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
18609800000013

第13章 岁月静好,惜福常乐——淡泊人生知性达观(1)

岁月流逝,皱纹可以刻在人们的面庞上,却不可以刻在心上。人们常常觉得生活给予我们太多的紧张与烦躁,于是年纪轻轻却暮气沉沉。大智者知足,既愿意品尝甘甜,也愿意承担苦涩,因为这些都是生活的馈赠。端正生活的心态,才能让岁月积淀成睿智。

1.用心灵的阳光照耀生活

内心的满足,是物质世界所无法给予的丰盈;而阳光的心灵,可以让人感知快乐。

一个贫穷的乡村教员今年已经63岁了,他一辈子过着清贫的生活,没有结婚;到退休时也只是个普通教师,没有职称。但他看起来乐观开朗,有人好奇地问他:“你活在世上一辈子,却什么也没有得到,你为什么还能这么高兴?”

教员说:“你生过病吗?比如,重感冒。”询问的人点头,教员说:“卧病在床的时候,喉咙里有痰,你才能察觉平日的喉咙有多舒服;高烧烧得头疼,你会怀念平日脑子的清醒;躺在床上什么也不能做,就会知道即使没有得到什么,像普通人一样生活,也好过生病。”

生过病的人会格外珍惜健康,经历过大起大落的人会格外珍惜生活。一份普通生活是美好的,能够用工作证明自己的才华、靠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感受与人交往时的点滴情谊,这是普通的生活,也是每个人能够拥有的好生活。只是人们往往觉得它单调,缺少刺激性,总是期待着电影、小说里的那些“奇遇”会降临到自己身上,或者羡慕别人那看来无比光鲜的日子,认为那才叫真正的生活,那样才会有真正的快乐。

不要以为快乐是生活以外的东西,快乐的确来自心灵,只有心中的充实快慰才能叫作快乐,但哪一种快乐能脱离生活呢?我们快乐,是因为在生活中遇到了让我们开怀的人或物,也许是读到了一本令人感动的书,也许是听到了一首美妙的歌,也许是和亲密的友人畅聊了一个下午。不只是快乐如此,我们能够拥有的每一件事物、每一份感悟也都与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参与其中,有时是主动者,接受了生活并改变着生活,不对生活的磨难屈服,实现自己的愿望,得到生活的回报;有时却是被动者,诅咒着生活并被生活改变,由意气风发变得庸碌无为——同样的生活,不同的人生,只看你如何选择、如何行动。

欧根教授是牛津大学有名的学者。一次,他的学生问他:“老师,我今年22岁,仍然说不清什么是快乐,也许您的阅历能够给我指点迷津。”

欧根教授说:“我今年44岁,比你大一倍,我也是刚刚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它来自我的11岁的女儿。”

“11岁?您的女儿是个天才吗?”学生惊叹。

欧根教授回答:“她不是天才,她只是个普通的小学生。前几天,我看到她写的一篇日记,她写了自己快乐的一天:上午和小伙伴在公园野餐,下午给爸爸妈妈烤了一个蛋糕,晚上得到了叔叔送她的一本书。你看,我们一直寻找快乐,小学生却很轻松地找到了答案。”

了解快乐的人并不一定是饱经沧桑的智者,这样的人有时倒显得郁郁寡欢。有时候小孩子简单的快乐却道出了快乐的真谛。小孩子的生活天真而简单,他们能够为一次野餐、一块蛋糕、一本书而开怀,这些生活上的小事,在大人看来不值一提,却成了小孩子们的快乐。

在生活中,我们希望自己有更高的悟性,特别是那些快乐的感悟,如果能常常将其放置在心灵中,就能让我们有一份不老的心态。不过,要记住切不可远离生活,因为所有的感悟都来自于生活,那些快乐的事更需要你从并不一定如意的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发掘。只有那些善于从平凡中发现闪光点,并把这些闪光点聚集在心中的人才是真正内心光明的禅者,也是看穿俗世纷扰的快乐之人。

2.拥有,即是幸福

珍惜眼前的一切,人生的美好在于拥有当下,而不仅仅是探知未来。

一个渔夫在海里捕鱼,几天没有收获,终于在回航的时候捕到了一条小鱼。网里的小鱼苦苦哀求渔夫说:“我的年纪还小,还没有长成大鱼,还有很多想要去经历的事。如果你愿意放了我,等再过几年,等我长成大鱼,我一定会主动来找你,到时候任你处置。”

渔夫说:“我也有几天没有吃东西了,如果我不能及时得到食物,几年后,我已经成了一堆白骨,你又去哪里找我呢?人不会为了没有希望的机会而放弃现有的利益。”说着,农夫收了网,将小鱼捞了上来。

