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爸爸妈妈讲给男孩听的励志故事
18655500000016

第16章 智慧篇:从小培养男孩机智勇敢的头脑(1)

诸葛亮为什么次次都能打胜仗?因为他不是用剑来打,而是用脑子;曹冲为什么得到了父亲曹操的喜爱?也是因为他善于动脑;晏子用两个新鲜的大桃子就把三个大力士给干掉了,真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聪明!让孩子知道,脑子只会越用越灵,越用越聪明,机智勇敢的男孩到哪里都招人喜欢。

空城计

——学会逆向思维,更能出奇制胜

三国的时候,最聪明的诸葛亮犯了个大错误,他在带兵去攻打魏国的时候,派大将马谡守着最重要的街亭,但诸葛亮没想到,马谡是个骄傲自满的人,竟然连他的话都不听,自作主张去行动,结果被魏国的军队把街亭占领了。当时,诸葛亮正在西城守城。

魏国占领了街亭后,由司马懿带着十五万人来攻打西城。这可让西城里的人大吃了一惊,原来呀,当时西城只有诸葛亮和一些文官,武官都没在。原来城里就只有五千人马,但是有一半人出去运粮草了,城里只剩下两千五百人。一些不会武功的文官带着两千五百人守着西城,和一座空城没有什么区别,怎么能打得过魏国的十五万强兵呢?大家愁得眉头皱头一团,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转。

这时,诸葛亮登上西城城楼,向远处看了一阵儿,对大家说:“大家别着急啦,我有办法,我只要用个小计策就能让司马懿退兵。”大家都好奇地望着诸葛亮,问他:“丞相,您有什么好计策?”诸葛亮笑了笑,便开始安排大家了。

按照我们的想法,在魏国的军队到来之前,诸葛亮应该怎么做呢?他肯定是要派人准备好大量的木头、石块,紧紧地顶住城门,再派所有的人准备好石块、武器到城楼上埋伏,以防魏军万一爬墙上来,做好和敌人同归于尽的准备。可是,聪明的诸葛亮却没这么做。

只见诸葛亮命大家把所有的旗子都收起来,不许露在外面,两千五百名士兵全都守在原地,哪里也不准去,也不准出声儿。他还专门派人管理纪律,谁要是敢到外面去或者发出大的声音,就立刻砍头。

然后,他让士兵们把四个方向的城门全打开,又让八十名士兵换上老百姓的衣服,二十个人一组,分成四组在四个城门里一边向街上泼水,一边扫大街。

最后,他自己披上大衣、戴上帽子,在望敌楼的栏杆前坐下,派小书童点燃了三炷香,慢条斯里地弹起琴来。

魏国军队的先锋队最先到了西城下,向城上一看,只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弹琴,两个小书童正在身后伺侯着,一幅悠闲自在的样子。这可把魏军的先锋队吓了一跳,他们想,我们带着十五万军队来攻打诸葛亮,他竟然一点不紧张,还有闲心在这弹琴,该不会是做好了埋伏,想引我们进去吧?

魏军的先锋想了又想,还是担心有埋伏,所以赶快命军队原地不动,然后派人火速回去向司马懿报告。

司马懿听到了这个消息,根本不相信。他决定亲自去看个究竟,于是他快马加鞭赶往西城,还没等到城门口,他远远地就看到诸葛亮笑眯眯地坐在城楼上弹琴,城门大开着,二十个老百姓正在若无其事地洒水扫街,根本没在意城外不远处的魏军。司马懿也很纳闷,这个诸葛亮这是要干什么呢?恐怕是有埋伏啊!想到这里,司马懿赶快命令军队向后转,原路返回,撤军。

司马懿的儿子听到父亲的这个命令,急忙来问司马懿:“父亲,诸葛亮这个样子恐怕是装出来的,一定是他城里没兵,故意做出这个样子来吓唬我们,我们为什么要退兵呢?不如直接杀进去啊!”

司马懿教训他说:“你懂什么?诸葛亮向来做事小心翼翼,有危险的事绝对不会做,如果他为了吓唬我们才这样做,难道他不怕万一我像你一样鲁莽,带人冲进去把他打败吗?他才不会冒这个险呢,你太小看诸葛亮了,随便一个人就能看得出来的计策,他才不会用呢!现在他敢坐在城楼上弹琴,敢城门大开,还让百姓们假装在城里扫地,就是为了骗我们,让我们轻敌,冲进城去,其实他的军队正埋伏在暗处。如果我们冲进去了,他肯定会马上下令关上城门,把我们关在里面,然后他的军士们肯定会冲出来打我们,那时候我们就惨了。唉,年轻人啊,凡事要多考虑,听我的话,赶快下令,撤退。”

魏兵就这样全都走了,而只有几个文官和两千五百名士兵的西城,连仗也没打,就取得了胜利。诸葛亮的这个计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空城计”。

当我们的能力在困难面前显得很弱的时候,可以尝试从相反的方向去思索。其实有些问题倒过想反而使问题更简单化,使解决它变得更容易,甚至还会有新发现,创造出惊天动地的奇迹来呢!

