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掘金印度
18599900000028

第28章 印度价值投资(4)

金融市场和投资者们都没有记性。投资者们很快就把集团重组的问题抛到了脑后,又开始把巴贾吉股份公司看成是典型的格雷厄姆派投资机会。巴贾吉股份公司的市值为16亿美元。公司没有任何债务,而且公司的现金和有价证券总价值接近5亿美元。按现在的市值计算,巴贾吉股份公司在巴贾吉汽车公司所持有的股份价值30亿美元,在巴贾吉金融所持有的股份为7.5亿美元。就算给巴贾吉股份公司在这两个公司所持的股份打30%的折扣,这些股份的价值总计还有31亿美元。因此,当公司股票价格仅为内在价值的50%时,很多投资者认为这完全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格雷厄姆派投资机会。

在进一步讨论之前,我承认如果恰逢牛市,这只股票的表现很可能会非常出色,如果根据某种复杂的逻辑推算的话,这只股票的价格甚至可能达到账面价值的几倍。但我的目标是找到不依靠牛市也照样表现很好的公司。在我看来,巴贾吉股份公司是个价值陷阱。公司的发起人长期以来都没能利用现金储备进行合理的投资。公司现在的股票价格比实际价值低得多,因此如果公司在几年之前用现金储备回购小股东手里的股份的话,那么这些小股东的境遇会比现在好得多。但这种情况是不太可能发生的。发起人既然决定进行集团重组,就非常清楚地表明他们认为公司所有的现金储备都属于他们,小股东们无权拥有。发起人不仅不允许公司回购股票或者向股东发放红利,而且他们还巧妙利用SEBI的优先分配条例,以现在打了折扣的价格获得更多的公司股份。其实公司并不需要这些现金,而且股份分配依据的价格也并没有反映出公司的实际价值。尽管公司没有违反法律,却违背了企业管理的核心精神。

另一种资本配置不当的表现是:公司发起人过着光鲜亮丽的生活,将公司的财力都“投资”到喷气机、体育队、航空公司或者一级方程式赛车等事物上;或者发起人渴望跻身上层社会,以推广公司品牌的名义资助电影奖项或者泳装挂历等。这些“投资”不仅换不来收益,而且还会损失大量资本。

还有一种资本配置不当很难辨别,发起人开始让公司业务“恶化”。这种形式之所以难以辨别,是因为我们需要判断发起人此举的意图,而不是判断他到底做了什么或是会产生什么后果。很多发起人都成功将公司业务向其他领域进行了横向拓展,有时候即使在与原有业务毫不相干的领域也能做得风生水起,从而获得很高的回报。如果一个发起人一直有这样的能力,那么投资者当然就要选择他所在的公司进行投资。然而,还有很多公司的发起人所追求的是拓展公司业务,或者为后代提供工作机会。这样的发起人几乎不会考虑他这样拓展业务能否带来收益,也不会考虑公司未来是否会因此盈利。

案例研究:埃德帕里公司(EID Parry)

埃德帕里公司(EID:IN)是位于印度南部的制糖企业,是穆鲁加帕集团(Murugappa Group)旗下的成员。埃德帕里公司拥有化肥生产商科罗曼德尔国际有限公司(CRIN:IN)62%的股权。穆鲁加帕集团以及埃德帕里公司的企业管理水平以及对待小股东的态度都在明显改善。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之间,穆鲁加帕集团下属的许多公司开始交叉持股,而且经常进行关联方交易。20世纪90年代末,穆鲁加帕集团董事会成立,将集团旗下的公司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割开来。集团中所有交叉持股关系都被解除了,发起人公平对待旗下所有公司,让自己与小股东们同在一条船上共进退。

尽管处于周期性行业,但是穆鲁加帕家族在资本配置和价值创造方面有很好的成绩。埃德帕里公司最初只是一个制糖企业,但是公司创始人逐渐将公司业务扩展到化肥、糖果以及陶瓷卫浴配件领域。多年以来公司还适时将资本用来投资,为公司发起人和股东们创造价值。公司用了几十年的时间逐渐做大化肥业务,因此它被指定为科罗曼德尔化肥公司的销售代理,这个化肥公司由雪佛龙公司(Chevron Corporation)和国际矿产化工公司(International Minerals and Chemicals Corporation)共同所有。