天真的小鱼希望渔夫给它几年自由的时间,却忘记了聪明人都知道“当下”的重要,比起空头支票,眼前的利益才最需要把握,没有眼前,又何谈未来?人们追求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虚无缥缈只适合那些空想主义者,而众所周知,空想主义者最不切实际。

没有当下就是轻视过去。当下的美好能抹平过去的伤口,当下的努力能将过去的辉煌延续,不论过去是喜是悲,重视当下是对过去最好的交代;没有当下就没有未来。如果没有今日的积累,就没有明日的成就;没有今日的忍耐,就没有明日的壮大……一个人只有把握住当下的时光,才能把握自己的人生。

很久以前,在一片田野上有两条小河流,它们灌溉着东西两边的土地,使那里的人们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着。人们很尊敬地将这两条小河称为“母亲河”。

日子久了,一条小河开始不满足现有的生活,它对另一条小河说:“我们的生活真没意思,每天都在这个偏僻的旷野中,不知道外面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难道你不想出去看看吗?”

另一条小河说:“做什么事都不能好高骛远,我们现在滋润着一方土地,养育着一方百姓,这不是最好的生活吗?你为什么非要出去?”可惜它的劝告没有什么效果,那条小河义无反顾地奔向远方,不见踪影。

很多年后,留在原地的小河听到了出走的小河的消息,它进了沙漠,最终干涸。因为它的离开,东边的土地不再肥沃,人们只好迁到西边,并拓宽了河道,让小河更加宽阔。西边的小河叹息道:“有追求是好事,但是,做好眼前的事不是更重要吗?每天看着劳作的男人、织布做饭的女人,还有那些快乐的孩子,不就是最好的生活吗?”

“当下”不仅仅是个时间概念,它还代表了一种生活状态,包括你的心态、你所处的环境、你身边的人,以及他们对你的态度,所有这些因素加起来就是完整的“当下”。“当下”常常不能让人满意,需要改变,但有些人不是以当下为基础,使生活变得更好,而是好高骛远,就像那条最后冲进沙漠的小河,不能好好把握当下,就会损失未来。

心系当下,由此安详。智者之所以被人称道,是因为他们能够看透什么是真正的“当下”。那些虚幻的事物并不能当作寄托,“当下”是实实在在的境遇与勤勤恳恳的努力。接受“当下”也许不困难,把握“当下”却要有强大的意志力,“当下”不是用来沉湎的,而是用来奋斗的。“当下”是一种“因”,你想要什么样的“果”,就必须握住现在的时光,努力耕耘,期待收获。

3.聆听心灵的声音,一直走下去

从欲望中抽身,做自己,最舒服。

一个商人赚了很多钱,却总是不知满足,他向一位禅师求教说:“我也知道不该如此贪心。可是,赚钱的机会总是跑到我眼前,我如何不去伸手?这也不能都怪我,只怪造化。”

禅师说:“且听我给你讲个故事。古时候有个旅人在沙漠里走了几天几夜,十分口渴,这时看到一处清泉,他连忙跳进泉水之中,张开嘴喝那泉水。喝着喝着,他已不再干渴,他对那泉水说:‘我已经喝够了。’但泉水依然流入他口中,他急得大叫:‘够了!够了!’施主,你认为这个人如何?”

商人说:“这个人太可笑了,他只要离开泉水,不再去喝就行了,怎么能让泉水停下?”

禅师说:“没错,只要自己离开即可,又何必责怪泉水、怪罪造化呢?”

每个人都会检讨自己,但这种检讨有真有假,有些人口头说说,有些人却是从心底认为自己的行为出现偏差。故事里的商人就是个做口头检讨的人,名为求教,心里却未必把贪心当成一回事,还隐约为自己能赚到很多的钱而得意。对这种有了成绩就归功于自己的努力、有了失误就把责任推给他人的人,禅师很直接地告诉他:“不要找理由,你不是不能,而是不愿。”

欲望能加速人的衰老。这样的人生就像负重的旅行,每走一段路,重量就要增加一些。初时觉得这些重量让生命不再那么轻飘,不知不觉间,它越来越重。糟糕的是,人的负重能力也在不断增加,我们无法及时察觉负担重了,直到它即将把我们压垮,我们才终于听到心灵奄奄一息的声音,才想到应该让它喘口气。

