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积极恋爱心理学
18660800000005

第5章 有感觉是一种能力(5)

拿恋爱这事儿来说,就是人们看多了小说、电影、电视里的高富帅、白富美,再看屌丝男、工薪女,总觉得不那么容易找到感觉了,因为感觉的阈值被拔高了。

看多了琼瑶阿姨小说的人们,都知道琼瑶小说的男主角不仅帅气,还有钱;不仅有钱,还命好;不仅命好,还痴情;不仅痴情,还浪漫。可谓英俊潇洒、风度翩翩、深情款款,只有优点,没有缺点。

(刘德凯饰演的费云帆)(方中信饰演的费云帆)

女人们看多了琼瑶阿姨笔下的费云帆,再看地铁上戴着耳机打游戏的屌丝男;看多了长腿欧巴李敏镐演的富二代,再看办公室里戴着600度近视镜对着电脑发呆的IT男;看多了吴彦祖、黄晓明演的各类型男帅哥,再看相亲时坐在开着暖气的屋里都不知道把外套脱了的老实孩子,是不是很难找到感觉?

男人们在电影院、电视、电脑、手机、杂志上,看多了也许是天然的,也许是人造的,化着厚厚妆容的各式美女,再看相亲时遇到的普通姑娘;看多了各种小说、电影里柔情似水、善解人意的完美无瑕女主角,再看公司里动不动就发脾气、使性子的小妹妹女同事,是不是也很难找到感觉呢?

而王子和灰姑娘的故事,也是爱情电影里一个不变的主题。如《嫁个百万富翁》《嫁个100分男人》等。让本就爱做梦的女人们掏着银子看电影,看完电影接着做梦,难以醒来。

就连《失恋33天》这样的疗伤电影,也给女人制造了个接近完美的男闺密王小贱。虽然有点娘,但王小贱该爷们的时候绝对够爷们,该出手时就出手,机智地帮助女主角黄小仙报复出轨的前男友。

其实,王小贱的原型根本就不是男人,而是这个电影的女编剧,1987年出生的鲍鲸鲸。

至于这些年风靡国内的韩剧,那根本就是女人们的“精神鸦片”,编剧们想尽办法向女人们呈现出一个个完美的男人。有钱的、帅的、重感情的,又有钱又帅又重感情的,写了富二代,再写高富帅。

但这样的题材写多了女人看什么都觉得不足为奇了,为了继续满足女人的精神需求,编剧们干脆从星星上弄来一个都教授,除了长得帅还很有爱,救过女人、帮过穷人、婉拒过第一美人,还有超能力,让女人们怎能不痴迷?

不可否认,小说家、编剧们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带来了思考,带来了共鸣和感慨。但他们也在人们的心里把爱情变成了神话,把男人、女人们造成了男神、女神,见多了神,再见人,当然会“除却巫山不是云”。

这样看来,对于不容易找到感觉的人们来说,这些作品不就有“毒”了吗?小说家们不就变得很有用吗?不知道莫言如果看到这段话,又会发出何种感慨。

小练习:摆脱影视作品的“毒”

1.你最喜欢的影视作品是什么?

2.你喜欢的异性影视明星是谁?有什么样的特质?

3.思考一下,你在找对象时的择偶标准有没有受到影视文学作品、明星的影响?

留学也有“毒”

不过,不只是文艺作品有“毒”,留学也有“毒”。

婚恋交友网站百合网,有一个专门的心理研究部门。部门里的心理专家们曾经做过一个分析,对比同样是硕士学历的女会员,看看有过留学经历的和没有过留学经历的,在找对象的难易程度上有没有差异。

调查结果可能会让部分留过学的女性很不爽。这么说吧,同样的人工介绍对象服务,如果应收没有留学经历的女性10000元服务费用的话,那么应收留过学的女性15000元。因为后者比前者更难找到感觉,服务起来难度要高50%。

这解释起来并不难。没有出过国留学过的女性,虽然在生活中也见过西方男人,但除了在外企工作的部分人外,大多还是没有和西方男人朝夕相处过;而留过学的女性,在西方学习生活过程中,会因为一些西方男人的特质把感觉阈值拔得更高,再看中国男人,那可不就是没感觉吗?

