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
18609800000028

第28章 静守岁月,安享寂寞——淡泊人生静观世界(1)

古来圣贤多寂寥。当寂寞来临时,轻轻合上门窗,隔去外面的喧嚣,独坐灯下,平静地等待着身体与心灵的合一,净化悲欢交集的思想。在人生的道路上,安享寂寞可以摆脱多余的苦闷,而牵挂空虚只会让幸福远去。

1.一蓑烟雨任平生

能够在挫折面前保持淡定,才能在成功面前不丧失自我。

挫折是人生的常态,遭遇挫折不应一味地放大痛苦让其充塞心灵,应学会调适心境,坦然面对。

晚年遭受贬谪的苏轼面对人生的挫折,洒脱地吟出:“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正视挫折、淡化苦痛的平和心境,磨炼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实际上,苏轼用象征手法写出了自己在突如其来的政治风雨面前内心的坦荡与气度的从容。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苏氏四门生为: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

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虚岁21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

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服丧归里。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苏轼几年不在京城,朝廷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宋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开始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意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友凋零,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20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残害,故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在杭州待了3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这样持续了大概10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桩祸事。当时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歪曲,大做文章。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轼到湖州任上还不到3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言官、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变故,已变得心灰意懒,在办完公事之后便带领家人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为自己起的。

宋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新党势力倒台,司马光重新被起用为相。苏轼于是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3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在此期间,苏轼处在人生的顺境之中,但依然坚持他的淡泊。“人在玉堂深处”时,却怀念黄州东坡雪堂“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他还告诫自己说:“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三月,自杭州知州入为翰林学士承旨时作《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词,偏要表白自己:“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苏轼的这种在顺境中淡泊自守的品格难能可贵。

当苏轼看到旧党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的“王党”不过是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回到阔别了16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进行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淤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这就是著名的“苏堤”。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被外放颍州。

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的罪名被贬为惠州安置,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州市)别驾、昌化军安置。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享年66岁。

的确,苏轼的一生曾有人用“霉”字以蔽之,对于苏轼这样一个做过大官的文学天才,而且在北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贬再贬的仕途怎一个“霉”字了得。但苏轼之所以是苏轼,不仅在于他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放,更重要的还在于他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虽然被贬官,写出来的词却极少有幽怨之作,依然是豪气冲天,对待生活还是那么积极,这也可以看出他人生境界的高远。

2.有梦想,不放弃

没有了梦想的人生,空洞乏味;放弃了梦想的人生,亦是如此。

不被世人理解是每个时代的天才所共有的命运,就像蝴蝶蛹总是被虫蚁嘲笑一样。但是没有必要为此而悲伤失望,更无须反驳辩解,因为时间会证明一切,当这段寂寞孤独的时光走过,拂去尘埃的金子总会发出耀眼的光芒。

惠特曼被喻为美国最伟大的田园诗人,他的第一本诗集《草叶集》在世界各地都有译本,畅销不衰。但在最初时却没一个出版商愿意发行这本书。

1854年,惠特曼从事新闻记者工作,并兼职在印刷厂上班。当《草叶集》完成时,他询问了许多家出版商,但他们都表示毫无兴趣。他只好请求印刷界的朋友帮助,好不容易才出版了薄薄的一本小书。

没有人对这本好不容易出版的《草叶集》感兴趣,赠送出去的数量远远大于销售的数量,惠特曼甚至有些夸张地说:“一本也没有卖出去。”还有一位文学编年史家把这本书的销售状况描述为美国文学史上最大的失败,可想而知其凄惨的情形。

不单是销售失败,一些文学评论家对《草叶集》的负面评论也很多。但是,这些挫折与打击都没有击倒惠特曼,他仍坚守着热爱自由、赞美大自然的本性。他的这些不妥协的作品慢慢成为文学精英人士谈论的话题,也使得初版时赠阅出去的《草叶集》不断流传。

1860年,波士顿一家出版社写信给惠特曼,希望出版他的诗集,因此,增加了许多新作的《草叶集》出版了。这次的销售情况比以前好多了,几年后,各种不同版本的《草叶集》被不断地出版发行,销售也越来越好,人们逐渐理解了惠特曼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情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惠特曼的诗。

由此我们明白,要永远对自己抱有信心,并且不因别人的曲解和非难而改变自己的初衷,坚持自己的梦想,并努力把它变成现实。要始终信任自己、接纳自己,如此,最终别人也一定会接纳你、欣赏你。是金子,无论它被埋到泥土里有多久,迟早会被发现,并最终闪闪发光的。