20世纪90年代初,当雪佛龙和国际矿产化工公司想转让科罗曼德尔化肥公司时,埃德帕里公司买下了全部产权。随后,埃德帕里公司将自己的化肥业务转移到科罗曼德尔化肥公司,对两个公司的运营进行了合理化调整。在这之后,科罗曼德尔化肥公司从印度政府手中收购了戈达瓦里化肥公司(Godavari Fertilizers),随后又继续收购了几家像Ficom Organics和Sabero Organics这样的私营公司。之后公司正式更名为科罗曼德尔国际有限公司。现如今,该公司已经成为印度化肥产业的龙头企业,它的市值已高达10亿美元。埃德帕里公司持有科罗曼德尔国际有限公司62%的股份,价值6.2亿美元,而埃德帕里公司本身的市值仅为4亿美元。

作为糖的生产商,埃德帕里公司还生产像糖果这样的下游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逐渐提高制糖生产力,并且将糖果业务发展成了一个子公司——帕里糖果公司。但是后来公司发现属于日用品制造领域的制糖业与面向消费者的糖果业之间并不存在协同效应,于是埃德帕里公司在2004年将旗下的糖果生意转让给了韩国乐天集团(Lotte of South Korea)。

公司还发展起了陶瓷卫生洁具业务,并且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帕里洁具。随着印度经济的发展,印度的住房建筑也迅速发展起来,帕里洁具在21世纪初表现卓著。意识到印度消费者的品位变化飞快,埃德帕里公司于2006年与西班牙乐家公司(Roca Sanitario)达成合资伙伴关系。2008年,埃德帕里公司将它在帕里洁具公司的股份全部转让给了西班牙乐家公司,随后公司将交易所得的资本投资到自己的核心制糖业务上。公司在印度东海岸建立起了占地250英亩的食品加工区,还在那里投建了年生产力为100万吨的炼糖厂。为了迎合美国快速发展的保健品行业,公司拓展了保健品业务。除此之外,公司还做起了专门用于有机食品种植的生物杀虫剂生意。

埃德帕里公司曾多次用小额投资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公司的发起人也位于印度最优秀的资本配置者之列。

查理·芒格说过: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摆在你书桌上的工作。这引用了英国历史学家卡莱尔的名言:“我们的大事并非察觉远处隐约可见之事,而是去做显然在近处之事。”芒格的建议不仅适用于生活,而且适用于对价值投资进行判断。只有那些拥有高复合增长率的公司才能获得最高的回报,这些公司只专注于每天摆在他们面前的平凡事务,他们遵循渐进主义哲学,而且确实也在逐渐变得越来越好。这些公司不去冒大险,相反,它们会逐渐增加对中小型股票的投资,从而获得与现行资本收益率持平或比现行资本收益率更高的收益率。

公司基本面

如果一只股票通过了企业管理和资本配置的考验,那么接下来我们要考量的就是公司业务的基本状况。价值投资者追求的是以相对实惠的价格换来一笔划算的买卖,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区分“好买卖”和“不太好的买卖”又是一个需要主观判断的过程,也同样具有艺术性。

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的美国市场是价值投资者的天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财富不断涌现,人们在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就已经很难找到格雷厄姆派追捧的“便宜股票”了。就算有便宜的股票,也是由某些特殊原因导致的。整体上来看,20世纪60年代的股市已经不像早些年那样便宜了。尽管股票普遍较贵,但是市场并不能主动区分哪些公司有持续稳定的收益能力,哪些公司没有这个能力。在查理·芒格的推动下,巴菲特朝着费雪的方向继续推进了一步,他注意到了那些生产生活消费品以及拥有强大品牌和特许经营权的公司,发现这是新的投资机会。当时这类公司的股票价格还算公道,并给那些选择它们的精明投资者们创造了价值。到20世纪60年代末的时候,整个市场已经把拥有特许经营权的公司推向了极致,于是催生了“漂亮50(Nifty Fifty)”这种“唯一的选择”股,将股票价格推上了天。

查理·芒格说过:以合理的价格买进出色的公司,要比以低廉的价格买进一般的公司好得多。而巴菲特说过:时间是优秀企业的朋友,是平庸企业的敌人。带着从投资大师那里得来的宝贵经验,投资者们开始将目光转向印度市场,寻找那些拥有强大经营经销权和护城河的公司,绕开那些带有周期性要素的公司。在投资者的大力追捧下,印度日用消费品公司、制药公司以及跨国公司的股价迅速走高,但是那些周期性行业的公司股价却一直低迷。全球在不断寻找新的消费需求,而印度呈现出了巨大的人口优势,这使得这个趋势变得更加牢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