曹冲称象

——遇事多动脑的人更聪明

大概在距今1700多年的时候,有一个小孩名叫曹冲,他非常聪明,因为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他都喜欢多动脑筋,用他那从不闲下来的小脑瓜,不断的想出不同的办法来解决各种问题,久而久之,他的脑子越来越聪明,成了尽人周知的小名人。

曹冲的父亲叫曹操,是一个很有名的大官,曹操有很多很多的朋友,所以经常会收到不同的礼物。有一天,曹操的一个外国朋友就送给了他一头大象,这大象曹操可是从没见过的,更别说他手下的那些官员了,所以看到这么一头庞然大物,大家都很好奇,有人想摸摸他的长鼻子,有人想研究一下他的象牙,有人在猜想他平日里都吃什么,一顿该吃多少才能饱呢?

可是,曹操不关心这些,他心里有他的想法啊!我平日里驰骋沙场身经百战,原以为自己身下的坐骑当是物中之魁首了,不想竟然还有比我的宝马更庞大更强壮的动物存在,我平日里骑过的宝马少说也有一千多斤,可要是跟眼前这大耳长鼻的家伙比起来似乎就小多了,只是不知这大象有多重呢?不如叫人来给我称称,也好解开我心中的疑惑。

想到这里,曹操低头轻咳一声,身边的大臣立刻安静下来,都等着看曹操要说出什么话来。

“我看这大象倒是着实生的憨厚可爱,只是不知他比起我们平日里骑得宝马到底强过多少呢?”

“哦?大人莫不是要让这大象和宝马赛跑?”身边有人问道。

“非也!”曹操摇头回答。

“那,不比速度,莫不是大人要比重量,看看这大象到底有多重?”又有人说话了。

曹操微笑着点点头。

在场的人纷纷附和,觉得这的确是个不错的主意。于是,大家立刻七嘴八舌开始讨论称象的方案,可是那时候还没有那么大的称啊,要把这么一头庞然大物的重量准确地称出,还真的是个难题,在场的人绞尽脑汁想破脑袋也想不出一个好办法来。都围着大象叹起了气。

正在外面玩耍的曹冲听到这件事,立刻跑到众人面前大喊:“我有办法,我有办法!”

大家都愣住了,虽然平日里知道曹冲聪颖过人,可是,面对这么大一头大象,大人们都束手无策,你一个小孩能有什么办法,该不是胡捣乱吧!就连他父亲曹操也说:“乖孩子,这是大人说话的地方,不要捣乱,快出去找你的兄弟们玩去吧!”

可是固执的曹冲却梗着脖子不肯离开,他说:“父亲,孩儿有办法,你就让我试试吧!”

看着他认真的样子,曹操不禁动心了:“也好,那父亲就给你一次机会,你先给我们说说吧!让我们看看你的办法可不可行。”

可是小曹冲却自信地说:“我称给你们看,等我称完了,你们就明白了,不过,你要让他们都照我的吩咐去做!”

“哈哈,好的,没问题!”父亲答应了他的请求。

接下来,曹冲就开始称象了!

首先,他让人把大象牵到了河边,正巧,河里有一艘空着的大船,大船的大小刚好能让这头大象站上去。

当大象站到船里面以后,船就开始往下沉了,等到船沉到停止不动的时候,曹冲就让人在船和水接壤的地方划上一道线,然后让人再把大象牵出来。

大家纷纷盯着他的一举一动,不知道他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没想到接下来的时间,他却吩咐人去挑石头,一担又一担,然后把挑回来的石头统统放到船里面,直到石头又让船沉到刚刚划的那道线上的时候,他才吩咐停下来。

最后,曹冲开始让人称石头的重量了,因为石头小,又方便称,所以很快就称完了。最后他让人把所有石头的重量相加起来,然后拿着最后的数字走到曹操面前说:“父亲,孩儿称完了!”

这时候,大家才明白,原来曹冲用了等量换算法,因为石头和大象使船沉到了同一个刻度,那么大象的重量不就是石头的重量吗?虽然这个办法看起来很简单而且很好实行,可是,如果没有曹冲多动脑,大人们又有谁会想出来呢?看来,曹冲的确是个聪明的小孩。

生活当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要多多动脑,多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千万不能被困难吓倒。只有我们自己开动脑筋想办法了,问题才有可能得到解决!而且动脑越多,办法也就越多,这样头脑才会越来越聪明。那么,想一想,你还有比曹冲更好的办法来称出这头大象的重量吗?

郑人买鞋

——只顾形式不顾实质注定会失败

古时候,有一个郑国人。他是个死脑筋,干什么事常常陷入困境,因为他不懂得变通,不懂得动脑筋想办法。

一次,他的鞋子已经破得不能再穿了,鞋底都磨漏了,于是,他决定去集市上买一双新鞋。这天,这个郑国人起了个大早,在家里找一根小绳子量好了脚的尺寸,还打了一个结,然后就出门往集市上去了。

郑国人的家离集市挺远的,他赶到的时候已经快到中午了,集市上人来人往,卖什么的都有,热闹极了。他找到了卖鞋的店铺,挑来挑去,终于选了一双看起来还不错的鞋子,对鞋店的老板说:“老板,给我拿一双这样的鞋子!”

