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积极恋爱心理学
18660800000001

第1章 有感觉是一种能力(1)

时间:春天,周六,21:00。

地点:北京CBD,大裤衩(网友对中央电视台新楼的戏称)东边的一幢5A级写字楼里。

事件:近二十位单身的适婚男女青年,在参加一个每周一次的恋爱心理培训。

一位白净且帅气的男学员,向授课老师诉说困惑:他正在与一个漂亮的女孩儿约会,对方条件很合适,但他就是对她没有感觉,恋爱两个多月了,连手都没拉过。

他知道女孩儿很喜欢自己,担心再这样下去,女孩也没信心了。

此时,呈U字形坐着的学员中,一位女学员开玩笑说:“那就拉拉手呗,拉拉手又不会怀孕!”

学员们哄堂大笑。

笑声过后,老师看着那位男学员:“那就拉拉手呗!”

男学员迟疑了一下,问老师:“为什么?”

“拉完手你就知道了!”老师玩深沉。

……

时至今日,男学员已经有了一个1岁多的女儿,女儿的妈妈正是当年大家鼓励他去拉手的那位女孩儿,看来他不只拉了手,还让她怀了孕。

在后来给全班同学的邮件中,他写道:“本来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但自从有了那次亲密行为之后,一下子就找到了感觉……”

当年一起听课的学员,多数已经结了婚。

当年讲课的老师——也就是我,此时,正坐在北京西直门桥旁办公室里的书桌前对着电脑,把当时那个男学员想要知道的原理写成一本书,书名叫《积极恋爱心理学》。

【第一章】

找不到感觉怎么办

一天下午,单身的M小姐来到一家咖啡馆,跟在婚恋网站上认识的一位男士相亲。聊了一些彼此的工作性质、兴趣爱好之后,她想要去一趟洗手间。

当她站起来,向洗手间方向走了几步后,也许是因为这一次的相亲对象看上去气质成熟,又温文尔雅,是她喜欢的类型,她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结果,回头后发现对方也在看自己,她本能地冲他笑了一下,继续向洗手间走去。

过了几个月,在当时的相亲对象已经成为她的男朋友后,她才知道,那次相亲,在她上洗手间之前,他对她是一直没有动心的。正是她起身后的回眸一笑,瞬间触动了他。那一刻,他在心里说:“就是她了!”

1958年—1960年,在美国加州奥克兰的一所私立女子学院里,三届女生陆续完成学业。像以往毕业的学生们一样,她们也分别制作了毕业年鉴相册。年鉴相册的照片上,她们大都微笑着,但各人微笑的程度不尽相同。

数十年后,心理学家们调取了这批年鉴相册。原来,这些女学生,都是他们进行的一项长期研究中的研究对象。她们结婚与否、婚姻是否幸福,是他们研究的重点。

在对相册上的114张照片分析之后,心理学家们发现,照片中除了3个女生没有笑之外,其他人都在笑。但笑与笑不同,有的人笑得很开心、很真实,眼睛周围的肌肉挤成了一堆皱纹,有的人嘴巴在笑,但眼睛不笑。

心理学家们根据她们笑的程度,遵循严谨的研究程序给学生们的笑评定等级。在笑的十个等级中,照片上所有女生的平均得分为3.8级。

他们发现,这些女生们的笑,准确预测了她们的未来婚姻生活。照片中笑容得分高的女生们,更容易结婚,未来婚姻生活也更加幸福。

为什么十年前年鉴相册上的照片,就能预测她们以后是否容易结婚以及结婚后是否容易婚姻幸福?

为什么M小姐相亲时,相亲对象本来没有动心,但她回眸一笑,他就认定“就是她了”呢?

女人更难找对象吗

美国有线电视曾经做出分析:5年之后,中国的适婚人口中,男性将比女性多出3000多万人,将有大批的光棍产生。

类似的分析和预测近些年不绝于耳。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加上一些人私下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导致近几十年出生的男婴比女婴数量多出不少。

其实,不用等到5年以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

中国男人比女人总人口多3398万人,总性别比105.2∶100,出生人口比118.06∶100。

数据真实地显示了在中国男人比女人多,而且越来越多。

人们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男人多,女人少,男人找对象会越来越难。

但都市里的单身女性一定不这么认为,因为她们在找对象过程中的真实感受是:女人多,男人少,女人找个理想的对象很难。难道人口普查的数据里有“水分”?