汉斯是个成功的企业家,拥有一家大公司,他每一天都在为扩大自己的事业而奔波。有一天,他累倒在机场,被秘书送进了医院。

诊断结果是汉斯患上了严重的胃溃疡,他的体重急剧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汉斯仍然坚持在病床上工作,秘书每天拿来大量的文件,都需要汉斯思考、决策。医生严肃地与汉斯谈话,警告汉斯不要继续操劳,否则会有严重的后果。

汉斯说:“可是,医生,我不能停下来。我的公司还在发展期,如果我不管,它就会原地踏步,甚至被别的公司吞并。我不想看到这种事发生。”

“如果你再不收敛,不用多久,就会一命呜呼,你的事业就会由别人接手,难道这就是你想看到的吗?”医生说,“你可以试着让自己轻松一下,不会影响你的事业。”

汉斯没办法,只好把公司暂时交给了几个亲信打理,自己去国外疗养半年。半年后,汉斯的健康状况得到极大的好转,更重要的是,他的心态发生了转变。在每日与湖光山色为伴的过程中,他明白了生命中还有太多需要享受的东西,赚钱不是最重要的事。回到公司后,汉斯注意劳逸结合,没想到的是,在他一张一弛的工作方式下,他的生意竟然更好了。

有些东西需要收敛,有些东西需要放松。舍弃那些不必要的欲望,才能换回相对轻松的生活。就像故事中的汉斯,重病一场,他才明白劳逸结合的重要。或者说,他不是不明白自己需要休息,而是从前太不知足,总是想着赚取更多的金钱。为了金钱宁可放弃健康、放弃生活,这无疑是一种糟糕的选择,如果内心不知满足,人们只会作出这种糟糕的选择。

曾有一位名人说:“如果你一直不满足,即使得到整个世界,你依然是不幸的人。”不能舍弃欲望的人就不能知足,这里的“欲望”指的是那些过度的、不切实际的念头,并非人们正常生活必需的那些愿望。“知足”并不是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就算是修禅者,也并不倡导人应毫无欲望,更不赞同做人不思进取。“知足”只是我们对待生活的一种方式,比起那些轻视生活与挥霍生活的人,知足者更懂得拥有的可贵。他们的欲望不多不少,恰恰满足生活的要求、事业的要求、心灵的要求,自然比别人更加轻松愉快。

4.心境决定幸福

对同一个事物的不同看法,主要源于心境。

据说,神灵创造世界的时候,想要把快乐作为礼物送给世人。可是神灵认为快乐不应该轻易得到,否则人们就不会珍惜,于是决定将快乐藏在一个地方。

神灵首先想到的是高山,他想:如果把快乐藏在高山上,是不是很不容易被得到?很快,神灵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因为高山显而易见,每个人都知道。

神灵又想把快乐藏在海里,但是人们一定能够造出舟楫得到,于是神灵又想把快乐埋在土里,但很快他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因为只要挖掘,所有人都能找到。

最后,神灵发现一个最容易被人忽略的地方,这就是人的心灵。只有将快乐放在人的心里,才最不易被人发觉,因为所有人都想不到快乐其实就在自己的身上。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快乐,谁不想每天展露笑脸,常常有幸福的感觉?人们殚精竭虑所追求的不过是成功那一刻的舒心与喜悦。但快乐难得,而且来去匆匆,我们总是想着有没有一个地方埋藏着快乐的秘密,让我们从此不必烦恼。其实,快乐的秘密就在每个人的心中。

大智者最重视心灵的财富,他们认为心灵应是宁静的,也应该是生气勃勃的,生长着快乐的种子。其实只要善于发掘,我们每个人都能发现很多快乐的种子,有些人有出众的才貌,有些人有良好的品性,有些人有积极的爱好,有些人有成功的事业……所有这些都能让你的心灵茁壮。

一只山鸡正在山里唱歌,有只凤凰飞了过来,山鸡说:“凤凰!停下来歇一歇,给我讲讲扶桑国的事吧!我听说你住在那里!”

凤凰落了下来,说:“扶桑国在东海边,那是一个美丽富庶的国家,也是鸟类的天堂。那里有最好的土地、最温柔的风、最美味的食物、最清澈的泉水,你要是愿意,就和我一起去那里吧。”

“不,”山鸡说,“我只要听一听那里的事,长一点儿见闻就可以了。”

“难道你不愿意去扶桑国,而要一辈子在这个穷山沟里吗?”凤凰不解地问。

“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去过扶桑国。”山鸡说,“我一路跋涉,去到了那个地方,却发现那里并不适合我,并没有我想要的生活,于是我回到了这里,这里虽然偏僻,却有我的幸福。我请你下来问问扶桑国,只是想知道那里的近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