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南怀瑾谈优秀孩子的经典教育
18578100000052

第52章 慢慢地用,俭省地用

“徐生”的涵义,也可说是生生不息的长生妙用,它是慢慢地用。这个观念很重要。等于能源一样,慢慢地用,俭省地用,虽说能源充满宇宙,永远存在,若是不加节制,乱用一通,那只是自我糟蹋而已。

——南怀瑾《老子他说·动的哲学》

【精彩导读】

在南怀瑾看来,老子所说的“徐生”,就是在教人们慢慢地用、俭省地用这世界上的能源,因为地球上的能源看似很多,永远存在,其实不然,所有的能源都是有尽头的,如果我们不加节制,乱用一通,就是糟蹋能源,就会使得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恶化得更快更厉害。

南怀瑾自己就是一个十分俭省的人,在一次讲课中,他提到他身上穿的衣服已经穿了40年了。而且那件衣服还不是他自己买的,而是学生送给他的。在他看来,是人穿衣服.不是衣服穿人。只要知道怎么样保存好,就会像新的一样。

现在的孩子,大多生活在衣食无忧的环境里,不知道生活的艰辛,他们花钱大手大脚,吃东西挑肥拣瘦,漂亮的衣服穿不了几天,再也不肯穿了。“成由勤俭败由奢”,培养孩子的节俭精神尤为重要,比如餐桌,就是教育孩子具备节俭精神的上佳场所。

当看到孩子有浪费粮食的现象时,作为父母我们是否能够予以重视,很郑重地批评他,帮助他改正过来?也许有些父母认为,孩子浪费点粮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可实际上,浪费粮食的孩子会养成暴殄天物的习惯,以后他可能会对任何东西都不珍视,他不在乎别人的劳动所得,也不会在乎别人的辛苦付出。俗话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小小的坏习惯如果不加以纠正,就会导致孩子形成不好的心态。

【亲子诵读】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解析:

有德行的君子,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安静,想拥有才识必须学习,不学习不能拥有很多的才识,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业上有所成就。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

《朱子治家格言》节选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解析:

不论是一粒米饭还是一口粥,都要想到它得来很不容易,都是农夫辛勤耕耘的结果;纵然是半丝半缕的布匹,也要珍惜物力制造的艰难。日常学用的餐具,只要实用干净就好,即使是很普通的瓦罐、碗盘,也胜过价格昂贵如金似玉、却不实用的器皿;饮食要合乎自然简单、营养均衡与卫生三个原则,不能偏食,即便是自家菜园里种植的普通蔬菜,也胜过稀有珍贵的佳肴(山珍海味不易消化)。不要建筑华丽的豪宅,不要图谋肥沃的土地,一心一意希求累积财产。

【故事链接】

董必武教育孩子珍惜粮食

董必武这位饱经风霜的革命老人在过上了和平安稳的生活之后,仍念念不忘那些食不果腹的艰苦日子,经常教育子女:生活好了,不能忘记过去。

一次,董必武大病初愈,家里人为他准备了一桌可口的饭菜。全家人团团围着桌子,正要举筷时,却见董老神态严肃地扫视了一下在座的儿女们。然后,他拿起筷子缓缓地拨动碗中的米饭,口中吟诵起唐代诗人李绅那首著名的《悯农》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尤其吟到“粒粒皆辛苦”一句时,那浓重的湖北口音抑扬顿挫,更是感人肺腑。

接下来,董老冲着孩子们说:“‘粒粒皆辛苦’,你们懂不懂?农民一年的劳作,从耕到种,除草、施肥、灌溉,如果风调雨顺,没有虫害,春种才能秋收!”董老看见孩子们会意地点着头,又以平和的口气对小女儿楚清说:“这首诗只有4句,很好背,我教你好不好?”他生怕女儿没有引起重视,又加重语气说:“吃了饭就到办公室来,我教你!”这以后,董老在饭桌上当着孩子们的面还曾多次提起这首诗,这几乎成了他的“传统节目”。

有一天,董老的孩子吃完饭,丢下饭碗刚要离开饭桌时,突然被董老叫住了:“你看,你看。”等孩子回过头来,董老语调不无严肃地说:“碗里、桌子上有多少饭粒?粒粒皆辛苦,粒粒不能丢啊!”直到孩子把剩下来的饭粒都一粒粒地拾起来吃了,董老才满意地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