在北上广等地的相亲活动中,各主办方也都清楚地观察到了这个现象,并为此苦恼。参加相亲活动的人,常常是男性少,女性多,基本上是3∶7或4∶6的情况。

很多人对此很困惑,表示不解。

有网友曾在微博上这样说:

从统计数据上看,中国各年龄段男多女少,曾经为儿子的未来发愁过,但感觉周边的女孩子越来越多,莫非真的女多男少?期待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有真数据。

天津《今晚报》曾经请我解读这个现象:

整体上中国的确是男多女少,但在都市里是女多男少,越小的城市和农村越是男多女少。

背后真实原因:传统的婚恋观念和都市里高物价综合导致的。

在传统的婚恋观念里,人们普遍认为,结婚应该是男方准备婚房,女方陪嫁嫁妆,男方是新家庭主要的经济负担者。

因此,当一个男性大学毕业以后,在考虑到哪里就业的时候,不只要考虑哪里更有利于自己发展,还需要考虑到适婚年龄时,能不能买得起房,娶不娶得起老婆。大都市里发展机会多,但一想到大都市里的高房价,识时务者为俊杰,一部分男性就知难而退了。

但一个女性大学毕业以后,在考虑要到哪里发展时,只需要考虑哪里更好找工作,哪里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房价的问题往往不是她们考虑的首要问题。反而是哪里房价高,女性更愿意去那里,她们知道那里事业发展的机会多,优秀的男性也多。

这导致了在当前全社会整体上男多女少的大环境下,都市里却出现女多男少这一“怪现象”。

不过,即便女性多,女性找对象整体上难,但还是有很多女人找到了对象。哪些女性找到了对象,哪些没有找到呢?又或者哪些女性容易找到对象,哪些女性不容易呢?

在我们任意一个婚恋培训会所的书架上,都有超过2000本情感心理类书籍,对于上面这个问题的解释,有着如下观点的书随手就能找出一本:

女人们都想找比自己优秀的男人,造成了“D女”想找“C男”,“C女”想找“B男”,“B女”想找“A男”,所以,“A女”和“D男”剩下了。

这似乎解释了为什么都市里单身女性多,以及小城市和农村单身男性多这一整体现象,但“A女”都剩下了吗?当然没有,优秀女性里结婚的大有人在。

同样是“A女”,为什么有的结婚了,而有的还单着呢?

况且都市里单着的女性也绝非都是“A女”,而是“A、B、C、D女”都有。男人里边,A、B、C、D男,也都有年龄不小了,依然“孤家寡人”的。

我曾经遇到很多找对象不得要领的男性,他们到处参加交友活动,甚至花钱请人介绍,却依然没有找到女友。其中有人“硬件”并不差,比如有房有车、个高人帅。

与之对应的,是一些男人条件并不怎么好,比如没房没车,长相也不一定出众,却能交到工作、学历、相貌都很不错的女朋友。

可以肯定的是,无论男人还是女人,能否找到对象,除了工作、学历、相貌等自身条件以及所在城市的男女比例外,一定还有着更深层的原因。

人们都是有感觉才打开心的

在找对象的过程中,人们比较认同的方式都是先有了感觉,然后才开始约会,相互了解,打开心扉,又逐渐发展出一些亲密行为,感情慢慢升温。

如果对一个人没有感觉,即便理性上认为这个人很适合结婚,但多数人也不愿与其继续交往。在这个爱情至上的年代,很多人认为感觉似乎就代表着爱情,没有爱情的婚姻,在一起不会幸福,有人甚至鄙视没有感觉就在一起的婚姻。

所以,多数人遵循的恋爱过程是:先看看有没有感觉。有感觉了才会向对方慢慢打开心扉,沟通交流,感情升温之后,才会有一些亲密的行为。

不过,这看起来更像是女人的恋爱过程,女人多是慢热的,打开心扉的过程可能相对比较慢一些。一般是两人之间出现了浪漫美好的感觉,女性才渴望亲密,因此,有人说女人是“先爱后性”,这话是有道理的。

跟女人比起来,男人一般都猴急,几乎是有了感觉的那一刻,男人就开始渴望亲密行为,所以,常见的模式是男人主动推进恋爱关系的发展。这也许和男女在共同繁育下一代的过程中,投入的不平等有关系,男人的投入以分钟计,女人却要怀胎十月,男人当然更积极。

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对于没感觉的人,多数人采取的方式是放弃,继续保持单身,直到有感觉的人出现。

这似乎是大多数人的模式,他们如此解释:“缘分没到!”

很多人坚信,一定要找个有感觉的人结婚,跟没有感觉的人生活在一起,像吃没放盐的肉一样乏味、无趣、没有意思,肯定不会幸福。这样做既是对自己不负责,也是对对方不负责。

可是,又一直找不到想要的那种感觉,像是在迷宫里寻找出口,却怎么也找不到,迷茫而无助。

看起来好像进了死胡同,怎么办呢?

