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最好的成长,是走遍万水千山:写给那些在外打拼的人们
18645800000046

第46章 相聚不是运气,而需勇气

离别还是重聚,取决于你的勇气。

我记得有人跟我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年轻的时候,女孩和男孩曾经是一对恋人,两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双方父母也默许了两家之间的亲事。清末民初,军阀割据,可战火尚未蔓延到那座四面环山的小城,每天依旧是清晨的阳光与黄昏的热浪伴随着少男、少女奔走在林间。两人一起读书,一起帮着家里做农活,一起成长,岁月如此静好。后来,饥荒席卷整座边地小镇,随处可见的除了尸骨便是一片缟素,四处弥漫的是瘟疫与艾草的混合气息。战事、瘟疫、饥荒、逃难成了在每个人心里徘徊的最主要的几个名词。如果他们年龄稍大些,或许会理解那些来自生死本身所包含的恐吓,以及从天空中低掠而过的寒鸦午夜惊鸣的涵义。没有谁在乎谁,万物均为草芥,等待每个人的除了死亡就是逃难。当然,就在那几年,他们开始了生命中最漫长的一次分离。他们分别坐上父母准备的小驴车,车上装满了家里悄悄带走的粮食和一些衣物,分别往南北方驶去。他们先是哭闹,随后是思念,最后成了烦恼。

三年后,他们都已成年,但相爱的人早已远在天边,生死未卜。远处战乱的消息弄得人心惶惶,虽然心中坚信对方一直守望在某个能望尽天下景色的高处,等待着爱人的归来。可纷纷扰扰,世事无常,双方最终还是选择了各自的身边人。最终,70年后,两人在故乡相聚,成就了一段错过的神话。

他告诉我说,这段故事是从当地某个报刊上看来的,他也相信故事的真实性。当他告诉我这个情比金坚的故事的结局时,我方才意识到他也不过是在安慰自己。他也在等待,等待一个可能明天会回来,可能永远不会回来的女孩。他比我执着,因此一直坚信女孩最终会回到他身边。下面是他们的故事。

男孩和女孩从小一起长大,不过并不是两小无猜,在一起念书的10年间所说的话加起来不超过10句。两人可以说得上是宿敌:从小到大,男孩不知道被女孩揍过多少次,而每当双方家长为他们争吵不休时,又会惊奇地发现他们早已和好如初,仿佛一切与自己无关一般。就这样,这一对欢喜冤家度过了漫长的小学、中学的同班岁月。

到大学时,两人不再就读于同一所学校,男孩去了南边,而女孩则到了北方。那时候,他们之间的联系就在一步步地走向消亡,直到某天男孩忍不住通过共同的朋友联系到女孩。他打电话过去,刚张口对方就已然辨别出了他,温柔的声音一字一句地念出了他的名字。多年后即使他忘记了和她第一次约会时的场景,忘记了和她第一次吵架时的争论,也无法忘记那天她接过电话时高兴的话音。

电话里,她告诉他,那天北方下了一场大雪,给操场上最后一块空地也覆盖上了厚厚的一层棉被。眼前是一片雪白,因为太冷,她只能待在室内看着雪花一片一片地落在玻璃上,随后融化。她说她看见远山一片皑皑白雪,仿佛身处童话的世界,女皇乘着雪橇四处寻找落单的儿童,而自己则逃难般地躲在室内,任由东西南北风。那时,南方虽然也开始转冷,却还是一片晴好。他目不转睛地盯着有些转阴的天空看了一遍,怎么也找不到漫天雪花世界里四处巡逻的冰雪女皇,因此,他只能“呵呵”一声,挂断电话。他至今也不能明白,为什么自己当时要给她打电话,又为什么会匆忙地挂断电话。或许,就是为了享受她在冬天、而他在夏天的优越感吧。

严冬过后春天即将到来,夏季之后便是秋风飒爽。毕业后,她投奔他,来到南方小城里过上了小夫妻般的生活。他想,至少那时候,她是爱他的,不然也不会愿意抛弃一切,背井离乡来到一座完全陌生的城市从头来过。因此,他也非常感激她的付出,在心底默默发誓一定要善待她。

正如同北方的寒冬一样,南方还未享受完秋季的悠闲,就进入了阴冷的寒冬。女孩静静地站着,男孩沉默以对,他不知道违背誓言是否真的会无法进入天堂,但至少女孩要回了属于自己的希望。日程表上还排满了争吵的日期时刻表,可她却选择了中途退场,他只能歪斜地坐在沙发上,披上她留下的衣服等待第二天她消了气再回来。可就在第二天,当他打开衣柜门时却发现她的衣服以及来时带的行李箱都消失不见了,他这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打她电话,关机。那天,他请了假去她公司找她,可她早在三天前就辞职了。打电话回老家,她父母对于这边所发生的一切竟然毫不知情。就此,他们再次分别。她或许回了北方,或许回到了家乡。

离别总比相聚更让人印象深刻,在这漫长的等待中其实他并未与她分开。她住在楼下,他在楼上全然未知。她每天早他半小时上班,故意晚他半小时下班,他不知道。她出差时托付我照看他的生活,叮嘱他按时吃饭,他自然也不会知道。

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他开始知道了,因为在某个日暮时分,他终于鼓足勇气敲开了楼下的房门,他告诉她,希望能重新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