近代以来,中国人一般形容一个人穿衣服好看,或者女人烫了个好看的头型,喜欢使用一个词叫“洋气”。意思是时尚、时髦。可“洋气”这个词本来的意思,就是“洋人的气质”,就像“洋火”,是“洋人的火柴”。

看惯了“洋人”,习惯了“洋气”,再看中国本土的男人呢?也有一个词来对应:“土气”,意思是“土鳖的气质”。

这跟看惯高富帅再看屌丝男一个道理,都会让人实在难以找到感觉,这也许就是留学的“毒”吧。

心理学也有“毒”

CCTV《心理访谈》心理专家李子勋曾经说:“心理学往往在解释一个问题的时候,制造了另一个问题。”

好比心理专家常说打骂孩子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会有不良影响,这已经是一个很普通的常识了。

一个从小在打骂中长大的人,如果成年后人际关系不好,用上面的理论一对照,就可以形成这样一个认知:我今天这个样子都是被父母打骂的结果。

责任就全推到父母身上了,跟自己好像一点关系都没有了。

真的跟自己没有关系吗?一定不是。每个人都是有自主意识的,都是可以调整和决定自己思想和行为的,而不是完全由父母来决定。

所以,李子勋特别推崇“非线性”这个概念:凡事都不是线性的单一原因导致的,而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同样儿时挨打挨骂,别人的人际关系没有受到影响,自己却被影响了,跟自己也有关系;就像遇到同样的事情别人没抑郁,自己抑郁了,跟自己也有关系一样。

一个人在谈恋爱这件事情上不积极,不容易找到感觉。如果用线性的思维分析,就变成了“我不积极,都是以前的情伤导致的,或者父母错误的恋爱教育导致的,或者从小缺爱导致的,等等”,好像过去的恋人、父母、师长都有责任,唯独自己可以没有责任。

这就是心理学自身存在的问题:解释一个问题的时候,往往容易创造出新的问题。当然,这也是人们对心理学的误解或一知半解造成的。

正如李子勋讲的,世界本身就是“非线性”的。所有事情的原因都不是单一的,这样看问题的方式才真正科学,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如果认为一切都跟自己没有关系,自己好像也做不了什么的话,那问题如何解决?

看多了小说,父母婚姻不幸福,过往情感关系里受的伤没好,这些都是众多原因当中的一个,也都是外在原因,而对于一个人当下的境况来说,永远不能忽视的是内在的原因。

不光是心理问题,一个人的长相也可以用这种原理解释。有人说一个人30岁之前长什么样是父母的责任,30岁之后长什么样是自己的责任,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因为成年之后的容貌,和自己的心理成熟度有很大的关系。

让人看着觉得好看的人,并不一定都是因为长相好,有些人是因为气质好。也有的人原本天生长相很好,但长大后没气质,看起来也不是很吸引人。

气质是内心状态的外在呈现,和人长期的心情有关。心情通过表情来呈现,表情是瞬间的面相,面相是永恒的表情,故俗话说相由心生。

这意味着,一个人可以通过修身来改善自己的面相,自己的长相一定程度上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小练习:改写对过往事件的责任划分

回忆过去,有没有什么事情你觉得别人逼迫你做的?

如果有的话,可以写出来,格式为:

别人逼我做A,如果我不做A,就会发生B,如果B发生了就会发生C,如果C发生了就会发生D……

例如领导逼我喝酒,如果我不喝酒,就会让领导不高兴,如果领导不高兴,就会给我穿小鞋,如果领导给我穿小鞋,我的苦日子就开始了……

写完之后,试着按下面的格式在最后加上一句话。

格式:为了不让D发生,我选择了A。

例:为了不让我的苦日子开始,我选择了喝酒。

然后觉察一下加上这句话后,你内心的感受有什么变化?