在未被理解之时,我们要学会忍耐,要不断地鼓励自己,别太在意他人的嘲笑,要能够抵抗挫折,不轻易承认失败。在困难的时候再努力挺一挺,再坚持一下……

3.耐住寂寞,守得云开见月明

人生的路上总有起伏,好饭不怕晚的道理,话糙理不糙。

人类的卓越成就离不开孤独和寂寞的锤炼。即使是平凡的你,只要能够耐得住寂寞,在寂寞中不断地奋斗,终有一天,你也会发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因为出生时恰逢8年抗战胜利之时,所以父亲就给他取名凌解放,谐音“临解放”,寓意期盼全国能够早日解放。果然,没几年全国就迎来了期盼已久的解放。全国是解放了,可是凌解放的父亲和老师却伤透了脑筋。凌解放贪玩不爱学习,成绩太差,从小学到中学不断留级,一直到他21岁大龄的时候才勉强高中毕业。

高中毕业后,凌解放参军入伍,成为一名支援国家建设的工程兵,驻守在山西。那个时候,他的工作就是头上戴着矿工帽,脚上穿着长筒水靴,腰里再系一根绳子,每天下到数百米深的井下去挖煤。凌解放每天在矿井里摸爬滚打,抬头不见天日,只能和老鼠做伴,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悲凉。

他不甘心就这样稀里糊涂过一辈子,每天浑浑噩噩,于是在每次收工后,他就一头扎进了团部图书馆学习文化。刚开始不知道怎么学,他就一本一本地仔细阅读,就连晦涩难懂的大词典《辞海》都从头到尾啃了一遍。其实,关于自己将来想做什么、要做什么,他自己也不明白,他只是知道如果自己现在不努力学习,将来一定会后悔。只要自己肯下功夫、努力学习,就可以为自己找到一条出路,改变自己的一生,否则这辈子难有出头之日。

就是靠着这样的毅力,他独自一人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硬是坚持了下来。看的书多了之后,他发现自己十分喜欢与古文有关的文献和书籍,于是他就想方设法为自己找一些这方面的书籍阅读。

有一次,他无意间发现在部队驻地附近有很多古老的破庙残碑,上面有很多文字。于是,他就利用休息时间把镌刻在碑石上的古文全部抄写下来,然后带回去潜心钻研。要知道,这些碑石上镌刻的文字既无标点符号,也没有注释,而且在书本上没有任何记载,要想理解其含义,必须全凭他自己下苦功夫细琢磨才行。就这样,利用仅有的几本词典,他硬是将所有石碑上篆镌的古文全部吃透了,在不知不觉中打下了扎实的古文学基础,即使像《古文观止》一类的深奥的古文献,他读起来也已经十分轻松。等他从部队里退伍时,他已经将团部图书馆的书全部读完,这种学习为他日后的文学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转业到地方后,他没有懈怠,依然坚持在部队时的刻苦好学,特别是对古文献的阅读方面不断扩展。由于他对《红楼梦》有很深的研究,而且见解独到,古文学功底深厚,因此被吸收为全国红学会会员。1982年,他曾受邀参加了一次“红学”研讨会,加强交流。在研讨会上,各地的红学专家们从《红楼梦》谈到作者曹雪芹,又谈到曹雪芹的祖父曹寅,进而再聊到康熙皇帝的生平事迹。这时有很多红学专家感叹,在国内还没有一本专门详细介绍康熙皇帝生平的文学作品,实在是太遗憾了。这时,凌解放的脑海中突然间冒出“既然还没有人写,那我就写一本”的念头。

因为有着在部队自学时所打下的扎实的古文功底,所以在阅读关于康熙皇帝第一手史学资料时,他几乎没费吹灰之力。经过几年的研究和不间断地努力写作,在1986年,凌解放以“二月河”的笔名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康熙大帝》。从此,他心中的创作热情被彻底激发,就如同是迎春解冻的二月河水,将他的人生谱写成一条激情澎湃、奔流不息的河流。

在人生的低谷中,保持一份孤独和寂寞就是在默默地为自己存储力量,在深渊中的潜龙必定是孤独寂寞的,只有这样才能渐渐地壮大自己。低谷中的寂寞是一种坚持、一种信念、一种暗藏的蓬勃向上的潜力。

4.野百合也有春天

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有努力就会有结果。

很多时候,我们都忘记了缅怀人生路上的一些遗憾,沧海桑田,许多人已经变得世故麻木,忘记了曾经拥有过却不曾珍惜的往事。想起那部让人又笑又哭的经典电影《大话西游》,希望那滴珍藏在我们心中已经很久的眼泪会在某一个瞬间涌出来,我们麻木的心或许从此会多了那么一份对人生的感悟。

某位名人曾说过:“我以为爱情可以克服一切,谁知道她有时毫无力量。我以为爱情可以填满人生的遗憾,然而,制造更多遗憾的却偏偏是爱情。阴晴圆缺,在一段爱情中不断重演。换一个人,都不会天色常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