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掘金印度
18599900000018

第18章 经济(5)

印度自然资源财富

大自然赋予了印度丰富的高质量矿产资源。然而印度却是自然资源的净进口国,最主要是受到石油需求的驱动。印度绝大部分的矿产财富都位于印度中东部地区的森林和森林部落地带。对矿产资源的开采在印度一直存在,而且由于这些藏在土地下的资源都是免费的(尽管对资源进行开采需要付出成本),它们吸引了很多地方的铁腕人物,并且经常对政治活动提供有利背景。

像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美国这样的国家,它们建立了完备的矿产司法体系,因此这些国家对于如何均衡矿产资源开采、环境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拥有非常明晰的政策。有些东西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有些情况是坚决不允许的,还有一些需要严格遵循指导方针。这些国家坚决强化法律的作用,任何个人或者利益集团都不能够随心所欲改变规则。对于应该如何处理国内的矿产资源,印度却迟迟拿不定主意。在任何给定时期内,印度联邦政府的方针政策都具有相当大的随机性,而且受到主导社会舆论的影响。这使得私人投资和私人资本处于极大的风险之中,并且让铁腕人物和政策上获得支持的黑手党势力进一步扩大。

由于印度在矿业方面没有明确的方针政策,印度铁矿业的故事就很好地说明了印度是如何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地壳中约有5%由铁构成,铁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可利用矿物资源之一,同时它也是人类最早进行开采和生产的矿物质之一。印度的富铁矿储量排在世界前列。2001年,中国的钢产量达到了临界点,打破了全球铁矿石的均衡,直到这时人们才开始真正关注到铁矿石。中国——这个全世界最大的钢材生产国和最大的铁矿石生产国,由于所生产的铁矿石无法满足飞速增长的钢铁生产,于是它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对铁矿石资源的收购。

曾经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铁矿石的价格一直停留在每吨10美元到15美元之间,到2003年、2004年之际铁矿石价格直逼每吨30美元,而到了2010~2011年,价格飞涨至每吨200美元。印度恰尔肯德邦、奥里萨邦、果阿邦和卡纳塔克邦关停了许久的矿井又重新开始运转了。

2001年印度铁矿石出口总量为4000万吨,到2009年、2010年的时候,年出口量上升至1.2亿万吨,在这期间出现了严重的大混战。按价值计算,在这几年内印度铁矿石出口价值总额翻了十番,到最顶峰的时候甚至为印度带来了150亿美元的收入。因为将铁矿石从地下开采出来每吨只需20美元的成本,每个能够开采铁矿的人都能够轻而易举赚大钱。将铁矿石从坎德拉邦和奥里萨邦通过铁路运输到沿海港口,印度铁路要收取每吨40美元的运费。政治铁腕人物完全不顾及环境和工人的利益,沉湎于在未经授权的区域进行非法开采。

铁矿业成长的速度让印度政府猝不及防,而且事实上政府也无法对其进行控制。在这种背景下,印度最高法院提出了公诉,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印度逐个邦开始对铁矿石开采设置全面禁令。印度铁矿石产量骤然下跌,铁矿石出口的繁荣景象也土崩瓦解。在接下来的3年时间里,印度摇身一变成为了铁矿石的净进口国,每年150亿美元的外资流入也不复存在。尽管对于印度当局来说,严格限制不可持续的矿物开采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事实情况是铁矿石产业的突然繁荣,确实为该产业链中的人们创造了大量财富。人们总会有这样的感觉:因为印度政府部门、司法部门以及公共部门分为很多等级,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轻而易举地获得巨大的利润,对其他人来说是不公平的,甚至是错误的。但这就是资本主义的本质。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责是保护普通公民通过合法手段获得的财富,但是印度政府和印度人民似乎并不能够完全下定决心按照这个原则行事。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最高领导,无数的公众舆论以及利益集团都已经与国家的核心精神背道而驰了。

印度自然资源行业不仅具有吸引大规模投资的潜力,而且还完全可能为印度欠发达地区的人们带来谋生之道和巨大财富。印度需要尽快设计并执行清晰的游戏规则,以营造承担风险和创造财富的良好氛围。

案例研究:印度新勘探许可政策

印度是全世界碳氢能源最未充分开发的地区之一,同时它也是令全世界最厌恶的碳氢能源地之一。印度国内所使用的原油超过80%都需要进口。对提高国内碳氢能源产量的需要从未像现在这样迫切过。然而印度政府以及官僚机构却持续让这个领域的投资者失望,在很多情况下甚至让他们蒙受了巨大损失。

印度政府在1999年推出了新勘探许可政策(NELP),而且在产量分成合同(PSC)制度下将矿产资源勘查区块提供给私人竞标者,当然在此过程中印度能源管理局(DGH)扮演着调节器的角色。产量分成合同引入了一种成本回收制度,这种制度能够让操作者拿回在此区块一定比例的投资费用,只有超出此费用之外的利润才会与政府分享。

NELP的这个特性以及DGH的官僚主义,让印度整个矿产资源开采与生产行业在过去10年的时间里脱离了正常轨道。在NELP政策的规定下,操作者必须向DGH提交各自区块的详细支出预算和方案,而且还要预先审批。由于对私营部门的不信任早已根深蒂固,再加之DGH不具备快速评估与响应区块操作者需求的能力,这成为该行业的主要瓶颈,让资源开采与生产项目陷入混乱之中。而资源开采与生产是资本与设备密集型业务,时间延误对其会产生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我们在第1章中曾谈到安巴尼兄弟之争,弟弟阿尼尔·安巴尼揭发了哥哥穆克什·安巴尼的隐私:信实集团为多产的KG–D6区块向DGH提交了含有极高水分的开支报告。这引发了轩然大波,如果在这之前对DGH和印度石油部的官僚给区块操作者提供便利还心存怀疑,那么现在一切都真相大白了。每一个区块经营者在被证明是无辜的之前,都脱不了干系。

情况进一步恶化,有传言称穆克什·安巴尼与印度团结进步联盟出现矛盾,让政府下定决心削弱信实集团获取资源开采与生产回报的能力。凯恩能源印度公司是印度另一个大型碳氢能源资产(拉贾斯坦邦的巴尔梅尔区块)的经营者,阿尼尔·阿加瓦尔的韦丹塔集团对凯恩能源印度公司的收购简直也是一出肥皂剧,经过漫长的努力,它成功绕开了印度信实集团和印度团结进步联盟最高领导的脱轨行为。在此过程中,政府对韦丹塔集团的不公正待遇让印度碳氢能源领域的潜在大型投资者们内心十分忐忑。

最近几个月里,印度政府和官僚主义似乎逐渐明白,以能源消费群体为代价对能源生产群体进行不公正对待,并不符合印度远期利益。以印度储备银行前行长兰加拉詹为首的专家委员会建议解除对天然气价格的控制,并以市场为导向。除此之外,专家委员会还建议改变NELP政策下的产量分成合同制度,完全消除成本回收的概念,政府补偿应该从生产的第一天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