打开的心更容易有感觉

为什么有人容易找到感觉,有人不容易呢?

或者,为什么有人以前容易找到感觉,现在不容易了呢?

下面这段话,来自上完我的课程后,一位男学员给全班同学发的邮件:

这次上课后觉得内心的能量被提高了,对一些没有感觉的人,也产生了感觉。这种状态在十七岁时曾经体验过,此后因为爱情的挫折,一直怀疑是否还有能力去爱一个人,现在不会那么想了,似乎恢复了。

他给出了自己以前不容易找到感觉的原因,内心没有能量,整个人处于一种消极的状态,内心是封闭的,对恋爱提不起兴趣,所以,也不容易找到感觉。

这恰恰也是我这些年工作中得出的结论:人们找对象的过程(先有感觉,再打开心扉,积极交往,然后再有亲密行为)也许根本就是颠倒过来的。容易找到感觉的人,因为他们的心是打开的,整个人是相对积极的,所以,他们容易找到感觉。

相对而言,有些人的心门是关闭的,在遇到异性时,不是用心在感受对方,而是用头脑分析判断对方,所以才不容易找到感觉。同时,因为一些原因导致心门关闭,别人难以触碰到他们的真实内心,也不容易让别人从他们身上找到感觉。

一次,我在周末的情感沙龙上,例行讲授积极恋爱心理学,过程中做了很多练习,如相亲的演练、约会的演练等。帮助学员们打开自己的心,让自己变得更加积极。

一个月后,一位参加那次沙龙的女孩儿做了个分享,她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有了不小的收获。

已经有两三年的时间,没有人跟她搭讪了。但在上周上完课之后,回去的地铁上,她就遇到了一位男士跟她搭讪,问她要电话号码。在后来有天下班的路上,又有一位男士主动跟她搭讪。

这对她触动很大,她一直觉得近几年自己的行情渐跌,没人跟她搭讪是她的年龄问题,或者是她不如当年漂亮了。她根本没想到是自己心态的问题,是自己的消极心态令气场排斥别人靠近自己,当自己的心打开了,人也不自觉地爱笑了,气场也就变了,自然就开始吸引男士跟她搭讪了。

如同心理学家研究的照片上那些爱笑的女生,她们爱笑,也许根本就是因为内心积极、心扉打开,所以,容易找到对象,容易进入婚姻,也容易幸福。

M小姐冲男友回眸一笑时,对她本没有动心的男友,瞬间认定“就是她了”!也是因为那一刻,她呈现出了积极的状态,也是最美的状态,她打开了自己的心,也让男友对她打开了心。

今年元旦前夕,北京的一家单身俱乐部邀请我去讲课。

开课那天,为了熟悉一下场地,我早早就到了。通过俱乐部的负责人了解到,这里的会员有很多都是他们的老客户,也就是续费的会员。

单身俱乐部的会员一年交一次费,这表明他们已经交了至少两年的费用,也说明他们在第一年是没有找到对象的,然后才有了第二年的续费,继续在这里找对象。

这一类的俱乐部,他们的业务是为客户提供找对象的机会,如果客户找到了就不会再续费了,只有没找到对象的客户,才可能会续费。他们是应该希望客户找到对象呢,还是应该希望客户再来续费呢?

思考着这个问题,在即将开讲前的十几分钟,我绕着场地大概参观了一下俱乐部的整体情况。

参观中,我遇到很多单身的朋友。他们或坐或站,独自一人或两人交谈。他们不知道我是来讲课的,还是和他们一样来找对象的,但我知道稍后他们都会知道我是谁,所以我对看到的每个人微笑。除了一位先生微笑着回应我之外,其他人的脸上几乎都没什么反应。

通过转这一圈,我大概明白了为什么一年过去了,还有那么多人没有找到对象,他们的心多是封闭的,不是打开的;看到别人时,内心常常处于防御状态,心不容易被触碰到,也不容易让别人产生感觉。

当然,俱乐部之所以请我来给大家讲课,也是意识到一些会员缺少的不仅是交友的对象,而且还缺少积极的心态。

与交友俱乐部的会员相比,接受过我系统培训的单身朋友,一般第二年就开始有相对稳定的交往对象,超过50%的学员,在上完课一两年内就步入婚姻了。

这说明课程打开了大家的心,使很多人遇到异性时由习惯用大脑评判变成用心感受,而内心的防御解除、状态变得更积极后,大家真的是更容易走进恋爱关系了。

更重要的是,在过去5年时间里,系统接受过培训再结婚的学员,至今无人离婚。这验证了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状态积极的人,也就是那爱笑的人,不但容易找对象,而且也更容易在婚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