鞋店老板答应一声,问他:“您穿多大的尺码啊?”

听店老板问他要多大的鞋子,那个郑国人忽然想起了量尺码的那条小绳子,于是伸手到怀里去拿。当他的手伸进怀里的时候,他的脸色变了,原来,那根小绳子竟然没在怀里。

这下这个郑国人傻了,他在鞋店里开始满身地乱找,差一点脱下衣服来翻翻。这让店老板很吃惊。鞋店老板赶忙问他:“怎么了?您丢了钱吗?”

这个郑国人回答说:“不是不是,是我量脚的尺码不见了,看来,可能是我忘记带出来了,这可怎么办?”

鞋店老板松了一口气,说:“嗨,我当怎么了呢,没丢钱就好。是您自己穿的吧?没带尺码怕什么,我拿几双鞋子来给您试试不就行了吗?”

郑国人说:“那可不行,没有尺码,只靠脚来试,万一买得不合适了怎么办?你等等我,我这就回去取尺码,一会儿就回来。”没等鞋店老板回答,他就转身一溜烟儿地跑回去了。鞋店老板目瞪口呆地愣在那里,好半天都没弄明白这个人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个郑国人一路跑着回了家,打开门一看,那条打了结的小绳子果真放在桌子上,他大喜过望,把小绳子拿起来往怀里一揣,锁上门又开始撒腿向集市上跑。

可是,等他再跑回集市上的时候,太阳早就落山了,集市已经散了,做生意的人都已经回了家,店铺也都已经关了门。

他沮丧地敲鞋店的门,可是来开门的小伙计告诉他:“老板不在,我们已经关门了,不卖货了,改天再来吧。”

这一路郑国人跑得口干舌燥,喉咙里都要着火了,可到底还是赶得太晚了。他又累又渴,垂头丧气地坐在鞋店门外的台阶上。

旁边经过的人看到他这副样子,都关心地问他发生了什么事。他把今天的事情给大家讲述了一遍,大家哭笑不得。

有人问他:“你是给自己买鞋,又不是给别人买的,你自己用脚试一下鞋子不就行了吗?还有比自己的脚更准的尺码吗?为什么还非得大老远地跑回家去拿尺码呢?”

他回答说:“尺码是我亲自量出来的,一定是最准确的,我宁可相信我量的尺寸,也不能相信我的脚。”大家听了他的话都哄堂大笑,说他脑子笨,不够灵活。

这时候天已经黑了,而这个郑国人却还在离家很远的集市上,沮丧地坐在鞋店门口,看着自己那双破得越来越严重的鞋子,又脱下鞋看了看脚底磨起的大泡,觉得委屈极了。他在想,我也没有做错啊!

做事要学会变通,很多事情都不是只有一种解决办法,只要是方便可行的,切合实际的,就可以拿来用。比如在做题时用这种方法解答不出来了,可以试试其他方法。那些不考虑实际情况,不懂得变通,固守一种方法的人,会走很多的弯路,甚至根本不可能获得成功。

田忌赛马

——换一种思维,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古时候,齐国有一个大将军名叫田忌。田忌非常喜欢马,尤其闲下来的时候,他特别喜欢跟别人赛马。这些人不但包括和他一起打仗的将军,还有他的国君齐威王。

有一次,田忌又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赛马比赛,不过这次跟以往不同的是,他们都要把自己的马分成上、中、下三个等级。比赛的时候就要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而下等马自然也要对应下等马。

比赛开始了,大家都为田忌捏了一把汗,因为田忌的马虽然厉害,可是他毕竟只是个大将军,他的马虽然经过自己的细心照料,也经历过很多场比赛,然而,齐威王毕竟是一国之君,他的马都是经过各地的官员精挑细选的,都是身经百战,品种相当优良的马,所以齐威王的每一等级的马自然都要比田忌的马强一些。

果然,几场比赛下来,田忌实在输得有些惨,还没有等到比赛结束,田忌就不想比下去了,他觉得这样下去的话自己太没有面子了,于是垂头丧气的打算离开赛马场。

就在这时候,田忌感到有人在拍打自己的肩膀,回过头来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好朋友孙膑,在好朋友面前被别人打败,田忌更加觉得自己不好意思,于是苦笑一下准备离去。没想到孙膑却说:“不要灰心,我有办法让你赢得这场比赛。”

“嗯?你真的有办法?”田忌惊奇的问道。

“当然!”孙膑回答的胸有成竹。

“什么办法?更换赛马吗?我没有更好的马了!”田忌还是有些担忧。

“不,什么都不用换!还是这几匹马,只要你照我说得去做,就一定能够赢得比赛。”孙膑说得神秘兮兮却又信心百倍。

反正已经输了这么多场,如果按照孙膑要求的去做,再输一场也无妨,但如果赢了,那我肯定能挣回不少面子和银子。想到这里,田忌便对孙膑说:“好吧!那我就听你的,再比一次!”

于是,他们转身返回赛马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