强烈的反感。“空头支票”不仅仅增添他人的无谓麻烦,而且也损害了自己的名誉。对别人委托的事情既要尽心尽力地去做,又不要应承自己根本力所不及的事情。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中华民族历来把信用、信义看得很重要,范式、张邵没有违背告别时的欢饮之约,魏文侯不因为行酒和下雨的缘故而失信于虞人的狩猎之约。

孔子说:“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墨子说:“言不信者行不果。”还有“一诺千金,一言百系”、“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都是强调一个“信”字。世间有轻薄的风俗,也有一些口是心非、说话不算数的人;言不由衷,不守信用,往往是招致怨恨的原因,因此这些人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厌恶甚至招致祸害。不要学张仪,诳骗楚国,把割地六百里的诺言改口为六里。晋国早上还受到秦国的惠顾,晚上即遭其攻击,是咎由自取。

为人应该以信立身,用诚信和周围的人相交,这样你才能换来同样的信任而免遭猜测和祸害。记得许久以前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襄阳老锁匠一生修锁无数,技艺高超,为了不让他的技艺失传,人们帮他物色徒弟。最后老锁匠挑中了两个年轻人,准备将一身技艺传给他们。

一段时间以后,两个年轻人都学会了不少东西。但两个人中只有一个能得到真传,老锁匠决定对他们进行一次考试。

老锁匠准备了两个箱子,分别放在两个房间,让两个徒弟去打开,谁花的时间短谁就是胜者。结果大徒弟只用了不到十分钟就打开了箱子,而二徒弟却用了半个小时,众人都以为大徒弟必胜无疑。老锁匠问大徒弟:“箱子里有什么?”大徒弟眼中放出了光亮:“师傅,里面有很多钱,全是金银珠宝。”问二徒弟同样的问题,二徒弟吱唔了半天说:“师傅,我没看见里面有什么,您只让我打开锁,我就打开了锁。”

老锁匠十分高兴,郑重宣布二徒弟为他的正式接班人。大徒弟不服,众人不解,老锁匠微微一笑说:“不管干什么行业都要讲一个‘信’字,尤其是我们这一行,要有更高的职业道德。我收徒弟是要把他培养成一个高超的锁匠,他必须做到心中只有锁而无其它,对钱财视而不见。否则,心有私念,稍有贪心,登门入室或打开箱子取钱易如反掌,最终只能害人害己。我们修锁的人,每个人心上都要有一把不能打开的锁?”

人以信为本,二徒弟因为信而击败了大师兄,这同样是人品的胜利。

诚信乃世间之珍宝,人无信不立!以信立身,以信立国,只有信才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桥梁,进行沟通。

六出祁山,大败司马懿:见微知著,慧眼识人

我素知司马懿谨慎,不轻易用人,而秦朗被司马懿用为前将军,必武艺高强。今与郑文交锋只一回合,便被斩于马下,我料此人必不是秦朗,遂断定郑文是来诈降,伺机从中取事。六出祁山,之所以大败司马懿,是因我能识破郑文诈降,遂能将计就计。说到识人我则有以下体会:见微知著,慧眼识人;知人而善任;有才必举是准则;识人先识己。

五出祁山未果,不觉三年已过。

我受先帝知遇之恩,三年之间,不敢安享太平,未尝不设伐魏之策,竭力尽忠。克复中原,重兴汉室,是我毕生之志。可天不遂人愿,我志尚未实现,可我日渐衰老,恐时日无多。三年潜伏,我国力日盛,兵强马壮,正是重新出兵之时。

建兴十二年,经我主应允,我引兵三十四万,分五路而进,令姜维、魏延为先锋,六出祁山。

魏主曹睿知我六出祁山,即令司马懿为大都督,凡将士皆听其量才委用,各处兵马悉听调遣。司马懿又保夏侯霸、夏侯威为左右先锋,夏侯虑、夏侯和为行军司马,前来迎战。

司马懿赶到长安,聚集各处兵马四十万,皆在渭滨下寨,又拨五万军,于渭水上搭起九座浮桥,令先锋夏侯霸、夏侯威到渭水南岸安营,又在营后筑起一城,以防我军。

我复出祁山,按左、右、中、前、后,安下五个大寨,自斜谷直到剑阁,一连又安下十四个大寨,分屯兵马,作长期打算。为防不测,我每日令人巡哨。

细作来报,郭淮、孙礼领陇西之兵,于北原下寨,我料魏兵之所以在北原安营,是怕我军占据此地,阻绝陇道,我遂决定,虚攻北原,暗取渭滨,来个声东击西。

我令魏延、马岱引兵佯攻北原,吴班、吴懿引百余木筏五千兵士去烧浮桥。王平、张嶷为前队;姜维、马忠为中队;廖化、张冀为后队,兵分三路,去攻渭水军营。

唉!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司马懿老谋深算绝非池中之物,竟识破我声东击西之策,将计就计,我军败归,约折了万余人,我心中忧闷,思忖再三,觉得此番要破魏军,必须使东吴也兴师伐魏。正巧此时费从成都而来,遂修书一封,交于费去东吴投递。吴主孙权也久欲兴兵,今得我书信,欣然应允起兵三十万,克日兴师。

那日,我正与诸将商议进兵,忽有魏国偏将郑文来降。郑文说司马懿徇私偏向,加封秦朗为前将军,而视他如草芥,因此不平,特来投奔于我,请我录用。

我正犹豫之时,忽探子来报:秦朗引兵在寨外,单向“反将”郑文挑战。我不知郑文是否真降,故欲乘此机会试探于他,告之如果杀了秦朗,我就不怀疑他。郑文欣然上马出营,与秦朗交锋。我亲自出营观看。两人交手,只一回合,郑文便斩秦朗于马下,魏军各自逃去,郑文提秦朗首级入营。

我素知司马懿谨慎,不轻易用人,而秦朗被司马懿用为前将军,必武艺高强。今与郑文交锋只一回合,便被斩于马下,我料此人必不是秦朗,遂断定郑文是来诈降,伺机从中取事。

想到此,我便心生一计,可笑司马懿自掘坟墓。

回到营中坐定,我便命人将郑文推出斩首,郑文知事情败露,泣求免死,供出事实,那人乃秦朗之弟秦明。我遂命其修书一封,教司马懿自来劫营,我便饶他性命,若捉住司马懿,便是他之功劳,定当重用。郑文只得写了一书,之后,我又挑选了一口齿伶俐的军士,让他拿信去见司马懿,告知:郑文与他同乡,今我见郑文有功,用为先锋;郑文托他献书,约于次日晚间,举火为号,望司马懿提兵前去劫寨,郑文作为内应。

果然,司马懿不知是我之计,遂令秦朗引一万兵去劫营寨,自引兵马接应。次日初更,风清月朗,但到了二更时分,忽然乌云四合,黑气漫空,对面不见。司马懿欲乘此天时劫寨,命魏军人尽挟枚,马皆勒口,长驱大进。秦朗当先,引一万兵径直杀入寨中,不见一人,知是中计,忙令退兵。

突然四下火把齐明,喊声震天,左有王平、张嶷;右有马岱、马忠,两路兵马依计杀出,将秦朗所引一万之兵,团团围住,箭如飞蝗,秦朗死于乱军之中。

司马懿见我营中火光冲天,喊不绝,不知魏军胜负,只顾催兵接应,往火光中杀来。忽一声喊起,鼓角喧天,火炮震地,左有魏延,右有姜维,两路杀出。魏军大败,十伤八九,四散逃逸。司马懿苦战,引兵败退。

想此一役之所以能够取胜,是因我能识破郑文诈降,遂能将计就计大败司马懿。说到识人我则有以下体会:

见微知著,慧眼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